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灣會成為下一個浮山灣嗎?
醞釀多年的青島灣廣場項目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10月30日上午,位于市南區太平路53號的國風大酒店正式開拆,標志著青島灣廣場項目拆遷工作啟動實施。
這是繼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中山路多個里院啟動改造后,青島西部老城區更新發展的又一標志性事件。據了解,青島灣廣場的后續拆遷項目還包括青島人都熟知的自來水公司、華聯商廈、老“廣電局”等建筑。
1、拿下“硬骨頭”
青島灣是介于匯泉灣和團島灣之間的一個天然海灣,最具標志性的景觀就是棧橋。
青島灣廣場項目無疑是青島城市有機更新課題中的“硬骨頭”。過去十余年來,關于青島灣廣場的論證、規劃一直在反復做著,民間關于青島灣的未來也有很多傳說和想象。雖然規劃仍未最終確定,但在今天開拆之際,市南區也首次透露了青島灣廣場未來的建設方向——
該項目擬打造集商務、商業、旅游、文化、交通、住宿、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建設濱海新地標,拓展西部新空間。
青島灣廣場將綜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與火車站、地鐵站點及周邊互聯互通,實現火車站前濱海廣場出站即觀海的觀景效果。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地提升火車站周邊區域城市品質,突出青島灣歐陸風情。
之所以說青島灣廣場是一個“硬骨頭”,因為該區域涉及多座高層樓宇的拆除工作。其中有的樓宇產權較為復雜,從協調談判、貨幣補償到完成征遷,頗需要下一番苦工。觀象君注意到,此次率先開拆的國風大酒店,早在去年之前,就完成了內部騰空工作。
此外,作為青島較早的樓宇經濟聚集地,青島灣廣場區域高樓林立,并且緊鄰太平路主干道,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不能使用經濟實惠且迅速的“定點爆破”方式,而必須使用機械拆除。29日晚上,市南區就啟用了大吊車,把一臺1.5噸重的小型挖掘機和一部切斷機凌空吊了上去。施工方預計,拆完這座近60米高的樓宇,需要60天。
據說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采用機械方法拆除的高層樓宇。
2、培育新增長極
青島灣廣場之于市南,是培育區域未來增長極的重要載體。
此前,市南區主要負責人在許多公開場合中,多次向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重點推介青島灣項目。配合著青島灣廣場啟動拆遷,市南區還為項目設計了一句slogan——“面朝大海邂逅最美風景;揚帆起航,不負時代韶華”。這句slogan里既有市南對未來的期望,也蘊含著復興西部的決心。
眾所周知,面積僅30.01平方公里的市南區可利用土地已經達到上限,要謀取區域的升級發展,擺脫發展瓶頸,城市更新是市南區必須要走的路。在其近些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強調要把“西部復興”作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手段。
此次涉及拆遷的幾座樓宇,有的已經閑置多年,有的因為停車位等基礎配套條件較差,早已無法吸引到優質企業入駐。該區域的樓宇空置率也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而復興需要有產業把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帶來,而產業到來的前提必須是有載體。在此輪西部片區的改造中,建設地下停車場、拓寬道路等市民反映強烈的問題,都得到了實質性推進。例如青島灣廣場區域,就計劃建設地下4層的停車場,預計車位可達1700個。濟寧路拓寬過程中,也將建設地下停車場。
根據此前市南區的規劃方向,建成后的青島灣廣場,依然將聚焦總部經濟,吸引區域性總部集聚。如果要實現這一愿景,市南區在存量用地盤活方面,著實需要動動腦筋。
3、不再遙遠的老城新貌
可貴的是,隨著青島灣廣場的第一支靴子落地,西部老城區未來的形象更加清晰——以青島火車站為坐標,向南是蔚藍大海;向北,是未來中山路片區南北交通的主動脈——雙向4車道的濟南路;向東,首先將路過正在改造過程中的寧陽路片區里院、北京路片區里院,然后便通向了正在規劃中的、全國首條直通大海的中山路步行街。
而火車站向西的區域,也有不少新動向。如小港灣項目正在進行中島組團、東平路區域剩余未征遷居民的清零工作;團島灣中苑碼頭項目也在項目招商洽談和規劃研究階段。
老城區復興,最重要的還是產業支撐。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在青島15個攻勢的助推下,有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形態開始在老城區內繁衍。
觀象君了解到,緊鄰棧橋的太平路33號,青島北服產業園將于11月底運營。這里將形成以服裝服飾產業為軸心,聚集城市景觀設計、文化創意、建筑設計、動漫產業、婚戀產業等時尚產業,打造具有成長空間的年輕態產業園區。
一路向北,在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內,不僅有年山東省港口集團這樣的“巨無霸”坐鎮,入駐在老里院里的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春光里·青島產投生態綜合體、洪泰山海會等也在今年落地運營。青島灣會是下一個浮山灣嗎?不,我們更期待一個既有顏值、又有內涵、更有實力的嶄新青島灣。
作者|JOE 攝影|邢志峰 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