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制造業百強:“塊頭”更大,“后浪”更多
海爾、海信、中車四方股份位居三甲
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較上屆增長6.18%、2.59%
入圍門檻大幅提高至7.3億元
誰是青島“塊頭”最大的制造業企業?哪些企業是“青島制造”最有潛力的“后浪”?哪些產業有可能成為繼家電之后,“青島制造”新的代表性產業?
11月5日發布的2020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榜單,為解答這些問題提供了參照。
榜單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市企業聯合會、市企業家協會制定,由企業自主申報。結果依據2019年營業收入排序產生。
總體來看,2019年,在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背景下,青島制造業企業仍然保持活力,資產規模穩步擴大,各項總體指標改善明顯。
數據顯示,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研發費用、員工總數分別較上屆榜單增長6.18%、2.59%、6.7%、8.15%、9.1%和7.81%。榜單入圍門檻由1.1億元大幅提高至7.3億元。
從不同維度對榜單進行分析,則能更清晰了解青島制造業的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分布呈“金字塔”型
大企業軍團“穩健”
從企業規模來看,榜單分布呈現出“金字塔”型。營業收入7億-20億元企業49家,20億-40億元企業25家,40億-100億元12家,過100億元14家。位于塔頂的海爾集團、海信集團營業收入均超過千億元,是不折不扣的“大象級”企業。
頭部大企業是青島制造的壓艙石。從榜單看,青島大企業軍團“穩健”。排名前10名的企業之間雖你追我趕競爭激烈,但并沒有企業遭遇“滑鐵盧”。
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分別以2900億元和1269億元營業收入分列榜單冠亞軍。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分列第3至第5位,營業收入分別為458億元、400億元、363億元。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居第6和第7位,營業收入為280億元和263億元。
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列第8至第10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151億元、144億元。
與上屆榜單相比,3組企業位次出現互換,分別是中車四方與中石化青島煉化、青啤與通用五菱青島公司、賽輪集團與中石化青島石油化工;一汽解放青島公司和青島特鋼兩家企業保持不變。
從上榜企業所屬區市來看,全市所有區(市)均榜上有名,但百強中66%的企業分布在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嶗山區和即墨區,入圍企業個數分別為27家、16家、12家和11家。
超三成新晉榜單
新產業嶄露頭角
榜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
數據顯示,百家企業中有69家企業連續兩年入圍制造業企業100強榜單,榜單更新率為31%。從新晉企業業態分類來看,高端裝備、新能源與新材料、電子科技產業占比超過50%。
以排名第78位的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為例。國軒高科是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2015年在青島落戶全資子公司,為北汽新能源萊西生產基地配套。目前,已經成為青島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之一,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1億元。
不僅新晉企業,“老面孔”也在通過自身創新發展,帶動“青島制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還是回到最具代表性的榜單前10位企業。
2020年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前十名。
海爾、海信早已不是只進行產業鏈低端裝配的傳統家電企業。
以白電制造起家的海爾,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破圈,將自己定位為互聯網企業。目前,海爾打造的卡奧斯平臺居全國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首位,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提供強大助力。
享譽全球的電視制造商海信,早已擺脫傳統的束縛進入了“智慧”時代,通過一屏智聯萬物,開創以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智慧城市”新模式。
今年9月底,兩家企業雙雙入選2020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排行榜,海信位居第20、海爾位居第29。
從第3位至第10位企業的總營收規模看,汽車、軌道交通等新產業的營業收入占比已接近一半。其中,中車四方股份、一汽解放青島公司不僅“塊頭”大,在技術創新上更是行業領先者。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以及解放高端重卡JH6都由青島駛出。
事實上,即便是看似傳統的青島特鋼、賽輪集團等,也都早已脫胎換骨。賽輪集團的“橡鏈云”平臺,是全球首個投入使用的橡膠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快速打通橡膠行業關鍵生產要素,實現企業內部運營和上下游企業的全面互通。幾天前,摘得第二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北部(青島)賽區第一的桂冠。
民企占“半壁江山”
產業更具活力
民營企業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產業的活力。
從本屆榜單看,青島民營制造業企業的實力正逐步增強。百強中,民營企業占比為54%、國有企業占比26%,外資企業占比19%。
排名前20位的企業中,賽輪集團、即發集團、青特集團、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漢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均為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在百強中不僅“量”不低,“質”也越來越高。
即發集團,從ODM轉型OEM,同時利用工業互聯網提升柔性制造能力,成為優衣庫在國內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青特集團,持續進行工藝和技術創新,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戴姆勒高端卡車的橋殼供應商;特銳德,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成為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充電運營商……
還有很多正在成長中的潛力股,如青島沃隆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國堅果類零食知名品牌;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專注為高速列車及城軌、地鐵車輛提供內裝模塊化產品與零部件,已成功上市;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外首家集海藻育苗、養殖、綜合利用、深精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式海洋生物醫藥企業,未來目標成為世界一流海洋生物醫藥跨國集團……
此外,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以及上合示范區的快速推動,青島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海外市場已經成為青島制造業企業的重要增長點。數據顯示,本屆榜單企業海外收入、海外資產規模和海外員工人數分別較上屆增長192.16%、196.31%和38.7%。(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