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邀區市上線 青島"星期三問城管"問題辦結率達99.36%
青島新聞網12月9日訊(記者 李倍)市城市管理局自7月份起開展“星期三問城管”品牌活動,目前已經組織開展了18期,先后圍繞“文明養犬”、“燃氣服務”、“違建治理”、“噪聲污染”、“海水浴場管理”、“小廣告治理”、“垃圾分類與環境衛生管理”、“餐飲垃圾和生活垃圾處置管理”、“園林綠化執法”、“市政公用執法”、“燃氣供熱管理”、“道路清掃保潔”、“地樁地鎖治理”、“城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冬季試供熱”、“公廁管理”、“在建工程規劃執法”、“供氣服務管理”等18個市民關注關心的專題進行了上線傾聽和場外活動,累計處長接線受理問題629個,已辦結625個,正在辦理4個,辦結率99.36%。
12月9日上午,第19期“星期三問城管”活動如期舉行,本期活動首次邀請了區市城市管理部門上線,市南區城市管理局作為上線單位,就市南區的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綠化美化等城市管理問題,同市民進行溝通交流。
接線現場解決居民“煩心事” 讓“不便”成為“方便”
上午9時,記者看到在市城市管理局12319熱線大廳里,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局長許群早已守候在電話機旁邊。現場接線的2個小時里,熱心市民踴躍參與,上線嘉賓認真聽取轄區居民的意見建議,現場承諾并解決居民的“煩心事”,努力讓市民生活中遇到的“不便”成為“方便”。
“市南區城市管理局主要職責是什么?”“我們市南區城市管理局主要負責市南區的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綠化美化等城市管理工作。”現場共接到反映市南區城市管理的相關問題13件,咨詢建議類4件,問題舉報類9件。這些問題和意見建議主要涉及道路養護維修、環境衛生保潔、口袋公園建設、老舊公廁改造提升等方面工作。
市南區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視本次“星期三問城管”上線活動,通過連線為來電市民詳細介紹市南區城市管理工作情況,仔細解答市民反映的問題,認真記錄市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借此更直接地與市民溝通交流、為群眾解難排憂。在現場接線的同時,全區城市管理系統實行全線聯動、隨時待命,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快速反應,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現場處置,確保盡快解決問題、及時反饋情況,務求群眾滿意。
市南區已建設33處口袋公園 公廁數量已達147座
在接聽熱線的同時,記者來到江西路鄱陽湖路口袋公園,對市南區城市管理工作進行實地觀摩,此處口袋公園位于南京路小學旁邊,原為違法建筑拆除后空地,上學放學時段人流聚集密集,交通比較混亂。市南區城管局按照地形及周邊環境,因地制宜地栽植花卉、觀賞草和造型各異的景觀植物,增設座凳和廊架等方便實用的“城市家具”,場地設置開闊,適合人群聚集和短暫停留,方便家長接送學生上學放學。同時選用大喬木營造林蔭空間,設置庭院燈,融入各類文化因素使市民在小憩的同時可以瀏覽閱讀,增強文化和學術氛圍,為市民打造出一個安全、方便、溫馨的游賞空間。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滿足公眾需求為導向,以口袋公園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多點打造有特色、成景觀的精品工程,目前轄區已建設33處口袋公園,有效拓展了城市服務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質。通過點上打造方便溫馨之所,以點帶面,朝著打造方便溫馨之城努力奮斗。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位于市南區山東路江西路路口東南側的山東路公廁,公廁外觀設計融入城市美學,既與周邊建筑、景觀相互協調,又獨具特色,采用園林框景的設計手法,形成了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微縮景觀;內部充分考慮便民溫馨實用,調整男女廁位比例,將原有公廁外的臺階抹平,設有方便異性親人間相互照顧的第三衛生間,在城市美容師驛站的基礎上,加裝了益生菌除臭設備、“手機加油站”,同時免費提供衛生紙、直飲凈化水;在便民服務點內設圖書架,提供各類報刊及雜志供市民閱讀,同時增設擦鞋機,滿足市民各類需求。便民服務點設有“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垃圾分類文化墻,向公眾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強化垃圾分類宣傳力度,提升市民游客垃圾分類意識。
山東路公廁僅僅是市南區“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市南轄區內公廁數量已達147座,實現了規劃一處、建設一處、投入一處、滿意一處的工作目標,昔日城市管理“短板”成為今日“亮點”。
邀請代表、委員“會診把脈” 共同謀劃明年工作
本次“星期三問城管”活動的另一亮點,就是在市南區城市管理局開展“局長接線日”的同時,市城市管理局同步組織開展了“市民開放日”活動,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及市民代表,就“星期三問城管”前18期活動群眾反映問題以及代表建議、委員提案辦理情況進行了座談交流。與會代表還在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周科的陪同下現場觀摩了正在進行的第19期“星期三問城管”接線活動,聽取了智慧化城管情況介紹。
