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部署,青島落實!這個國家級中心啟用,為“破壁”而來!
深耕上合,青島再一次站到了前排——
李克強總理兩次提及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在青島揭開面紗。
12月10日,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暨第二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在青島舉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中挪未來創新科技平臺、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上合青年創新創業項目、上合國際人工智能合作中心等7個國際技術交流轉移項目簽約。
這個代表國家最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多邊合作平臺,是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初衷是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展示全球先進技術、對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國際化平臺,對我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剛剛投入運營,但這個重量級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已經吸引了百度飛槳業務、俄羅斯商業情報分析行業組織、上合青年組織的合作。這些企業和組織期待的,是技術流動壁壘打破之后,未來能夠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形成的巨大增量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之重任,這個國家級中心的啟用,無疑將為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總理兩次點名
2019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時,首次提出,中方將與各方共建“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推動科技信息共享和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中方將從2019年起實施“上合組織青年創業國際孵化器”項目,支持各國青年創新創業。
2020年11月30日,李克強總理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講話,再次提到,“努力打破阻礙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為各國企業營造開放、合作、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正在籌建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還將舉辦第二屆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愿同各方建設好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攜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復蘇’。”
總理兩次點名的背后,是基于我國在技術領域迫切的現實需求。
目前,我國科技領域還有許多“卡脖子”技術需要攻克,而國際分工、協同合作才是人類知識創造、技術創新最有效的方式。全新的國際形勢也讓我們深切地意識到,中國要增強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就要不斷推向中國企業邁入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增強中國產業體系的博弈能力。
不同于東南亞區域,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上合國家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例如,中國擁有強大的互聯網科技優勢,而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航天航空工業基礎,只有打破要素流動的壁壘,才能碰撞出更多的創新成果。
從市場開拓的角度看,無論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走出去,還是其他上合國家走進中國,都將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產業機遇。
2、一片巨大的藍海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將面向上合國家,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深度的技術交流合作,推動各方融入國際科技與創新產業網絡,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惠及自身以及更多國家。
上合國家人口總規模超過30億,約占世界人口數量的45%,其中15-24歲青年人口達8億,占世界青年人口的2/3,上合國家GDP總量目前占全球的22.5%,2025年占比將上升至38%—40%。地域面積上看,上合國家面積超過歐亞總面積的60%。
中國企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過程中,這是個不能忽視的市場。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趙中元介紹,該中心承擔著把創新要素“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重使命。“歐美仍然是最發達的技術產出區域,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與歐美相比,上合國家有這么多年輕人,而且屬于技術增量市場。所以在企業技術市場化過程中,這個市場的利潤率要遠遠高于存量市場。”
雖然市場巨大,但在不同國度間技術轉移轉化過程中,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存在。
哈薩克斯坦國家主權基金股份公司(北京)代表處駐華首席代表伊斯坎達·拜塔索夫就表示,在科技領域,目前上合組織國家間的大學、企業包括政府之間還沒有建立一個高效的溝通體系,體系未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個國家經濟文化水平發展不一致、不同國家間對于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一致、人才的流動也有一定困難。
所以,要想真正實現上合成員國之間的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還有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設立,將為成員國之間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提供全新嘗試。
3、打法新穎
目前,我國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有數十家,與這些技術轉移中心相比,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有何獨特性?其核心競爭力又在哪里?
中心負責人趙中元介紹,目前我國的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主要面向我國的內部市場,且絕大多數都是政府機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從設計之初就確定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由專業的技術轉移公司運營。從實際運營過程中,市場化運營具備更大的靈活性。
“特別是我們是面向國際的技術轉移中心,需要經常開展國際性的交流、考察、投資,單單這一個方面,市場化公司就比事業單位等更方便靈活。”
市場化運營也更有利于技術服務的專業性。“中心具有上百位技術經理人、會計、法務、知識產權、多語言翻譯等所有的創新要素需要的專業人才,我們也與上百家歐洲、俄語系國家高校有緊密聯系,可以幫助企業和院所減少技術創新的成本和海外市場開拓的成本,增強其與國外高層次資源的對接能力、議價能力。”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通過市場化公司運營,將逐步實現“自我造血”。“前期中心的運營依靠政府購買服務,但是我們計劃通過產業基金投資的方式,利用3年時間實現‘自我造血’功能。”
隨著上合示范區建設的推進,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各方面的交流合作進入快車道。去年,青島對上合組織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長30%。從貨物貿易,到對外投資,再到今天的技術合作,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的“粘性”正在增強,全方位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
作者|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