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新身份,有了歸屬感!山東港口青島港202名農民工成為合同制員工
“前年買房、去年生女、今年轉制,我一個沒有學歷的農村娃扎根海港,成了安丘老家談論的熱門話題。”談到成為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合同制員工,輪胎吊司機林龍龍話語中帶著自豪和滿足。為進一步激發調動農民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扎根青島服務港口,山東港口青島港從所屬單位選拔優秀農民工陸續簽署勞動用工合同,其他201名來自省內外的農民工,和林龍龍一樣,從農民工搖身一變成了合同制員工。
青島港。
人物
來青十三年成了合同制
尹繼德。
23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實華公司儲運一隊運行三班班長尹繼德,帶著滿滿熱情上班了,一路想著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自己也成了合同制員工,越發覺得生活有奔頭,臉上不自覺露出笑容。2007年,尹繼德從臨沂老家來到青島,13年里,尹繼德始終對工作充滿熱情,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學東西慢,就借書回家看,就連臥室也掛上了庫區的工藝流程圖……憑著扎扎實實的努力,尹繼德得到了公司的充分認可,工作第三年便擔任班組班長,還獲得“優秀農民工”“先進生產者”等稱號,要說還有什么遺憾,那就是一直沒能成為港口的正式員工。
今年,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開展創建“四強”基層隊活動,出臺21條激勵政策,其中一條就是“農民工轉合同制”,尹繼德在公司以總評分第二名的成績順利轉正。經濟上得實惠、身份上得認同、情感上有歸屬、生活上有盼頭,集團激勵政策讓職工多年來的期盼一舉實現。“港口真是把好事辦到了我們心坎上!”
感受
簽下的是幸福更是動力
丁兆信。
“8月20日下了夜班,看到公示欄里自己的名字,無比激動,十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在合同上簽下名字,是一份莫大的幸福,更是一份責任與動力,以后一定倍加珍惜崗位,盡最大努力做好工作。”來自山東港口青島港大港分公司裝卸大隊的丁兆信說。丁兆信2010年從沂南老家來到青島港,剛到作業現場什么也不會,在師傅的精心指導和幫助下,很快掌握了裝卸作業的全套技能。
2015年8月,隊里調整班組,由于精明能干,深得大家信任,隊領導又安排他擔任了銅精礦、氧化鋁做包專業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曾連續20余次創出單班單頭銅精礦、氧化鋁做包2500噸-3300噸生產高效,成為銅精礦、氧化鋁做包最高紀錄保持者,連續四年被評為優秀農民工、集團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在丁兆信看來,成為合同制員工,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港口帶來的歸屬感、成就感。“感覺人生又迎來了一個新階段。”談到從農民工到合同制員工的轉變,李蓬勃高興地說。
李蓬勃。
影響
身份被認同個個干勁十足
剛剛轉為集團合同制工人的固機三期農民工李文江,工作更積極了,以前還覺得自己就是個農民工,別人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現在,主動參與組內設備管理、主動想辦法出思路、主動幫助組內同事更換吊具電纜,并創新研制了破除扭矩專用裝置,既消除了安全隱患又縮短更換時間。流機隊職工王建剛同樣干勁滿滿,在公司開展的“疏運會戰月”勞動競賽中,船艙內、貨垛上,他的身影無處不在,在“自由”輪、“永恒”輪等多條外貿礦船的接卸中,創出單班作業6000噸以上的高產佳績;固機隊職工畢吉軍在轉為合同制后第一個周,榮獲公司“最美設備”勞動競賽評比第一名。
一項制度落地,激活一池春水。看著身邊的兄弟順利轉為合同制,羨慕之余,更多農民工有了希望與信心,“青港拖18”輪駕駛員李昌樂說:“我相信只要認真工作、努力奮斗,肯定有機會‘轉正’合同工。”農民工崔亮亮今年因為年限不足,沒能參與評選,但也表現出了隨時可見的積極性,主動承擔工作,主動幫助外包隊新職工,“希望明年年限達標時,自己的能力、態度也都能達標!”崔亮亮說。
說法
好舉措激勵職工精氣神
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以來,青島港集團加大職工關懷力度,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充分調研基礎上實施農民工轉合同制,202名優秀農民工通過公平選拔,順利轉為集團合同制,這是讓廣大農民工共享一體化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既帶給職工滿滿的獲得感,更提起了職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優秀農民工選拔的條件注重德才兼備,突出工作實績和現實貢獻,兼顧學歷、履歷、職稱等因素,向核心崗位和基層一線傾斜,切實把在關鍵重點崗位、工作表現優秀、業績突出的農民工選拔出來。
成為合同制后,這些以往的農民工,將和山東港口青島港正式員工享受一樣的政治待遇和薪酬待遇。轉為合同制后,工資水平和以往相比實際上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公積金和企業年金增加了。“以前各個城市的勞務單位按照各自標準制定,現在全部按照青島市標準執行,計件工資標準和以前也沒有變化。”(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