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去的20年”找回來!青島出臺意見 布局新經濟!
在過去的20年間,因為錯過了信息化、消費互聯網那一波浪潮,青島的產業層次水平明顯落后,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因為錯過,青島在城市競爭中的處境相當嚴峻,標兵漸行漸遠,追兵漸行漸近。
國家戰略疊加、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要崛起,需要找到風力足夠強勁的大風口。顯然,這個大風口就是新經濟。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孕育興起,全球產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持續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青島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爭取有所作為。
8月28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對青島市政府日前印發的《關于推進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的意見》進行解讀。
青島為什么要出臺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意見?“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勢所趨,青島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后疫情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青島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動能辦常務副主任張旭東說。
根據《意見》,青島將實施新基建支撐、要素資源保障、企業主體壯大、應用場景拓展、發展環境優化五大行動,拉動消費新需求,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營造產業發展新生態,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打造新經濟發展的“熱帶雨林”;經過3年左右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經濟業態模式,建設新經濟業態模式的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區和生態創新區。
新經濟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是誰也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也是青島實現崛起的絕佳機會。此番“頂格”發布推進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的意見,就是要順應歷史潮流,搶抓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快布局新經濟,“換道超車”,實現青島的崛起。
1
新經濟迎來窗口機遇期
縱觀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于出現了全新的技術可以成熟應用于生產,帶來生產力的大突破,進而引發整個社會經濟的大變革,誕生出全新的經濟模式以及生活方式。
驅動18世紀中后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以蒸汽機、紡紗機、煉鐵為代表,驅動19世紀中期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主要包括發電機、內燃機、電動機等,驅動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主要包括集成電路、計算機等。而在這一波新經濟浪潮中,出現的主導技術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
整個世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信息化趨勢,在這個趨勢中誕生的全新經濟模式,就是新經濟。
新經濟之所以新,因為與過去以制造業為基石的傳統經濟在表現形態上完全不同。新經濟依托信息技術、互聯網和數據算法,追求的是需求個性化、產品差異化、迭代速度化。
新經濟不僅是社會生產的發展趨勢,而且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已經習慣了在手機上使用各種各樣的APP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獲取信息、學習、工作、購物、支付等等,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了。
數字是新時代的生產資料,正逐漸發展成為新時代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商業模式。因此,新經濟實際上就是數字經濟。
在前幾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只是跟隨者,而這一波新經濟浪潮,中國已經站在潮頭,成為引領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6192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6.3%;2019年,我國網絡經濟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0.5%。(注:“三新”經濟是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年4月28日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2019年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位居世界前列,占GDP的比重達到34.8%。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數字經濟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數字賦能有效提升治理能力。疫情雖對傳統企業生產和線下消費產生沖擊,但制造業智能化、工業互聯網卻是風生水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在線問診、在線娛樂、遠程辦公、遠程授課等一系列線上需求呈井噴式增長。
疫情成為新經濟爆發式增長的催化劑。
2
新經濟,青島崛起的新賽道
這些年來,青島走著走著就掉到后面去了,在全國城市競爭中的位置感越來越弱,究其原因,就是錯過了關鍵的風口。
從最初的IT產業、中興華為等網絡設備產業,到騰訊等移動互聯網產業、微信等社交平臺,青島都與之擦肩而過。以致于青島的產業結構明顯落后,2018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0.7%,戰略性新興產業僅占28.7%,遠低于深圳高技術制造業65%的占比和南京新興產業40%的占比水平。
再來看新經濟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這個指標,青島與先進城市的差距很大。2018年,青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3112家,總數占全省1/3。但同期,深圳為1.44萬家,是青島的4.6倍,僅當年就新增了5407家;廣州為11794家,僅當年就新增3104家。
一再錯過的青島,這一次不能再錯過了。面向未來,青島必須發力新經濟,轉向更多依托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支撐的經濟發展,進入城市崛起的新賽道。
青島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和主引擎,肩負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轉換發展動力的艱巨任務。2018年印發實施的《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出,新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2年,基本形成順應全球產業變革趨勢、支撐青島經濟率先轉型升級的現代產業體系,將新經濟打造成支撐青島持續領先發展的主導力量。
