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藏品驚艷聚首現千年絲路記憶 古代造像藝術交流會青島舉行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金銅、木質、石質……不同形態和材質的造像藝術聚首青島海天大劇院酒店,驚艷呈現宋、元、明、清等歷代造像的藝術與精工,展現千年絲路文化傳承記憶。在6·1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由青島市收藏家協會和佛友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古代造像藝術交流會6月6日在青島舉行,南北藏家匯集千余件古代造像精品,當天即吸引數百位市民和造像藝術愛好者流連觀賞。這場以弘揚和普及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為主旨的交流展示活動,將持續至6月7日。
造像藝術,作為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源遠流長,最早可上溯至兩千年前漢魏時期,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以及保值增值空間。而人物造型的科學精準度,藝術表現力以及工藝技術水平,都是衡量造像品相、價值的重要指標。
此次進行交流展示的藏品包羅萬象,其中來自尼泊爾的金銅造像,體現了13到14世紀尼泊爾人的面貌特征:恬淡的神情、神秘的微笑,男性體態健碩,女性豐滿嫵媚;一件明早期中原地區的大漆木胎佛造像同樣引人注目,據介紹,它的制作工藝極為繁復,制作成本相當于一座十噸重的金銅佛像,這類木佛像耐腐蝕,便于攜帶,是古代曬佛節上的“常客”,而擁有如此盛世美顏的佛造像,通常也是國力強盛、國家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識。
▲表現胡人文化的投壺裝置(中)
展出的精品造像中,映照古代絲綢之路上交流之密切的胡人文化也是造像的主要表現內容之一,以正在舞蹈的胡人形象創作的投壺裝置、表現胡人抬箱晉見帝王的盛器、胡人訓獅主題的擺件,……一件件造型別致,富有生趣,讓觀者意猶未盡。
此次交流的發起人之一李邦青告訴記者,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赴云岡石窟考察調研,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重視,作為古代造像藝術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者與推廣者,他們希望借此次活動的舉辦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造像藝術,同時通過專業交流,不斷提升業內藏家的審美與收藏水平。
(記者 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