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項成果獲省獎,青島科技創新的“C”位光環是如何煉成的?
2020-07-03 20:38 青報觀象山
7月2日,青島再一次站在了全省科技創新的“C位”!在濟南舉行的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共有245個項目(人選)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青島100項成果獲獎,占全省的41%。這是一項在數量上創造歷史的成績:100項成果刷新了青島項目獲省獎數量之最。這是一項在質量上大放異彩的成績:獲獎的青島項目體現了青島特色產業的前沿水平,昭示了青島產學研合作的最新成果,凸顯了青島企業科技創新的實力,也閃耀著科技服務民生領域的光芒。科技引領未來。這不僅是青島“過去”在科技創新領域成績的體現,更是未來青島挖掘科技創新潛力的希望。從全國到全省再到全市,科學技術獎都分為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等類別,以及最高獎,一、二、三等獎等不同“等級”。因此,用“數量越多成績越好”的邏輯來判定青島科技創新的實力未免太過簡單粗暴。但從近幾年青島項目在全省科學技術獎的表現來看,逐年增多的獲獎項目和逐步提升的全省占比確實與青島飛速發展的科技創新實力發展一致:2016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獲獎項目42項,占比約三成;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獲獎項目52項,占比超三成;2018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獲獎項目66項,占比33.8%。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獲獎項目躍升至100項,占比超過了四成。這絕對不是個干巴巴的數字。今年青島獲省獎的項目中,有85項是牽頭完成的,這個數字同比增長了63%。更要說明的是,今年省獎一等獎總量壓縮了16%,在這種情況下,青島的單位仍完成了12項一等獎,數量比上年度多;其中,牽頭完成的一等獎項目數更是較上年實現了翻番。這一增一減之間,青島獲獎項目的“增量提質”不言而喻。到今天,已經沒有人懷疑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才能有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提升經濟的整體質量。同時,產業的發展也會推動科學技術“更高、更強”。從這個角度上講,青島取得這樣的成績背后,一定孕育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加速起勢。根植于青島這片創新沃土萌芽、生長、壯大,獲獎項目身上都帶著青島“烙印”,與青島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在青島牽頭完成項目中,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強”產業領域項目占了71%。向海而生,青島的海洋產業優勢充分凸顯,全省獲獎的涉海項目中,青島牽頭完成的項目占比達88%。這些項目中自然少不了享譽全球的“王牌”成果。從“上天”到“入海”,在全球重大科研工程中都有青島項目的身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許建華團隊完成的“寬帶信號實時測量分析技術及儀器開發”項目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是“上天”工程的護航使者。這個項目面向無線通信、航空航天和國防等國家重大戰略領域測試需求,取得重大原始創新,在“北斗導航”“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項目則完美演繹了“下海”的科學水準。項目通過對暖池的熱鹽結構和變異機理的研究,初步確立了我國在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獲自然科學一等獎。青島的獲獎項目不僅代表著這座城市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也能與產業發展和實際應用合作,“舞”出相互成全、共同發展的腳步。在農業領域,蝦蟹綠色養殖、農業機械和害蟲綠色防控等領域紛紛取得全國領先的高質量科技成果。青島農業大學尚書旗團隊歷時近12年,確立了國產根莖類作物機械裝備的主導地位,使農民新增收入54余億元,節支達165億元。在衛生健康領域,青島項目也取得了近幾年最好成績:有9個項目獲獎,涵蓋腫瘤、角膜炎、阿爾茨海默病和婦兒等多個方向。其中“泌尿系腫瘤微環境及代謝模式系列研究”項目的第一完成人牛海濤更是剛剛作為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隊長抗疫歸來,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務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一個城市,經濟體量再大,制造業規模再大,沒有科技引領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的話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也道出了科技創新引領的核心要義。而逐年增多的獲獎項目,越來越“高能”的科創能力,恰恰是青島近年來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的時代命題,抓住歷史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的結果。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青島抓緊創新的“牛鼻子”,站在未來看現在,加強科技引領的謀篇布局從未間斷。