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消費迎來風口,互聯網上半場,青島還有機會!
疫情關上了一扇門,但也打開不少窗,新型消費就是其中一扇。
近年來,我國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新型消費接過重擔,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
此時,如果能順水推舟,定能事半功倍。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補齊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規范創新監管方式,持續激發消費活力,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傳統消費“啞火”的局面下,氣勢如虹的新型消費“接棒”,扛起了激活消費的重任,一個新的風口已經形成。
青島錯過了消費互聯網前幾撥機會,致使產業層次水平不高,城市動能不足。今年以來,青島在工業互聯網賽道上奮力奔跑,迎來一輪“補課式”增長,尤其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帶動了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崛起,這為青島站上新型消費風口提供了極大可能。
在互聯網上半場——消費互聯網這個賽道,青島還有機會,關鍵是要抓得住!
1
消費馬車必須跑起來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中,消費馬車一直是最給力的那一輛。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首次超過40萬億元,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已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據測算,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分別比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高26.6和46.8個百分點,消費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
然而,這個最給力的馬車也正是受到疫情沖擊最大的行業。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其中,餐飲收入下降32.8%,商品零售下降8.7%,旅游業“哀鴻遍野”。消費馬車如果持續啞火,后果不堪設想。
擴大消費成為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關鍵是要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中央對擴大消費相當重視。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9月21日至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考察期間,來到上海南京路,考察商業和消費恢復情況,指出,要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促進消費恢復的做法,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疫情之下,哪個城市能夠讓消費發動機盡快恢復正常運轉,哪個城市就將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消費的“發動機”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消費力將成為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一大關鍵因素。
2
新型消費的“歷史使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帶動新型消費的措施,促進經濟恢復性增長。
短短10多天后,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成為我國加快發展新型消費的“頂層設計”。
啥是新型消費?所謂新型消費就是與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相對應的,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消費模式。
近年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新型消費進入發展快車道。2012年至2019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由8.1萬億元擴大到34.8萬億元,年均增長23.1%;網絡零售額由1.3萬億元擴大到10.6萬億元,年均增長34.9%。2019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5%,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11.5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疫情之下,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極大沖擊,而基于網絡數字技術的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我國新型消費加快擴容,線上消費逆勢增長。1-8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8%,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4.4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6%,比上年同期提高5.2個百分點。
一增一降間,新型消費與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的增速差距不斷拉大,“江湖地位”此消彼長。新型消費的作用不斷凸顯,已成為有效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據商務部監測,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人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在消費場景上,從日用品、農產品直播到產業帶直播、老字號直播、非遺產品直播、文化旅游產品直播,各類直播場景層出不窮,滿足了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當然,新型消費“野蠻生長”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問題。比如基礎設施不足帶來的服務供給短板,適應新型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的供應鏈體系尚不健全,人才短缺問題更加凸顯,監管不適應、標準體系建設滯后,以及出現一些無序競爭、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隱私泄露等情況。這些都可能影響新業態新模式乃至新型消費的持續健康發展。
《意見》的適時出臺,目的就是要補齊新型消費短板、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通痛點難點堵點,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
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是一個重要內容;促進消費,新型消費至關重要。可以說,無論立足當前還是著眼長遠,新型消費都被寄予厚望,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意義。
3
青島機會不少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消費互聯網賽道處于劣勢的青島,正在搶抓最后的機會,奮力沖刺,而這些努力為培植新型消費提供了土壤。
不同于傳統消費,新型消費需要以新型基礎設施為依托,既包括5G網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也包括數字化商品流通體系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這是新型消費的基本特征。
今年以來,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這一目標,青島新基建建設提速。截至目前,青島已經建成5G基站超過1.2萬個,實現了重點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未來3年內,青島將建成5G基站3萬個,實現5G全覆蓋。這在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強大技術要素支撐的同時,也將為消費互聯網、為新型消費提供支撐。
除了基礎設施外,青島在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今年6月,青島市“兩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壓實專班責任 統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點任務落地落實的工作方案》,成立13個產業專班,由市領導頂格抓13條產業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養老、現代物流、商貿、商務服務、精品旅游等均涉及新型消費。
疫情之下,青島線下接觸式消費受到沖擊,但非接觸式消費得到蓬勃發展。提升線上銷售、運營社區賣貨、智能化取代人工、“無接觸配送服務”等,已經走進了越來越多普通市民的生活,一大批促進社區消費的創新模式加快發展,新型消費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上半年,青島限額以上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9.7%,比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直播。疫情促進了“宅經濟”線上消費的快速發展,讓直播行業坐上了“直升機”。借力網紅直播,賦能實體經濟,青島直播帶貨季應運而生,持續3個月,貫穿30多場直播帶貨,攜手淘寶、快手、抖音三大平臺,青島本地優質品牌、特色產品集結上線。活動開啟的前兩個月,26場賦能實體經濟、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直播帶貨活動輪番登場,累計網絡圍觀量達到了3000多萬人次。
為搶抓直播風口,今年5月,青島市商務局印發《青島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構建一批直播電商產業集聚區、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頭部直播機構、培育10家有影響力的MCN(觀象君注:這是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機構、孵化100個網紅品牌、培訓1000名帶貨達人,將青島打造成中國北方直播電商領先城市。
此外,在跨境電商這個新業態上,青島也有不少機會。在全球疫情沖擊下,跨境電商作用愈發關鍵,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大引擎。麥肯錫8月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白皮書》顯示,全球電商市場規模已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疫情不僅不會阻擋,反而會撬動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
2016年,青島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目前,有24家企業在境外設立52個公共海外倉,遍布美、日、韓、德、澳等26個國家。9月1日零時許,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完成山東首票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業務,標志著青島跨境電商新業態正式邁入企業對企業(B2B)3.0時代。
青島農村電商發展勢頭也不錯。在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百強榜上,山東共有五個縣市上榜,青島占據了三個席位,分別是即墨區、平度市、膠州市。可以說,青島農村電商已經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國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新型消費賽道,擁有取得實現更大作為的實力。
為對沖疫情影響,體育消費繼續提振。頭頂“帆船之都”“足球之城”“田徑之鄉”等名片、光環和美譽的青島,豈能錯過這一風口。近日,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公布,青島與深圳、南京、成都、西安等共40個城市攜手入圍。這個國家試點將為青島體育消費帶來機會。
為了提振消費,今年4月,青島印發《青島市2020年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增長行動計劃》,提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增長8%,最終消費率力爭達到40%。但這個行動計劃沒有突出新型消費,也沒有作出相應的部署。
新型消費激活了一池春水,新的機遇就在眼前。青島應該盡快出臺專門的發展新型消費的行動方案,立足自身優勢,加快補齊短板,抓住這一波浪潮,用新型消費撬動整個消費轉型升級,為城市助力。
作者 |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