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再一次擔當國之重任,為全國城鄉融合探索經驗!
中國改革領域再次傳出重磅信息:國家發改委日前復函《關于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原則同意浙江嘉湖片區、福建福州東部片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山東濟青局部片區、河南許昌、江西鷹潭、四川成都西部片區、重慶西部片區、陜西西咸接合片區、吉林長吉接合片區等11個試驗區方案。
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這個改革帶來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不亞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農民創造了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形式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生產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城鄉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廣大農村,發生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化”,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人口、土地、財政、金融、農村產權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
弱鄉村不可能有強中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必須徹底破除城鄉二元體制,順應融合趨勢,重塑城鄉關系。
城鄉融合一盤大棋,亟待先行者落子破局。急難險重面前,青島再一次擔當國之重任,先行先試,重點突破,為全國探索經驗。
這一戰略機遇,對于青島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助推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縮小南北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構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城鄉融合無法繞過
為什么要出臺這個方案?它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
改革的重要驅動力就是機制體制存在瓶頸,需要突破。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鄉村,本應是發展最大的潛力和后勁。而當前,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農村土地無法通過市場實現充分流轉,土地增值收益在城鄉之間分配嚴重不公等問題,制約了農村活力的釋放,制約了鄉村振興的步伐,也制約了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改到深處是產權!“鄉村大量的土地等資源要素一旦得以與全國甚至全球大市場相對接,普遍能夠釋放可觀的紅利。”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舉例說道,城鄉不同產權不同位置的建設用地一旦被納入城鄉統一的大市場,將大幅降低實體經濟的用地成本,普惠性增強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力,有效延續我國制造業在世界范圍內的成本優勢。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無疑是變革的“關鍵之舉”。其注重試點引路,先行先試、觀照全局,著眼于破除現行體制機制的束縛,瞄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展開11個領域的具體探索,試點先行、尋找規律,次第落子、梯次推進。
從哪些方面探索改革?復函顯示,試驗區將聚焦11個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試,包括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建立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退出農村權益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臺,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體制機制,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
這11個方面的聚焦可謂十分精準,準確把握了當前我國農村改革、城鄉融合方面面臨的瓶頸,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意義重大。
從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為例,當前,我國有2億多農民工和其他人員在城鎮常住,但是真正實現落戶、買房,長期居住的是極少數。如果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不僅潛在消費需求難以釋放、城鄉雙重占地問題很難解決,還會帶來大量社會矛盾風險。如果改革成功,影響十分深遠。
此外,我國經濟進入爬坡期,對于新的增長點需求十分迫切,新的增長點在哪里?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大的潛力和后勁在農村。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欠缺,城鄉公共服務水平不同等……這些潛在的需求如果能激發出來并拉動供給,就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因此,《方案》對于試驗區寄予厚望。根據《方案》,試驗目標是:2022年至2025年,試驗區實現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全面形成,城鄉普惠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農村產權保護交易制度基本建立,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縮小。試驗區的引領示范帶動效應充分釋放,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體制機制改革措施。
如何達到試驗目標?此次試驗把試點引路作為重要改革方法,推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正確方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促進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為關鍵,突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破除制度弊端、補齊政策短板,率先建立起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2、青島承擔五項“探路”使命
試驗區是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點,承擔著為改革“探路”的使命,是改革的“前哨站”“偵察崗”。
此次試點,共選定了11個試驗區。從分布區域來看,東部地區有5個:浙江嘉湖片區、福建福州東部片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山東濟青局部片區;中部地區有兩個:河南許昌、江西鷹潭;西部地區3個:四川成都西部片區、重慶西部片區、陜西西咸接合片區;東北地區1個:吉林長吉接合片區。山東濟青局部片區(3市10區)入圍,面積約12846平方公里。具體試驗范圍則是濟南、淄博、青島部分區域,其中青島市即墨區、平度市、萊西市入圍。
春江試水,變革先行,青島責無旁貸。在緊鑼密鼓推進試驗區建設的同時,首先要思考的是,我們遇到了哪些發展阻礙,試驗區建設又將為青島帶來什么,為城鄉融合帶來什么。
從方案可以看出,11個試驗區試點任務各有特色,充分考慮到了區域特點和試點功能。山東濟青局部片區承擔了“建立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退出農村權益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臺;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五大領域的試點任務。
其實,圍繞試點任務,青島在去年底就印發了《關于印發青島市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為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通知為青島如何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提出了具體路徑,明確了打法。
青島范圍內入選的區市,也是無需揚鞭自奮蹄,紛紛把這項國之重任當做難得的重大發展機遇。
萊西城鄉融合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以萊西為例,2020年6月14日,萊西專門召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啟動大會。萊西市委書記莊增大在作動員講話時指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是山東省、青島市交給萊西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實現全方位突破的迫切需要。
為保證試驗區建設順利推進,萊西還專門出臺了《萊西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和《萊西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攻堅作戰方案》。其中,將76個項目確定為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工程項目,由青島、萊西兩級共同督導推進,確定69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先行先試點,作為重點工作督辦推進。
萊西的積極主動,是一個縮影,即墨、平度也都針對自身特色,制定了相應的“攻堅方案”,明確了路徑打法,在各自賽道上奮力奔跑。
3、賽馬機制啟動,青島要率先而為!
在國家改革層面上,11個試驗區無疑是11匹賽馬,不少試驗區承擔的改革試點內容相同或者相似,誰跑得更快,跑得更好,能為全國帶來更具含金量的經驗,我們拭目以待。
正因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所以,有幸入圍的11個試驗區都鉚足了勁,個個奮勇爭先。
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青島農業國際客廳
長期以來,廣東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試驗田和示范區,此次也少不了廣東的身影。去年5月,針對試驗區建設,廣東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正式開啟新一輪城鄉融合發展的探索實踐。
其中提到,要總結推廣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幫扶經驗,積極推進廣清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清遠還專門成立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并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共同舉行推進清遠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儀式,攜手創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國家級試驗區”。
作為西部地區的3個入圍試驗區之一。去年9月,成都編制了《四川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在國家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成都現實經驗做了探索。
例如,成都發揮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化的經驗,提出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市場機制;還提出要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打破行政區劃統籌產業布局、建立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探索產業功能區協同共建機制。除了落實國家改革任務,成都還做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探索,最受關注的就是“十大基礎工程”,包括都江堰精華灌區生態建設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西部區域旅游環線公路工程、西部區域旅游環線軌道交通工程、天府水源工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熊貓國家公園工程、都市現代農業提升工程、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城鄉生活污水綜合整治工程、城鄉公共服務品質提升工程等,著力夯實試驗區發展基礎。
東北經濟近年來發展放緩,改革攻堅任務艱巨。此次入圍的吉林長吉接合片區也不甘落后,針對國家任務和自身特點,吉林省政府從省級層面專門出臺了《長吉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實施方案》,也提出了清晰的路徑打法。
其他入選的試驗區也幾乎都出臺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方案,明確了各自的試驗目標、路徑等。11個試驗區在各自的答卷上奮筆疾書。
青島必須敢為天下先,搶抓機遇,勇于擔當,先行先試,在為全國摸索路徑經驗的同時,將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機遇,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作者|李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