而今,在全市迎來大開放大發展的大勢面前,青島科技引領城建設厘清了思路——牢牢抓住創新創業生態營造這個關鍵,將創新作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科技人才支撐、資本助力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培育、高端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服務提升5場攻堅戰,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創業環境,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加快建設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的終極目標是要實現全市創新創業生態顯著優化。為此,青島匯聚創新要素做發展乘法,依托平臺思維在更大的空間里集聚配置資源,讓資源要素發生互動耦合,實現價值倍增,釋放出了城市的生命力、成長力、創新力,引來了志同道合的全球“合伙人”:啟迪控股、華夏基石、春光里、創業黑馬、商湯科技、正和島等國內知名企業紛至沓來,在青島落地生根,這些企業平臺在落地的同時,也推動相關產業、技術、人才、信息、市場等要素在青島聚合。更可貴的是,青島和這些國內知名企業之間已經出現了“虹吸效應”,通過平臺優勢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已經成為青島實現科技創新升級帶動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大企業的到來也“催促”著青島本土企業的奮進。曾經,青島締造了海爾、海信、青啤等領跑全國的著名品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當中,只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才能涌現出更多的“硬核”企業,助推青島站上創新發展的新風口。因此,青島不斷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頭部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進一步深化,“高企上市培育庫”隊伍不斷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里涌現出一批行業“排頭兵”:依托全國首個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標志著我國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杰華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樂復能”上市生產;融智生物科技公司微生物質譜分析系統和微流控芯片核酸快速分析儀打破國際技術壟斷……重視企業發展的成果顯而易見。此次省科技獎的評選中,青島企業迎來了“高光時刻”:獲獎的青島項目中,有31項是企業主持完成的,占青島牽頭完成項目總數的36.5%,同比增長了82%。由企業帶來的亮點不勝枚舉。全省唯一一個企業科技創新獎花落青島,是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畜禽新疫苗技術創新體系”項目;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徐綱團隊完成的“極端條件下發動機高穩定性分級分區燃燒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帶加力燃燒室的小型渦噴發動機設計,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科技從來不是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創新誕生于實際需求中,又將“反哺”于產業發展。要解決問題,就要將刀刃“向內”發現問題。對青島來說,高校、科研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如何落地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解決好技術應用“1到100”的問題,推動成果在青島實現本地轉化是讓前沿科技走向產業實際的重要一環。一項成果能否實現產業化是科學技術獎考量的重要依據之一。從這個角度看,今年獲獎的青島項目表現不錯:產學研合作項目達48項,占比近半;9項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全部由駐青高校院所與企業合作完成。其中,中國海洋大學魏志強團隊的項目圍繞智能家電產品的智能化、網絡化和協同化等實際應用需求,推出了系列化的產業應用技術和典型應用產品。山東科技大學陳紹杰團隊針對我省采煤塌陷地治理的需求,形成了采煤塌陷地建設利用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為煤礦城市可持續發展解決了建設用地瓶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操應長團隊完成的項目近3年已經指導勝利油田累計新發現低滲碎屑巖油藏控制儲量5117萬噸,新增利潤15億元……讓科研院所和高校當“大腦”,有頂層設計做“筋骨”,以企業主體做“血肉”,青島這座青春之島,正以前所未有的奔跑姿態,全面踏上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創新發展的因子,正全面融入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膚;科技引領的擔當,筑就了這座城市開拓發展新境界的基石。
最新評論
精彩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诸城市|
银川市|
察隅县|
新津县|
红桥区|
台前县|
贵阳市|
吉木萨尔县|
苗栗县|
农安县|
青田县|
望城县|
郁南县|
大英县|
察隅县|
临清市|
儋州市|
通山县|
保靖县|
商河县|
安庆市|
陈巴尔虎旗|
和龙市|
宁德市|
嵊泗县|
商都县|
临洮县|
彩票|
五华县|
石城县|
全椒县|
扎赉特旗|
五台县|
宝坻区|
绵竹市|
崇左市|
闸北区|
沧州市|
南部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