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引領 生態賦能 市南區工業互聯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青島新聞網9月25日訊 在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新賽道上,市南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市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擴大)會議部署,聚焦平臺引領、生態賦能,做到提早謀劃、提早筑基、提早起勢、提早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悄然邁出堅實步伐。
一、抓觀念先行,通過培訓交流明晰發展方向
全市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擴大)會議召開后,市南區第一時間牽頭組織全區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暨“新基建”專題報告會,邀請北京郵電大學專家授課,圍繞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重要作用及其機遇,深入分析產業結構、投資與創新創業、市場、人才等多方面的變化,結合國內外數字經濟的競爭現狀,為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提出突破創新的建議。通過培訓,全區各級各部門加深對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帶來變化和機遇的理解,對新基建與現代產業、城市發展融合創新的方向和舉措進一步明晰。
2020年6月6日,市南區科技局牽頭組織了市南區“5G+工業互聯網”主題論壇,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CEO張文鋒、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孫松林、青島華通集團智能研究院有公司總經理明磊等專家作了現場演講,20位企業家代表與專家現場互動交流,對市南區及區內企業如何搶抓機遇、乘勢發展進行了頭腦風暴。從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態勢和產業生態變遷看,真正的工業互聯網,是一種戰略思維、生態思維、平臺思維和協同思維,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戰略性變革的理念。它不只是簡單的網絡、平臺、模式,而是新的系統化工業形態和組織形態,其本質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信息通信網絡平臺,讓企業、人、數據、資源、資金、技術、市場等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多層次公共平臺,可實現跨企業、跨領域、跨產業的廣泛互聯互通,推動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跨界融通,實現開放融通發展。因此,工業互聯網發展,市南區大有可為。
二、抓產業支撐,筑牢工業互聯網發展之基
一是聚焦5G基站建設筑好網絡設施之基。5G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工業互聯網是5G最主要的應用場景。為加快推進5G基礎網絡建設,今年以來,市南區建立5G基礎網絡建設管理聯席會議機制,與鐵塔和三大通信運營商協同攻堅,在全市5G網絡建設方面實現“四個率先”:率先開展5G網絡建設試點、率先實現主城區和主要道路連續覆蓋、率先建成全國領先的精品路線、率先實現地鐵站點5G應用。當前,正精準鎖定建設場景,推進5G網絡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特色園區、重點企業、商務樓宇、黨政機關等重點部署。目前已由鐵塔統籌完成5G基站618處,覆蓋率居各區市第一,年內將開通基站970處,2022年達到1300處。
二是聚焦軟件產業彰顯軟件定義之核。當下,在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以生態建設為目標的工業互聯網時代,軟件定義已經成為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核心。市南區有良好的軟件信息產業發展基礎,全區擁有軟件信息類企業4000多家,其中工信部納統企業396家,納統限上軟件企業36家,均占全市總量的20%以上,培育了一批成長性好的優秀信息技術企業。截止2019年底,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1家,國家及省瞪羚企業6家,省級標志性軟件產品企業10個,擁有國內外標準及資質的企業43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中,50%以上為軟件信息企業。全區共有工業互聯網入庫培育項目35個、工業互聯網優秀服務商52家、工業互聯網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企業50余家。醫合網科技的凱象平臺(供應鏈對接類)、道可云科技的VR營銷平臺搭建(數字化運營類)入選今年首批全國中國小企業數字化賦能產品名錄。當前,市南區正以構建高端產業生態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軟件與實體經濟融合為主要路徑,扶持并引導企業重點突破關鍵基礎軟件,聚力做強高端工業軟件,協同發展行業應用軟件,深化發展嵌入式軟件,推進軟件信息產業乘勢高歌猛進、努力迭代,不斷增強軟件產業賦值、賦能、賦智效應。
三是聚焦科技驅動強化技術要素支撐。發展工業互聯網,離不開政產學研用的協同發力,離不開產業聯盟、平臺機構、企業的多層次溝通對話與融合發展。市南區科研院所、高校、人才、項目等資源集聚,2019年初成立了胡敦欣、王子才等6位院士領銜、112家科研院所等單位組成的山東省首家綜合性產學研創新聯盟,強化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城市大腦等領域的產學研協同,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科技創新體系。如松立集團與青島大學聯合成立人工智能聯合研發中心,成為校企深度融合創新的成功案例;青島微恒工程與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制的A60型空心膠囊智能制造系統,已實現銷售額2000余萬元。打造了青島國際技術交易市場,集聚技術、項目、人才、資本、信息等要素,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正在加快籌建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地,未來將成為面向上合組織成員國、一帶一路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新平臺。
四是聚焦產業融合構建跨界融通發展底盤。市南區有較為明顯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并對推進消費服務重點領域(醫學影像、遠程診療、可穿戴監測、智能化健康養老等)、研發設計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作出明確部署。市南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消費、物流、金融、文化創意、技術服務、法律、醫養健康等領域有較為明顯的發展優勢,當下正在“5G+”、“工業互聯網+”布局下要快速規劃設計、快速聚力發展。
三、抓平臺賦能,打造市南產業升級新引擎
一是引進華夏基石,落地頂級戰略新興產業孵化加速運營平臺。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是中國目前最專業、規模最大的專業咨詢機構之一,是首家獲得國際管理咨詢協會頒發的君士坦丁獎的中國企業,先后為超過一千家企業、五百多家上市公司提供過咨詢服務。2019年6月28日,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與青島市科技局、市南區政府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孵化加速運營機構落戶市南。2019年12月28日,舉行入駐市南簽約儀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簽約儀式。2020年8月28日,舉辦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啟動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以及市有關部門、市南區、上市公司、頭部企業代表出席啟動儀式。目前,華夏基石已引進國內2家頭部企業、5家上市公司和2家深圳行業協會在青島設立區域總部和分支機構,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同時,華夏基石正在為市南區打造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建筑工程領域產業集群、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時尚服飾領域產業集群等提供支持。
