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掉國中,青島被降維了?
9月25日,原本一場常規的發布會,卻因為省發改委的一則表態,將濟南、青島推至了媒體的“風口浪尖”——
“山東將持續提升濟南、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鄙綎|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孫來斌說。
各界很快從上述話語中讀出幾層意思:
1、山東由此前的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變為只支持濟南建設國中;
2、被官宣失掉國中的青島是不是被降維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對而言較“虛”;
3、濟南正式代表山東“出戰”,與另外8座城市爭奪第10個國中名額。
此番表態由省發改委作出,雖然不是山東最高層面,但體現高層意志無疑。
這些年來,從青島龍頭到三核引領,再到濟青雙龍頭,山東一直在想方設法理順濟南和青島的關系。這其中,近年來流行的強省會模式,可以視作山東政策調整的轉折點。
鄭州、西安等城市的強勢崛起,給山東主政者帶來了新的啟發。山東可以支持青島競爭國中,但在時代背景下,決不能容忍省會濟南的平庸。
如今回頭再看,山東當年由支持青島創建國家中心城市,轉變為把濟南和青島雙雙推至爭奪國中的序列,既有激勵內部競爭之意,亦有“讓子彈飛一會”的想法。當然,如此做法,對濟南是有利的。
其實山東也明白,以自身的版圖和實力,難以容下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因此,遲早要作出選擇。
如今,隨著強省會戰略成效顯現,加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推進,濟南的地位明顯加持,抉擇的時機已然成熟。
不得不說,近些年的濟南還是挺爭氣的。
將濟南推至前臺,可以說是山東出于極其現實的考量。以青島為龍頭的膠東半島經濟圈,實力要遠超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中的青島、煙臺、濰坊,2019年GDP在山東分別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僅3市總量就約2.5萬億,占山東總量的三分之一還多。膠東經濟圈要做的,更多的是融合與抱團。

而濟南周邊則是一幫“窮親戚”,省會一枝獨秀。山東選擇濟南,或許就是希望用壯大起來的濟南,輻射周邊區域。輻射帶動,與中央區域協調發展的精神、國中的定位更加契合,也更符合平衡東西發展的意圖,改變東強西弱的局面。
在山東眼中,群雄并起顯然要勝于一家獨大。只是,濟青國中之爭以如此方式塵埃落定,青島人或多或少心有不甘。就在不久前,來自北大的城市規劃領域專家李國平在演講中提到: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需要青島加速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國中之爭不可能是某個城市一廂情愿,本來就是各方角力的結果。青島需要坦然接受,但也應預判接下來的不利影響。起碼,落選國中對青島的城市營銷不會帶來積極效應。這一點,要及早動手應對。
但有一個問題要澄清:山東不再支持青島建設國中,并不意味著青島在山東、乃至國內的地位下降。
上述文章已經提到,選擇濟南更多出于戰略意圖,濟南和青島擔負著不同的使命。
山東發展的底線取決于西部區域,而上限則由青島引領的膠東經濟圈決定。青島強,則半島強;半島強,則山東強,這一邏輯沒有改變。
此前,“青小島”多次提到“濟南主內 青島主外”,在國家開放大局中,青島優勢明顯,并被賦予了更多使命。
實際上,青島更應該建設好上合經貿示范區、自貿片區等,在新一輪開放中打造“青島樣本”。
就在9月25日,中日最高領導人通電話,日方領導人明確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密切溝通,確保年內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快推動日中韓自由貿易區談判。
膠東半島,未來肯定不乏大手筆。青島,要看淡虛名,多謀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