青島為“雙創”成就一片“熱帶雨林”
青島日報2020年6月2日2版
青島為“雙創”成就一片“熱帶雨林”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娉
全市經各級認定的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共計371家,其中國家級135家
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企業累計得到社會投融資超過9.7億元
引進啟迪、華夏基石、創業黑馬、春光里等國內頂尖服務平臺,高素質創業伙伴云集
今年5月8日,一場聲勢浩大的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在青島召開。千人同屏,萬人同群,百萬人在線。全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這座青青之島,看她為更廣闊的國際合作搭建新平臺,看她為更高端的科創產業謀劃新機遇。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青島敢為天下先的城市基因顯現出了活躍的生命力。特別是自去年以來,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家戰略不斷為青島“加持”,青島用新思路、新打法,發起15個攻勢,提出“學深圳、趕深圳”,重點領域大刀闊斧的改革攻堅釋放了體制機制活力,堅定不移的市場化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創新創業的土壤愈加肥沃,創新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讓青島在疫情倒逼的秩序重構中催生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雙創”領跑型城市,用平臺思維做乘法
早在2018年,全國首個城市創新創業生態指數發布,青島等12個城市被認定為“雙創”領跑型城市。
領跑的青島,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服務能級,從載體建設向主體培育加快升級,從集聚企業向培育產業加快升級,從基礎服務向增值服務加快升級,從鏈式孵化向創業生態加快升級,一批專業化、產業化、生態化、國際化的孵化器、眾創空間奔涌而出。
2019年9月25日,第六屆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舉辦頒獎典禮。 (本報資料照片)
截至目前,全市經各級認定的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共計371家,其中國家級135家,包括19家國家級孵化器、81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35家國家星創天地。孵化器備案在孵企業4490家、畢業企業958家。
去年,青島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為創新創業搭建高端載體,打造標桿孵化平臺,通過市區聯動支持利用存量物理空間,引進啟迪控股、華夏基石、創業黑馬等有產業資源、有服務體系的高端服務機構和平臺型企業,建設企業孵化加速基地,培育新興產業和支撐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并對重點引進的機構,給予一定運營補貼支持。
如今,啟迪控股已經在青島投資、引進落地公司及項目近70個;華夏基石落地市南,建設“產業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總部基地”,已導入7家上市公司或頭部企業;春光里落地市北,打造創投生態綜合體助力青島老街區煥發新生;創業黑馬落地嶗山,建設獨角獸加速基地,爭取5年內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200家以上;中國科技開發院落地平度,搭建起創新創業服務和產業培育平臺……這就是青島的“平臺思維”,以市場化方式,在更大空間整合創新資源,使資源要素通過平臺充分互動耦合,產生乘數效應,實現價值倍增。
以賽為媒,優秀企業、項目、人才落地島城
5月22日上午,作為深圳竹云科技北方總部的青島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嶗山區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大廈開業。從與嶗山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到正式開業,該項目僅用了約一個月的時間。竹云科技董事長董寧表示,落地青島是企業發展戰略與青島城市定位的“聯姻”:“青島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為我們敞開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來青島發展,有一種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深切感受。”
竹云科技是IAM(身份安全管理與訪問控制)領域最早打破國外廠商技術壟斷的中國企業,擁有完全自主可控的國產化技術,已為國家發改委、中鐵集團、海爾集團等全球230余家大型客戶實施IAM項目。這樣重量級的科創企業來青,源于一場創新創業大賽。
在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創新創業大賽歷來是聚集和整合各種創新創業資源,引導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去年,“千帆匯”第六屆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設立深圳賽區,將參賽范圍擴展至全國。經過多輪角逐,深圳賽區共有6家企業分獲一二三等獎,其中有5家已經選擇落地青島。除了竹云科技之外,深圳海納微在青建立子公司,將建立青島本地生產基地、質量管控及測試中心,并將同步建立海納微傳感器華北區銷售及技術服務中心;國內首家視覺算法平臺極視角也在青島建立子公司,打造人工智能華北基地;鷹駕科技落戶西海岸,致力于用醫療級影像處理技術和人工智能影像識別技術,解決商用車駕駛中的駕駛盲區、危險駕駛等問題;天辰醫療帶著他們資深的研發專家來青,將向用戶提供先進的醫療器械產品,提高用戶診療手段。
通過創新創業大賽,最大程度地聚合激發了市場活力,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各種創新創業要素發生了化學反應,一批中小微科技企業快速成長起來。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我市累計有77家成長型企業和42家初創團隊參加全國創新創業總決賽,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共獲得投融資9.745億元。
資本賦能,雙創“生態圈”布滿“陽光雨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質量地推進“雙創”,離不開創新創業生態圈的營造。
青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用資本力量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集聚,促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同時,積極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自去年以來,青島的創新創業環境呈現出一些令人欣喜的變化。私募基金大幅提升,中基協備案私募基金數由2018年414只增長到2019年553只、管理規模由640億元增長到821億元,青島搖身成為創投風投界的新寵。創新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全市國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497家,增長38%;高企總數超3800家,較2018年3112家穩步提升,城市創新根基進一步夯實。2019年全市引進聚集各類人才約25萬人,人才軟環境不斷優化,風口上的青島正在形成人才匯集的“強磁場”。
在青島,資金、人才、技術、平臺等各類要素充分集聚,逐步凝聚形成“陽光雨露”,創新創業“熱帶雨林”效應初步顯現。我們的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如海爾、海信、青啤、中車四方等,創新繼續領跑全國。同時,高成長性企業的創新品牌逐漸叫響,軟控主導的輪胎用RFID四項國際標準剛剛正式發布;特來電的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顛覆了傳統充電樁充電理念;從“制造”走向“智造”的酷特智能成為今年青島的“第一股”,即將在創業板上市……在抗疫期間,青島的悟牛機器人、青醫遠程醫療、聲智AI電梯語音控制系統等若干科技產品快速投放到抗疫一線,展現出青島近年來支持“硬核”創新創業的實力擔當。
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青島是一個平臺,一個匯聚天下創新創業者的平臺;青島是一個生態,是成全四海不畏風險的智者成長成功的熱帶雨林。來青島發展,就是站在了中國開放發展的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