二是打造行業平臺,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加快重塑。在向工業互聯網進軍的賽道中,市南區把握“平臺為王”原則,立足區域發展特點和資源稟賦優勢,重點打造4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是打造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自2019年6月起,市南區在市科技局指導下,與華夏基石圍繞打造全球性“建筑工程中心”的目標,創新“政府+頭部企業+產業生態+橫向縱向貫通”的建筑行業發展模式,積極構建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2020年8月30日,舉辦建筑工業互聯網閉門峰會,發布了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整體戰略,青建集團等多家建筑業行業龍頭企業及相關知名企業簽訂了入駐平臺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全國首個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正式啟動。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南區、萊西市主要領導和多家建筑業及相關行業企業家代表參加了峰會。下步,市南區將以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依托,鏈接引入建筑業頭部企業落地市南區,帶動并輻射青島市建筑業上下游產業發展。市南區還將與萊西市政府、華夏基石以“總部基地+飛地”模式開展跨區域合作,三方各有所長、各盡其責,實現多方共贏。二是打造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2020年初開始,市南區在市科技局指導下,與華夏基石探討立足青島時尚名城優勢及市南時尚基因,集聚意大利米蘭時裝周等歐洲頂級時尚產業要素,整合國際國內時尚產業上下游優勢資源,發起成立國際時尚產業聯盟,打造全新的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聯盟成員提供涵蓋設計、面料、品牌、生產、渠道、供應鏈、金融等一系列產業賦能。2020年8月28日,市南區與華夏基石舉辦了時尚工業互聯網峰會暨國際時尚產業聯盟發起人簽約會,發布了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整體發展戰略,舉行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簽約儀式和國際時尚產業聯盟發起人簽約儀式;華夏基石、遠望谷、歌力思、酷特智能、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等單位代表,圍繞工業互聯網驅動數字化轉型、時尚產業發展戰略、時尚品牌塑造等進行了主題演講。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南區政府有關領導和150余位行業代表參加峰會。未來,將建設青島國際時尚總部大廈、青島國際時尚產業園帶動產業集聚,引領中國時尚產業升級風向,并以青島為支點,以中國、日韓、一帶一路為覆蓋目標,將青島打造為時尚產業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實現千億級產業集群。三是探索打造“文化旅游+工業互聯網”平臺。用工業互聯網思維,鏈接市南區名人故居、海濱浴場、棧橋等文化資源,搭建歷史、文化、娛樂、商業、旅游、會展等相融合的文旅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與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及北京有關企業對接溝通,爭取工信部工業文化產融創新中心盡快落地市南。四是規劃打造國內高端航運服務平臺。抓住青島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機遇,按照“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發展路徑,支持中遠海運、中外運、無車承運、青島港集團等對接合作,規劃打造國內高端航運服務平臺,發展智慧航運,引導和聚攏各類企業在平臺上交易、交割,聯動發展航運經紀、航運保險、航運租賃等業態,推動航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加快發展。
三是扶持企業平臺,壯大共享經濟和平臺經濟。市南區通過組織平臺賦能對接會、政策扶持、市場開放、資本助力等多措并舉,在交通物流、醫療、教育、工控等領域培育出一批有一定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的平臺,當前正努力推進這些行業子平臺百花齊放,并聚力將行業子平臺匯合起來,逐步向全行業、跨地區、跨領域拓展,推動承載起越來越大的市場,使其真正賦能百業、復興百業。例如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慧停車”平臺、青島思銳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的“青島市工業物流物聯技術創新中心”平臺、青島醫合網科技有限公司的“凱象”平臺、青島美迪康數字工程有限公司的“5G遠程診療影音交互”平臺、青島華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華正Tunny Pass和華正ThingsHive物聯網”平臺、青島道可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道可云VR營銷”平臺、青島無車承運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無車天馬網絡貨運”平臺、青島躍海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的“躍海供應鏈”國際貨運代理綜合服務平臺等,都已初具規模,市南區將全力扶持,培育壯大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智能+”新業態、新模式。
下步,市南區將著力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深化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調整《工業互聯網.市南在行動》推進方案,圍繞“三大攻堅任務、四項重點工程、六大專項行動”進一步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力爭到2022年,為青島建成核心要素齊全、融合應用引領、產業生態活躍的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貢獻市南力量。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出臺支持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擴大政策支持覆蓋面。發揮政府引導杠桿作用,促進資本、技術、項目、人才在市南區加快集聚。優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環境,降低工業互聯網企業融資成本,引導各類投資基金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傾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工業互聯網領域創新信貸產品,加大精準信貸支持力度。三是開展精準化“雙招雙引”。進一步加強溝通對接,爭取工信部工業文化產融創新中心盡快落地。充分發揮華夏基石、商協會、產業園區、大企業等平臺機構的作用,開展以商招商、平臺招商。積極開放場景,搭建區域間企業合作交流平臺,開展場景對接活動,多種形式促進項目落地合作。四是完善人才體系。聚集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力量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應用創新型人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及復合型領軍人才。通過重點人才工程積極引進培養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層次人才。通過加大在居留、住房、醫療、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區開展產業發展創新。
(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