座談會上,各位代表就群眾關心的生活垃圾分類、城市供熱供氣、戶外廣告招牌整治、流浪狗抓捕收容、城市管理執法等問題與參會的市城市管理局各相關處室、單位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代表們認為,今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敞開大門聽民意,盡心盡力辦實事,全力打造“方便、溫馨之城”,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就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各位代表提出的疑問,與會相關單位、處室現場進行了詳細解答;對提出的問題,相關責任單位、處室承諾立即落實解決并限期反饋;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各責任單位、處室將認真研究借鑒,高質量謀劃明年的城市管理工作。
據悉,下期“星期三問城管”活動將于12月16日圍繞“供熱管理”主題組織開展。屆時,市城市管理局供熱發展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將走進熱線大廳,接聽市民來電,廣泛聽取市民意見建議。敬請廣大市民朋友踴躍撥打12319熱線積極參與。
相關工作鏈接:
2020年市南區城市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圍繞“潔凈市南,凈善境美”品牌建設,全力做好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工作任務,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聚焦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主動攻堅,努力把我區打造成精致、方便、溫馨的宜居之城。
一、創新打法,提升城市品質
強化攻勢推進工作體制建設,制定《市南區落實青島市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作戰方案(2.0版)》,向區人大提交《關于落實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工作情況的報告》,對26項攻勢任務推進情況進行月度調度,積極通過《學習強國》《中國建設報》《青島日報》等平臺及媒體宣傳攻勢成效。我局承擔的市容環境考核指標中4項工作任務,在前三季度市考區成績反饋中列全市第1。
二、攻堅克難,鑄造方便溫馨
“廁所革命”補齊短板,提質民生工程。迎疫情之難升級改造公廁5座,轄區公廁數量達147座,率先達到住建部要求的全域每平方公里5座公廁的上限標準。“廁所革命”以來,全國60余個省、市、區100余批次黨政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均給予高度評價。垃圾分類有序推進,引領都市新時尚。全區11個街道已全部完成達標街道的創建工作,綠島嘉園、嘉祥路小區等15個小區通過市級示范小區評審,完成全區500處標準化四分類投放桶點升級改造和270處撤桶并點工作;在20余小區完成垃圾分類封閉式廂房建設,開展定時定點投放管理試點工作。“紅色物業”示范引領,帶動行業發展。培育命名兩批共計23家“紅色物業”示范點,以紅色帶動垃圾分類“綠色”發展,發動黨員擔任垃圾分類指導員,示范上崗;組建物業行業培訓團,開展業務培訓及答疑釋法活動共計13次,化解物業糾紛,提升物業企業服務品質。老房穿上保暖衣,老舊小區換新貌。牽頭各街道完成建筑面積約72萬平方米的老舊樓院綜合整治工作,開展節能保暖工程,年底前完成改造18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6萬戶。
三、全力突破,扮靚綠化美化
建管齊手,開創綠化美化新局面。年底前完成3個山頭公園、3處口袋公園及10公里綠道、10處立體綠化建設提升;結合義務植樹活動,在浮山建設“白衣天使櫻花林”。持續做好氛圍營造及日常養護,進一步加大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整治裸露土地5500余平方米。春華、盛世、秋實三篇序開,綻放不落幕的賞花會。時尚夜景,城區亮化展風采。按照“最青島最時尚”區域定位,對海上皇宮等西部部分標志性建筑亮化品質進行提升,制定相關應急預案,保障夜景亮化效果。“河長、林長”共管,助力生態保護。全面推行“河長制”,完成既定巡河任務,確保河清湖凈;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林長制體系,做好山林防火工作,杜絕野外違規用火,確保轄區山林安全。
四、精準服務,做好基礎保障
“干”字當頭,提升環境衛生品質。在現有21條深度保潔道路基礎上,創建寧夏路等40條省級深度保潔道路;按“以克論凈”標準,對轄區148條主次干道開展機械化保潔作業;開展渣土運輸聯防聯控行動123次。“精”字為要,做好市政設施養護。完成車行道、人行道養護維修共計12.2萬平方米;修舊如舊,修整馬牙石約1000平方米;完成清掏雨水斗約9萬個、清掏明溝約8400米,完成10條暗渠約3300立方米的清淤工作;累計出動6300余人次清雪除冰。修訂防汛預案,成立防汛隊伍16支。清理滸苔3300余噸。
下一步,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將繼續發揮行業優勢在城市道路養護、環境衛生保潔清運、綠化美化養護、垃圾分類提升、物業行業管理、景區管理及“廁所革命”等城市管理領域,潛心攻堅、擔當勇為,燃燒激情、建功青島,提升城市服務“軟實力”,為市民和來市南投資發展的企業及人才提供一個精致、方便、溫馨的工作居住環境,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