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二期竣工驗收 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速推進中
青島新聞網12月21日訊(記者 朱穎)黃海之濱,膠州灣畔,龍吞鯨吐,巨輪云集。18日,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原油碼頭二期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該項目為山東省和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建設規模為30萬噸級和10萬噸級油品泊位各一個,中建安裝一公司承建本項目的工藝設備及管道的安裝工程,投產后,將為青島港碼頭的油品年通過能力增加1800萬噸/年,促進山東石化產業優化升級,拉動腹地經濟發展,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注入強勁動力。
周密布署,克服疫情影響
項目團隊在項目經理張磊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鐵軍精神,攻艱克難,在施工過程中締造了一個個傲人的戰績。
輸油臂是原油碼頭的關鍵大型設備,該項目輸油臂由馬來西亞生產商制造,但是在國外疫情愈加惡劣的情況下,設備能否按時順利進場成為了影響項目工期的最大問題。為避免海外疫情對施工進度造成影響,項目部主動出擊,在設備制造、運輸、通關過程等各個環節一一協調,確保全部進口設備按期完成進場及交付。并與國內代理、海事交管、港口調度積極協作,現場研究吊裝方案,連夜組織設備海上駁運及浮吊船舶的調遣進場,最終成功抓住了七月份董家口海域海況良好的窗口期,僅用了10天便完成四臺54噸輸油臂的海上安裝工作,與“一期”同規模工程量的施工時間相比較提速近30天,為后續工程施工創造十分有利的條件。
技術引路,“建”證中建速度
本工程D13泊位管廊作為青島港十萬噸原油碼頭的重點生產區域,面對碼頭停船期間百米內不得作業的硬性規定,項目部人員聯動協調各部門提供作業時機,最終,獲批36小時無船期供我方進行施工。管廊工作量大,36小時的施工時間極其緊張,項目部充分利用下向焊半自動技術高效、優質成型的焊接優勢,在D13泊位36小時無船期內組織晝夜倒班施工,創下六名焊工完成1800吋的焊接量、100%射線探傷全部合格的成績。
在此期間還一舉完成了泊位內的兩條DN700管線帶壓開孔、封堵作業,成功實現新舊管線的連頭交匯,僅用兩天一夜便使D13泊位變得煥然一新,成功推進工程整體邁入下一道工序。
高危作業,完美履約
引橋是連接碼頭與庫區管廊的咽喉樞紐。橋面兩側臨海,整體狹長,承載能力極為有限,同時還面臨與水工單位的交叉施工,海況極為復雜,外海作業困難重重。面對施工環境與工期的兩大壓力,項目部組織日夜兼程,水路并進,在有限的條件下,僅用30天便成功挽回整體工期,成功實現九月底引橋管道連通,工藝管廊全線貫通的里程碑節點,為后續工程試驗、驗收及投產打下堅實基礎。
本工程戰線狹長,僅管廊區域就有六公里,管廊區域均為油品管線生產區域,正常施工就為一級動火區,節假日更是升級為特級動火區,因此建設屬地單位對施工要求極為嚴格。項目部果斷調整策略,確定了分段試壓、流水施工、逐級交付的主線思路,合理安排各工序穿插進行,并組織力量完成掃尾施工,最終順利實現全段的試壓驗收。
中建安裝將發揮專業力量,助推青島發揮“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和支點作用,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打造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