去年,青島圍繞城市發展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強力發起15個攻勢,新經濟貫穿經略海洋攻勢、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等多個攻勢。
聚力攻堅,立竿見影。青島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19年的3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19年的31.5%;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均超過1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7年的2039家增長到2019年的3829家;PCT國際專利年申請量由2017年的761件增長到2019年的1381件……
在疫情的沖擊下,青島新經濟沒有放慢奔跑的腳步。今年上半年,青島“四新”經濟投資占比為49.5%,增速為40.9%,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城市軌道車輛、傳感器、智能電視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5.2%、38.7%、24.5%、22.1%;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逆勢上揚,增長21.8%,比一季度提升52.2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增長7.3%,比一季度提升13.9個百分點。
勢頭起來了,但與先進城市相比,青島新經濟總體規模還較小,無論是結構,還是層次水平,都有待提升,還沒有涌現出足以引領一個產業、一個城市的巨頭企業,新經濟的生態體系還沒有形成。
3
青島的新經濟圖譜
新經濟是一個新物種,有著新的生長路徑,培育新經濟自然也需要新打法。
此次印發的《關于推進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的意見》,就是青島發展新經濟的頂層設計,是方法論、路線圖。
新經濟有一個重要特征,那就是典型的平臺經濟。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商城、拼多多等都是平臺經濟的產物,一個平臺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進而撬動一個城市。深圳有騰訊,杭州有阿里,北京有百度。
這些年來,錯過幾波浪潮的青島一直未能誕生在全國叫得響的新經濟平臺,使得青島新經濟的廣度和高度都不夠。打造大平臺,是青島發展新經濟的重中之重。《意見》提出,打造1個國際領先、1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10個左右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和線上服務平臺。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經濟是通過為百業賦能,實現自身發展的,應用場景是關鍵一環。青島擁有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6個,應用場景集中,能夠為新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意見》提出,推動3000家以上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選樹1000個具有行業先導性的“工業賦能”典型應用場景,推出200個左右帶動作用強的“未來城市”場景。這些場景,將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試驗場和新經濟滋長的土壤。
新經濟涉及范圍廣,業態極其豐富,而且新的業態還在不斷涌現,青島必須立足自身實際,精準切入,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意見》聚焦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線上服務、新金融服務四大領域,重點推進18類業態模式迭代發展,都是青島有基礎、有條件搞好,也必須要搞好的新經濟業態。
工業互聯網——
青島搶抓互聯網“下半場”機遇,發揮制造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擁有世界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優勢,打造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聚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目前,青島已集聚工業互聯網領域企業1800余家,布設5G基站1萬余處,海爾卡奧斯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領域唯一“獨角獸”,全省4.8萬家、青島1.13萬家企業正通過其賦能。
青島將依托卡奧斯、酷特智能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發展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供應鏈協同3類業態模式,構建互為場景、互為基礎、互為生態的協同應用體系,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電子商務——
青島電子商務發展得不錯,已擁有檬豆網絡科技、第一化學網、錦橋紡織、海爾智家、日日順樂家、利群商城等一批有名氣的電商平臺。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網絡平臺銷售額增長36.2%。
但與最前排的電商平臺相比,青島電商平臺規模和影響力都還偏弱。青島將依托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平臺,重點發展專業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新零售、無接觸配送5類業態模式,爭取打造一批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知名電商平臺。
線上服務——
線上服務事關廣大市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青島的互聯網內容產業異軍突起,視覺志、古麥嘉禾、掌上風暴等平臺粉絲均已達到2-3億,業內形成了“杭州做電商、長沙做娛樂、成都做網紅、青島做內容”的共識。
青島將順應消費升級大趨勢,充分挖掘新消費潛力,在新型服務領域深度推廣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重點發展新型餐飲服務、新型住宿服務、在線醫療、線上教育、智慧出行、數字文娛、在線會議及展覽展示7類業態模式,促進服務業跨界融合、線上線下聯動發展。
新金融——
青島創投風投風生水起。截至今年6月底,青島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311家、同比增長24.9%,備案私募基金656只、增長42.6%,管理基金規模達949.2億元、增長33.8%,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私募基金增速均居全國第一位。青島將乘勢而上,運用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發展金融新產品,重點發展創投風投、在線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3類業態模式。
青島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勢頭良好、空間廣闊,如果能沿著新路徑,采取新打法,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在新經濟賽道上有所斬獲,實現“補課式”增長,進而撬動城市實現重新崛起。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