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268億元,為企業“留得青山” !青島交出減稅降費有力答卷
減稅降費268億元,為企業“留得青山”
1-10月青島新增減稅降費額相當于去年全年財政收入的兩成多,相當于黃島區去年一年的財政收入
受疫情影響,今年如何穩住經濟基本盤,穩企業、保就業,成為每一個城市必須要做答的考卷。
通過減稅降費、“放水養魚”,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惠企惠民,成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舉措。
來自青島市財政局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市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68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03.4億元,減免企業社保費127.2億元,減免醫保費25.1億元,其他降費12.5億元。
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對助力企業紓困減負、支持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268億相當于什么?
2019年,青島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241億元,268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青島財政收入的兩成多;還有一個頗具意味的巧合,2019年青島10個區市中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最高的為黃島區,也是268億元,換句話說,今年前10個月青島減稅降費的規模,相當于黃島區去年一年的財政收入。
268億帶來了什么?
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正在持續溢出,今年以來,全市市場主體新增33.2萬戶,總量達到177.9萬戶,保持全省第一。截至10月末,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1.6%,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7.6%。保住企業這個市場主體,就是保住了就業,就是為未來留住了青山,打造創業城市,青島也因此更加有底氣與自信。
268億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青島這座“讀得懂企業,讀得懂企業家”的城市,以財政的“減法”換取發展的“加法”,以最大的誠意善待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正如青島市財政局局長李紅兵所說,“沙漠里的一滴水勝過平常飯桌上的一瓶水,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有責任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精準施策就是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268億,青島交出的與企業共進退的減稅降費答卷有力度、有溫度、有廣度,很精彩。
用稅費“減法”換取企業發展“加法”
由不打折的“規定動作”和實打實的“自選動作”組成的減稅降費大“禮包”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難題,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
今年以來,青島市在全面頂格落實國家稅費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好省政府在地方權限內“自2020年6月5日起至今年年底,對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免除一切稅費”部署,用稅費的“減法”換取發展的“加法”。
為困難企業減征或者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政策是市級權限內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在落實好國家、省減稅降費決策部署“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青島市精心謀劃“自選動作”,用活用好市級稅收政策權限,以非常之舉解非常時期之難。
3月5日,在抗疫的關鍵時期,市財政局、市稅務局聯合推出疫情期間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困難減免稅政策。2020年第一季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其他納稅人減按70%征收。“青島版”政策,在省內出臺最早、力度最大、范圍最廣,政策覆蓋面由小微企業擴大到大中型企業。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按照省部署延續到年底。
初步測算,此項政策預計全年為我市6.7萬戶市場主體減稅15億元,占全年新增減稅規模的12.5%,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借由此項政策送到了市場主體手上。與此同時,市財政局提前撥付支持經濟發展類專項資金20多億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今年組織的各類減稅降費調研、座談中,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各級新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精準、及時、解渴,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提振了復工復產的信心。特別是我市出臺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困難減免稅政策,直接、普惠、有效,獲得感較強。”青島市惠企政策宣講團成員、德衡律師事務所張貞生表示。
“一個都不能少”的全覆蓋
大企業是城市經濟的“定盤星”與“壓艙石”,中小企業是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必須精準直達,市場主體無論大小一個都不能少,都要有滿滿的獲得感,這是青島對企業的莊嚴承諾。
加快延期繳納稅款、延期申報審批,可以緩解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資金壓力,盡快復工復產。今年前10個月,全市稅務機關共為882戶企業審批緩繳稅款60.2億元,為337戶企業辦理延期申報。前10個月,全市共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521筆,退稅43.7億元。其中,僅為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市地鐵一號線有限公司就退稅6.9億元,企業原本只能“躺”在賬面上的資金被盤活,有效化解了特殊時期大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
社保費減免是今年減稅降費的“主菜”,今年2月起,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青島迅速貫徹落實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政策,對中小微企業11個月的三項社保單位繳費部分免征,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5個月的三項社保單位繳費部分減半征收,社保費減免力度遠超去年同期,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減免優惠。
對于參保員工較多的大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社保費減免政策意味著大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今年前10個月,全市共為近7000戶大型企業減免社保費10.2億元。
“我們企業職工1000人左右,每月僅社保費減免可享受50多萬元的減負紅利,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一季度也減免了150余萬元,在關鍵時期為企業復工復產添了底氣,增加了發展信心。”青島軟控機電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感慨地說。
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少繳或緩繳幾萬元稅費,企業就可能會渡過難關“活下去”,這一點青島美璇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建波感受頗為深刻。
美璇工藝品是一家從事假睫毛加工銷售的小微企業,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一季度,企業面臨停工停產。“疫情初期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由3%降至1%,政策減免3個月為企業減稅近7000元,政策后來又延續到年底,兩萬塊錢對大企業可能金額不算大,但給了我們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信心。”雖然企業生產經營已經走上正軌,但回想起當初的情景,李建波仍感慨不已。
針對小微企業,國家出臺階段性免征減征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中小微企業的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等政策,政策受益的覆蓋面達到100%,減稅降費的獲得感更直接。
1至10月,全市22.9萬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減免社保費117億元,切實減少了小微企業經營成本,穩定了小微企業預期,有力保障了居民就業。
企業與城市相互成就的樣本
城市與企業是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一座城市的繁榮興盛離不開企業的蓬勃發展,企業的蓬勃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為之打造的最適宜的發展生態,這也正是青島以“頂格優惠”為企業減稅降費的初衷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一組組最新數據證明減稅降費紅利正在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發展動力。
青島企業生產經營活躍度不斷提升,工業運行持續平穩增長。前三季度,企業百元營業收入成本比上半年下降3元,重點稅源企業社保費平均費率同比下降4.8個百分點。稅務登記信息顯示,前三季度,全市辦理新增登記11.8萬戶,同比增長12.6%,在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出現同比下降24.2%的基礎上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新辦企業同比增長15.1%,新辦個體戶同比增長8.1%。
制造業是青島的支柱產業,通過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及時緩解企業階段性資金壓力,同時配合增值稅降率等一系列政策助力制造業企業加速升級。1至10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比前三季度提升0.3個百分點,增幅持續擴大。
減稅降費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有效激勵企業購進設備和原材料等進行擴大再生產,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發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工業企業購進設備發票同比增長16.3%,增幅比二季度提高8.9個百分點,企業購進設備金額增速提升。
縮短退稅時間,加快資金周轉,外貿企業發展態勢良好。1至10月,全市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272.9億元,幫助外貿企業盤活了資金,積蓄了發展動能。10月份,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542.5億元,增長12.7%,延續增長態勢。
“從當前成效來看,減稅降費政策作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保障改善民生、穩定經濟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倪慶東副教授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