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線:嶗山今年40項區辦實事惠民生 你最關心哪項
青島新聞網7月7日訊(記者 朱穎)今天下午,嶗山區委副書記、副區長楊聚鈞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讓民生工作更有溫度,讓嶗山生活更加美好”主題和網民在線交流。楊聚鈞介紹,今年,嶗山區將涉及學校建設、道路打通、醫療服務、文化惠民等10件40項工作納入區辦實事。
10件40項區辦實事惠民生,涉及醫療、教育、交通……
楊聚鈞介紹,一直以來,嶗山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問題為導向,努力解決好群眾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今年,嶗山區將涉及學校建設、道路打通、醫療服務、文化惠民等10件40項工作納入區辦實事。2017年以來,累計建成投用了嶗山區實驗初中、嶗山區實驗幼兒園藍岸園等14所新校新園,華東師大等高端教育資源走進嶗山子弟身邊。
嶗山區打通了銀川東路、仙霞嶺路等20余條未貫通道路,13條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近2年,朱家洼、北澗安置區主體封頂,鐘家溝、午山社區實現回遷。嶗山區堅持抓環保、抓環境建設不放松,嶗山區的區域空氣質量指標連續多年穩居全市前列。石老人“城市客廳”、小麥島公園成為市民朋友的旅游佳地,成為青島的網紅打卡地。
前5個月,嶗山區利用內資91億元,同比增長33.8%
今年,嶗山區開啟“戰略北進”,實施“七大行動”,全面實施升華嶗山發展的再次創業。嶗山區在重大項目突破行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楊聚鈞介紹,民生發展離不開經濟的保障,重大項目是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工作的重要支撐,也是拓寬就業渠道、改善社會民生的關鍵舉措。
今年,嶗山區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礎上,按下項目工作的“重啟鍵”和“快進鍵”,前5個月,全區實現利用內資91億元,同比增長33.8%;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列全市第三位;民間投資增長33.6%,高于全市20.8個百分點。
強化平臺生態思維,緊盯不放抓“雙招雙引”:嶗山區充分利用第二屆儒商大會、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等招商平臺,大力發揮藍衫知本、建投數據等中介機構作用,全區招商工作疫情期間不斷線、不停步。僅1-5月份,全區落戶億元以上項目34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30億元。
堅持頂格協調,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制定了固投重點項目突破行動方案,對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項目,實施專班推進機制;對國信金融中心等項目,實施一個包項目區級領導、一個牽頭責任單位、一套人員服務的機制;推動海爾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一期)等50多個重點項目開工納統。
堅持流程再造,推進項目建設審批提速增效:發揮建設審批協調推進工作機制作用,對項目從引進到落地進行全過程跟蹤服務。加快出臺行政審批“16條”提速措施實施細則,著力破解工程建設審批推進“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實現審批效率提高,項目落地速度加快。
提出“七大行動”之一的城市品質突破行動
嶗山的城市環境、城市形象、城市品質近年來逐步改善提升,品質怡居的形象愈加鮮明。今年嶗山區在提升城市品質上有哪些舉措?
楊聚鈞談到,品質,是一個城區的核心競爭力。今年,嶗山區圍繞“南提北進”戰略,以加快建設開放創新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為總導向,提出“七大行動”之一的城市品質突破行動,通過整合協同打好三套組合拳,將全市攻勢推進與區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系統謀劃提升嶗山區城市品質。
新舊動能轉換+公園綠道+岸線修復:結合濱海步行道二期打通,同步啟動石老人休閑體育公園規劃建設,推進海岸帶范圍內現有產業的功能轉換升級,實施岸線保護和提升,打造開放共享美麗海灣。
立體停車+共享機制+特色街區:以青嶺路停車場建設為契機,有效供給停車,同步研究打通青嶺路至海爾路出口,疏解支路網交通循環。通過出臺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鼓勵項目運營主體實施建筑外立面改造、共享停車系統建設、街區導向標識完善、智慧社區平臺搭建。
河道修復+村莊改造+產城融合:以張村河兩岸12個社區有序更新為抓手,先行啟動張村河景觀帶試驗段建設,保護和提升生態本底。按照“區域統籌、連片開發、產城融合、整體配套”的思路,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流程再造,為扎實有力推進村莊改造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