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創業”越走越近!深圳企業組團來青:“我們不是沖著優惠政策來的!”
在“南深圳、北青島”的強力感召下,青深企業家互相走動走動,已經成為家常便飯,而且自然而然。
就在10天前,青深兩地230多名企業、商協會、基金等機構負責人相聚鵬城,敘友誼,話發展,掀起兩地合作新高潮。這一次,他們相聚在青島。
11月26日,“雙灣計劃”—深圳企業家走進青島專題活動啟動,來自深圳的46家上市公司、行業頭部企業、商協會與青島各區市招商部門負責人展開對接,講政策、話商機、談合作。
11月27日下午,深圳企業家參加青島方面組織的懇談會。14位企業負責人先后發言,談來青島的初衷、考察之后的感受,表達牽手青島、扎根青島的愿望和可行路徑。
青島方面,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帶領一位分管副市長和十幾位委辦局和區市相關負責人“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一一回應企業訴求,探討合作可能,力促項目落地。“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青島愿與你們一起成長。”
1、到青島就是“走親戚”
青島與深圳,這兩座城市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互相懂得”,青島和深圳的企業、企業家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靠近”。在“學深圳、趕深圳”紐帶下,青深兩地的企業家,像親戚一樣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今年7月16日,“深圳企業家青島行”暨青島市“學深圳、趕深圳”學會成立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深圳的96家企業、16家商協會、3家科研機構與青島有關方面相聚一堂,敘友誼,話商機,談合作。
時隔4個月,此番,46家深圳企業家再次走進青島,這樣的頻次實在是少見,尤其是在疫情對交往造成不便的當下。
眼下,兩地企業家溝通交往的方式不斷創新,渠道不斷豐富,效果越來越好。“雙灣計劃”就是一個不錯的創意。“雙灣”即膠州灣和深圳灣。2019年4月,青島啟動“膠州灣對接深圳灣民營中小企業行動計劃”,搭建了青深兩地產業融合、技術創新、人才智庫和資本資源的交流互通平臺。
青島市民營經濟局局長高善武在懇談會上表示,“雙灣計劃”自啟動以來,組織兩地企業家和平臺機構開展了多次交流對接活動,已舉辦融資項目路演、對接資本市場、產業合作推介、體悟實訓、創意會、私董會、創業創新培訓等20余場活動,成為企業熟知、服務優質、成果顯著的對接青深兩地企業和創新資源的服務平臺。
“本次組織開展‘深圳企業家走進青島’專場活動,希望通過青深兩地在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與空間鏈四個維度的結合,促進深圳企業與青島當地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結合,實現青島當地細分領域產業升級。”高善武說。
企業是激蕩城市發展最大的活力源泉,以此為橋梁,青深合作打開新窗口,鋪陳新路徑。一年多來,兩地企業家深入接觸,建立起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系,開啟了兩地企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嶄新模式,共同推動一北一南兩座城市走向新的未來。學深圳以來,青島與深圳企業合作投資項目138個,到位資金達432.7億元。
2、“沒想到青島的節奏這么快”
除了情感因素外,青島還有什么能夠吸引深圳企業呢?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國家戰略層層疊加,身在其中企業自然懂得借力國家發展大勢的重要性。
“無論是區位優勢,還是戰略機遇、發展勢頭,青島都是北方地區最為閃亮的明星之一。”中城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明說。
中央賦予了青島很高的戰略定位: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要求山東半島城市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發揮龍頭作用,特別要求青島發揮港口門戶城市的作用,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大有可為。
資本是最敏銳的。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就是投資的機遇。正是因為如此,“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才成為對市場、對企業家最有力的感召,“來青島發展就是站在中國更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新風口”才成為國內外企業家的廣泛共識。
受日趨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資本觀望情緒加大,投資意愿不強。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不利局面下,青島民間投資卻逆勢增長。青島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民間投資逆勢增長14%,高于全國15.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1.7個百分點。
青島的發展勢頭讓深圳企業家頗感意外:“第一次來青島,本來是想感受一下青島的慢生活,沒想到青島的節奏這么快。”德微電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輝說。
而青島身上的青春朝氣和再起步、再出征、再創業的滿滿激情更讓深圳企業家“似曾相識”:“青島像極了四十年前的深圳,有膽識、有活力、有朝氣。”
3、“我們更需要開放場景和良好生態”
事實一再證明,深圳企業家相當務實。他們絕不是客氣客氣,走走過場,他們對商機的洞察能力很強,他們不會錯過任何一次機會。
此次46家來青島的企業和機構均對在青島未來的發展有較明確的規劃及投資意向,來青企業有技術、有項目、有訴求。
在不少深圳企業家看來,青島不僅具有生產要素成本優勢,還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事實上,深圳企業不缺技術和產能,缺的是市場和應用場景,而青島則對產業和投資有著巨大需求,這也就意味著雙方共贏的空間很大。
“深圳就那么大,如果不走出去,僅僅局限在那2000平方公里,企業很難做大。我們希望利用深圳的創新優勢,結合青島的市場優勢,以及對山東,乃至黃河流域的輻射作用,實現互利共贏。”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院長鄧文杰說。
青島對工業互聯網的深刻理解和全力以赴,讓物聯網技術服務商深圳市通用互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博有些“興奮”:“這次青島之行有好多興奮點,希望在青島成立公司,服務青島中小企業,賦能企業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
日前出臺的《青島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0-2022年)》引起了物聯網電力數字能源管理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德微電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輝的興趣:“這個行動計劃可行性很強,青島發展潛力很大。我們希望在青島建立區域總部,扎根青島,助力青島。”
中國領先的智慧城市投資運營商,深圳市名家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規劃師廉建勛希望為青島提供差異化、定制化、智能化、藝術化的城市資產經營管理、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綜合性服務。
“深圳企業家不是奔著優惠政策來的,而是奔著開放的市場、場景來了,來就就希望有生意做,能有發展。”中城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明說,青島方方面面對深圳企業訴求的回應,以及對項目的極力促成,讓人印象深刻,充滿信心。
工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這是青島的優勢所在。這些場景正是企業家渴求的。目前,青島先后發布2批共1000個工業賦能場景、150個未來城市場景,對加速集聚國內外資源要素來青交匯互動,產生乘數效應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良好發展生態,也是深圳企業家所期盼的,而這也正是青島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青島正著力營造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創業生態,打通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打造“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讓各類創業主體在共享青島開放發展大勢的過程中實現價值追求、滋養遠大夢想。
企業家走到一起,依靠市場的邏輯辦事,講“市場話”,辦“市場事”,用利益驅動,自然更有“粘性”,走得更遠。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