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兩次!老人路邊倒地遇晨練醫生急救 手術臺上他們再次相遇
青島新聞網12月8日訊(記者 李麗濤)老人被同一位醫生連救兩次,這份溫暖的重逢在島城的冬日悄然上演。10月31日,62歲的汪女士在外突然倒地,危急時刻,一旁路過的醫生鄭強緊急施救,為老人贏得寶貴的搶救時機。正當家屬苦苦尋找這位醫生時,沒想到手術臺上,汪女士竟再次與救她的醫生相遇,原來那位好心醫生正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麻醉科醫生鄭強,這一次,他成了汪女士介入手術的麻醉醫生。在神經外科經過一個多月的救治,昨日,汪女士順利出院,汪女士的女兒也特意為兩次伸出援手的麻醉醫生鄭強,以及細心救治母親的神經外科醫護團隊獻上錦旗,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謝。
老人突然暈倒 路過醫生緊急施救
10月31日清晨,汪女士像往常一樣在市北區同和路附近買早餐,誰知在排隊時突然暈倒在地,失去了意識。這一幕碰巧被一旁晨練歸來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麻醉科醫生鄭強撞見。“我聽到了‘轟’的一聲,好像有人倒地,轉頭一看一群人圍了起來,我就知道可能出事兒了。”出于職業的本能,鄭強第一時間走上前去查看情況。據鄭強回憶,汪女士暈倒后仰面朝天,當時已失去了意識,呼吸十分微弱,緊接著,一分鐘內就沒有了呼吸,頸動脈搏動也無法觸及。
當下,鄭強快速反應,讓周圍人撥打急救電話的同時,開始對汪女士實施緊急救治,進行心肺復蘇:“動作5組一循環,邊做邊觀察判斷汪女士的生命體征,大約做了2個循環后救護車就趕到了。”鄭強告訴記者,就在那短短的三四分鐘內,汪女士開始漸漸恢復呼吸。
苦尋施救醫生 2天后竟在手術臺上再相遇
救護車隨后將汪女士送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接受進一步救治,經過詳細檢查,汪女士最終被診斷為腦動脈硬化導致的動脈瘤破裂,需要馬上進行手術治療。“動脈瘤早期幾乎沒有癥狀,生活中很難發現,它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血管壁上鼓了個包。但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道它什么時候破裂,而一旦破裂就會變得十分緊急,有1/5的動脈瘤破裂患者來不及到達醫院救治就去世了。幸運的是,老人遇上專業醫生及時采取了急救措施,不然也就沒有機會來院進行搶救治療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王志剛這樣告訴記者。
出于對汪女士病情的綜合考量,王志剛教授團隊選擇了微創介入治療,不需要開顱和暴露腦組織,只需從患者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進行介入栓塞治療即可。另一邊,接到消息后汪女士的女兒也急忙趕來,陪伴母親接受治療的同時,也一邊積極尋找著當時那位好心人。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在汪女士進行的那場重要手術中,麻醉醫生正是當時在路邊救下她的鄭強,鄭強一眼認出了躺在手術臺上的汪女士:“因為急救時不知道名字,進手術室前根本不知道是她,結果往手術臺上一看,那不正是我前兩天進行搶救過的患者嘛。”鄭強告訴記者,當時看到手術臺上躺著的是自己救過的患者也感到很驚訝:“沒想到我還能為她親手做麻醉,看來我跟這位患者真是挺有緣的。”
最終,在麻醉科團隊的配合下,神經外科團隊成功為老人實施了微創介入手術。
愛心醫生屢伸援手 老人家屬送上錦旗
術后,由于病情不穩定,老人又接受了腦部積水、腦高壓等治療,歷時一個月,才最終脫離生命危險。昨日下午,汪女士已順利辦理出院,汪女士的家屬特意為兩次伸出援手的鄭強以及為母親進行手術治療的神經外科王志剛團隊送上錦旗。
“真是非常感謝兩位醫生的全力救治,后來才知道母親當時的情況多么危急,如果不是鄭醫生及時施救,我母親都沒機會送到醫院,想想真是后怕。”汪女士女兒在送上錦旗的同時深深地鞠了一躬。
與鄭強共事多年的麻醉科常務副主任李建軍告訴記者,鄭強是一位醫德高尚的醫生,在鉆研臨床業務的同時也非常熱衷公益事業,每年都積極獻血,是青島市第四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鄭強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救死扶傷是齊魯醫院我們每一位同事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當時那個情況我作為醫生當然要第一時間站出來,我真沒覺得是個多大的事兒。如今看到患者康復出院,這才是我最開心的事情。”鄭強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一直是他所信奉的,在他看來,救治汪女士只是舉手之勞,相信以后會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也相信這份溫暖會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