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凍果蔬到"喜滿年"系列 青企用品質傳播"膠州味道"
【編者按】自2020年起,青島將每年11月1號定為青島企業家日,11月的第一周定為青島企業家宣傳周,企業家成為青島開放發展的絕對“主角”。近期,在青島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的帶領下,青島新聞網記者走進部分青企,領略企業家風采,為您解讀企業發展故事。
(記者 劉倩倩)
驅車兩個多小時,記者來到青島順昌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大片綠油油的菠菜長勢喜人,成塊的大蔥茁壯挺拔。公司董事長張建娥介紹,這只是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他們的蔬菜種植基地以本地為依托,早已輻射到周邊的高密、平度、諸城以及菏澤、泰安、江蘇、內蒙、河北等地。
蔬菜種植基地,菠菜長勢喜人。
記者了解到,1976年,張建娥進入膠州外貿冷藏廠,開始常年與農產品打交道。2000年企業改制,兩年后順昌食品正式注冊成立,從國營企業轉為民營企業。在張建娥和同事們的認真經營下,如今的順昌食品的產品已涵蓋冷凍果蔬、速凍餃子、面點制品、辣椒制品等,具備完整、高效的食品生產加工產業鏈,產品銷往亞歐美等各大洲幾十個國家。
讓高品質果蔬“走出國門”
經歷換裝、消毒、風淋等多個環節,記者跟隨工作人員走進順昌食品冷凍白菜清洗生產流水線車間,我們看到,分揀、多次清洗、切割、冷凍等環節,有條不紊,一包包冷凍白菜成品隨之而成。順昌食品總經理張欽娥向記者介紹,小小的白菜加工并不簡單,在23道工序中僅清洗次數就達到7次,確保食品的安全衛生。
“我們每位員工每天需要經歷層層關卡,才能進入車間投入生產。生產過程中,車間每小時消毒一次。”張欽娥表示,他們的目的就是做百姓放心的食品,做高品質、高質量、高標準的農產品,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冷凍白菜。
“做世界一流的安全食品”,目前,順昌食品已擁有7000多畝在國家檢驗檢疫部門備案的自有蔬菜基地及可檢測200多項指標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擁有國外進口最先進的X線異物檢出機、金屬探測器等先進加工設備、國際標準化食品生產車間。企業成為全國首批27家獲準對日出口冷凍菠菜的企業之一,被評為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食安山東”生產加工示范企業等,全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
開啟“企業+基地+農戶”模式
憑借高品質的農產品,順昌食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風生水起,出口訂單供不應求。他們的蔬菜種植基地也隨之不斷拓展,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擁有備案基地一萬余畝。
如何實現種植的規模化和規范化?董事長張建娥提出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這樣一來,還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就業機會,帶動周邊經濟發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產業化。
順昌食品廠區。
張建娥介紹,公司在種植前都會與基地簽訂相應的種植收購合同,確定最低保護價,明確雙方的供求關系,切實保護了農戶的自身利益。近年來,他們也在積極培育規范化基地,種植品種已涉及大白菜、菠菜、大蔥、小松菜等幾十個品種。“對老百姓來說,比原先單純種植糧食作物,收入更為可觀。”
張建娥以種植小松菜為例,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年可以種植兩茬,每年總畝產量為8噸,每畝毛收入約5600元,種植糧食作物的話,每畝毛收入在2300元左右,種植果蔬的總效益與種植一般糧食作物相比,年增收在3300萬元以上。另外,公司每年需加工原料3萬噸以上,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在基地日常種植管理中需要大量田間作業人員,由此可吸收周邊閑散勞動力,為農民增加勞動收入850多萬元。“可以說,實現了農戶和企業的‘雙贏’。”張建娥說。
“喜滿年”系列餃子。
創新研發產品 傳遞“膠州味道”
除了開拓國際市場,他們還深耕國內市場,力求把最安全的出口級食品提供給國內消費者,并選定“水餃”這一食品作為國內市場主打產品。2014年成立“喜滿年”品牌,2015年正式面市,先后推出了膠州大白菜豬肉、秋葵豬肉、韭菜蝦仁等20多個系列速凍水餃及蔬菜營養面點,如今已經逐步開發包括餃子、海鮮醬、面點等在內多款產品系列。
經理張欽娥介紹,幾乎每個品系都要歷經幾萬次研發試驗,同時堅持國內國際“同標、同線、同質”,嚴格把控生產的高標準質量,確保每一道工序都達標。
“做舌尖上的安全美食,將世界級美食呈現給國內民眾。”張欽娥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們致力于將“喜滿年”品牌做強做大,打造屬于山東特色的食品品牌,傳播“膠州味道”。
2019年,順昌食品在膠州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會上簽約使用了‘膠味領鮮’區域公共品牌,把正宗、高品質的膠州味道更好得進行傳播、推廣。
張欽娥介紹,他們現在已經把“膠味領鮮”的品牌標識印刷到了自主生產的膠州大白菜、海鮮香辣醬等產品的包裝上,今后將繼續全力以赴推廣膠州特色農產品,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最安全營養、最健康美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