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疫情還會卷土重來嗎?新冠疫苗有必要打嗎?權威發布來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月21日下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負責同志及專家出席發布會,介紹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1.我國研制的新冠疫苗安全嗎?能有多大效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
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大家非常關注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評價疫苗最關鍵的兩個質量指標。一般來說,疫苗的安全性指的是接種疫苗以后,我們的受種對象是否會發生不良反應,以及是否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果不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一般我們就認為疫苗是安全的。
我國的新冠疫苗開展的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以及我國依法依規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的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都充分顯示了我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輕微不良反應,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同時,我們在緊急使用的過程當中,有6萬名多疫苗接種者去過境外的高風險地區,至今我們也沒有收到1例嚴重感染病例的報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我們的疫苗有一定的保護效果。
2.新冠疫苗真的有必要打嗎?打了之后是不是就不用再戴口罩了?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
接種疫苗非常重要。
一方面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而且感染后絕大多數會發病,有的還會發展為危重癥或死亡。接種疫苗后,絕大部分人可以獲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過接種疫苗會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斷新冠病毒持續傳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
但是,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因此,接種疫苗后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其他防護措施如注意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同樣需要繼續保持。
3.近期多個地區相繼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個冬天疫情還會卷土重來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在過去近一年的防治實踐中,我國已經積累了一整套及時發現、及時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防控策略。國家部署的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彈的各項措施已經落實到位,國務院還派出了督導組,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控措施進行督導檢查。這些措施能夠保證最大限度避免今冬明春疫情卷土重來。
目前,我國多起零星病例的病毒來源基本已查清,一是境外感染人員引發的關聯病例,二是境外物品污染引發物傳人。
4.就目前試驗的結果而言,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哪些?如果出現了不良反應,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疫苗與其他滅活疫苗類似,一般反應主要表現為接種部位局部紅腫、疼痛等,少數人因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發熱、乏力、惡心、頭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處理可自行恢復。嚴重異常反應通常是指接種后發生危及生命、或造成傷殘、失能等情形,需要采取現場急救和住院治療等措施。根據目前掌握的我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結果數據,沒有此類嚴重異常反應情況發生。
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強調,急性嚴重過敏性反應和暈厥一般出現在接種疫苗后30分鐘之內,雖然發生的概率極低,但是接種疫苗后,還是要在接種現場留觀30分鐘。
接種疫苗后還有一種情況是可能發生偶合反應。偶合反應是指接種者在接種的時候,恰巧處于其他一些疾病在潛伏期或者發病前期的狀態,在接種的時候,很巧合的,這個疾病也同時發病了。所以,這種情況跟疫苗的接種沒有關系,跟疫苗的質量也沒有關系,它不屬于不良反應。
5.疫苗開始接種后我們的防控策略會不會調整?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個人防護措施,仍然是防控疫情、防止個人感染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
對于個人來說,從接種疫苗到產生保護效果,需要一段時間;對于社會群體來說,讓足夠比例的人接種上疫苗,也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防止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彈,不能把寶全押在疫苗上,現有的各項防控策略和措施,仍然要堅持下去。
6.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
目前我國已經有15款新冠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5款疫苗進入了III期臨床試驗,包括3款滅活疫苗、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和1款重組蛋白疫苗,在數量和涵蓋的技術路線方面,我國新冠疫苗處于國際第一方陣。我國國藥中生和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是全球最早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的疫苗。
但是,由于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很好,國內已經不具備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的條件。我國疫苗的III期臨床試驗均在國外開展,協調工作較為復雜,時間成本較高,且我國的疫苗研發企業國際化經驗有限。此外,我國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的合作國家和地區并不是全球疫情最高發的區域,因此,獲得III期臨床試驗所需病例的速度自然不是最快的。
疫苗研發,無論是最先還是最快,都要尊重科學規律。近期我們已獲得III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所需的病例數,正在向國家藥監局滾動提交相關資料,全力推進我國新冠疫苗的注冊上市工作。
7、雙節臨近,大家出行頻繁,在這個過程中,個人應該注意什么?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一是減少人員流動,元旦、春節期間要合理安排行程,減少不必要出行,鼓勵春運期間錯峰返鄉返崗。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人群,不建議出行。如果準備跨地區出行,要提前了解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發生,中高風險地區建議暫緩出行。要備好口罩、手消毒劑等物品,用于路上使用。
二是減少旅途風險。交通運輸場站和交通工具節日期間應加強通風、消毒等措施。乘客乘坐飛機或火車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隊,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個人防護,盡量減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數,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同時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監測。
三是減少人員聚集。節日期間,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企事業等單位舉辦聚會等活動應當控制人數,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嚴格落實有關防控措施;提倡家庭私人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家庭每天注意開窗通風。
四是加強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教育。各地要加強節日期間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游知識宣傳,引導公眾加強自我防控,提倡人群聚集和密閉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
五是發現發熱、干咳、乏力等可疑癥狀,要及早就近就診。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