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留住綠水青山!青島5年投入1.35億元,治理水土流失258.84平方公里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日訊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良好的自然環境是美麗青島的名片。“十三五”期間,青島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這期間水土保持投入1.35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8.84平方公里,水保生態建設品質明顯提升。
強化措施,致力水土流失防治
為統籌做好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青島市水務管理局以及各區(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積極行動,以四項舉措加強防治工作。
科學規劃。先后編制完成了《青島市生態清潔小流域規劃》、《青島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等一系列中長期規劃。
健全制度。完善修訂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等制度。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明確水土保持行政許可事項和水土保持責任清單等內容。
依法監管。全市水土保持方案審批,覆蓋全部開發建設項目,有效控制人為水土流失發生;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率進一步提高,并專款專用促進水土保持事業發展。同時加大對交通、能源、房地產、電力、外資等行業水土保持措施執行監管力度,積極推廣國家衛星定位系統、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成果在水土保持事業建設發展中的監管應用。
專項整治。青島市水務管理局抽調骨干成立專班,并凝聚各區市專業力量,通過衛星圖斑信息技術和現場督導措施,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和執行、水土流失預防與治理、水土流失監測監理和設施驗收等情況開展集中督察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督促國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積極有效落實。
生態為基,構筑生態防護體系
近年來,青島突出“生態競爭力”發展理念,成功創建嶗山區九水溝生態科技園、即墨區擔山小流域、膠州母豬河小流域科技示范園等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這些生態園區匯聚了水土保持的豐富經驗和科研成果,既改善生態環境,又促進群眾致富,更助力鄉村振興。
扎實做好全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示范縣建設。先后有6個區市列入示范縣,并經過不懈努力,達到了“五完善、五到位、五規范、五健全”目標,順利通過上級驗收。
建設完成青島市水土保持監測平臺系統以及萊西、即墨、膠州、嶗山和西海岸等5處水土保持監測分站,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小流域建設運行及遠程監控體系。
重點突破,維護青島生態之美
青島把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改善結合起來進行村莊院落治理。重點對100多條小流域開展集中連續綜合治理,建成了一批效果好、質量好、效益好的精品工程,發揮出很好的經濟輻射效應。突出抓好中央投資水土保持工程項目建設,采取競爭性立項方式篩選項目,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資金審計制,建設完成梯田、塘壩、谷坊、生產道路等小型水保工程39項,創造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在條件較好水源地上游,探索建設符合標準的生態清潔型小流域,促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層次升級和美麗鄉村建設。民營水保進一步發展壯大,利用包括中央資金在內的財政經費支持民營水保項目建設,積極扶持民營水保大戶,促進民營水保治理開發模式、規模、質量和效益達到了較高的層次和水平,有力帶動“四荒”治理與開發,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效率,建成了即墨區錢谷山科技園等一大批民營水保典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