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市長召開現場會,研究部署這個事關青島發展全局的大事!
一天也不能等!不等牛年春節假期結束,青島就提前進入了“工作狀態”。
大年初六下午,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在市公安局警官培訓中心主持召開數字青島建設工作現場會議,公安、大數據、城市管理、應急、民政等十個部門依次匯報了數字青島建設有關工作情況及2021年工作計劃,會議對數字青島建設作出部署要求。
數字青島建設為何如此迫切,多等一天都不行?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從人際交流,到就業民生,到國家治理,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插上了“數字翅膀”,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的雙重影響下,數字經濟顯現出巨大的生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引擎,成為引領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
于一個國家而言,誰能站上數字經濟的風口,誰就能從容走向未來,贏得競爭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于一個城市而言,能否在數字化新賽道上取得有利位置,關乎城市的當下和未來。各地紛紛出臺支持和鼓勵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激發數字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活力。
對于曾經錯過信息化和消費互聯網等浪潮的青島而言,數字化是絕不能錯過的重大機遇。
“建設數字青島對于加快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數字青島建設擺在青島發展全局中去考慮,作為當務之急,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趙豪志指出。
1、數字經濟發展迎來“窗口機遇期”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進入重大戰略機遇期,世界各國都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提振經濟、驅動發展的重要抓手。
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從區塊鏈到新基建,從網絡購物到在線支付,互聯網“跨界”鏈接各種行業,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2019年的貢獻率達到了67.7%,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關鍵力量。數字經濟規模也從“十三五”初期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36.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技術在幫助研判疫情形勢、織密織牢防控網絡、推進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經濟也迎來重大機遇,新零售平臺訂單井噴式增長,直播帶貨、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2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互聯網越發展,數字經濟場景就越豐富,釋放出無盡的“數字紅利”。我國網民數量全球第一,電子商務總量全球第一,電子支付總額全球第一……
數字經濟作為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彰顯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為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
2、新賽道高手如云,青島絕不能錯過
各個城市自然知道數字化、數字經濟對城市未來意味著什么。為搶占制高點,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文件,不遺余力推動數字化轉型。
遠的不論,就在春節前的2月5日(臘月二十四),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主持召開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專家咨詢會,聽取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騰訊集團副總裁張立軍、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滴滴出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程維等10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專家,數字經濟領域領軍人物的意見和建議。
李強明確表示,上海“已經到了必須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這件“上海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戰略”,要“力爭在開局之年抓出新成效、見到新氣象”。
“數字化是不可錯失的大機遇,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關鍵之舉。上海已經到了必須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時候,超大城市復雜巨系統的很多瓶頸難題必須通過數字化方式來解決。”這是上海的“數字態度”。
這次會議提出了上海的“數字愿景”: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與“數字路徑”:堅持謀劃為先、應用為王、技術為基、制度為要,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
城市數字化轉型議題提出以來,這個概念在上海迅速升溫,并展開一系列框架性布局。對上海而言,迫切提出并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并上升至“戰略”的高度,有其時代背景,亦與超大城市自身的特性相關。
“用數據,為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能!”這是深圳的鮮明態度。
早在2010年,深圳就提出要抓住城市競爭力要害,打造智慧城市。由此,智慧城市成為深圳的整體發展戰略,成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
面向“十四五”,作為實有人口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將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政府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動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市民三位一體,目標是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
數字之于杭州,就是一種治理能力,數字治理已經深入到杭州整個社會治理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2020年杭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9%,數字經濟居功至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近年來,杭州致力于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過去五年來,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5%。
面向“十四五”,杭州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萬億元、增加值突破7000億元。為實現這一目標,杭州將全面建設數字賦能產業變革新高地。
從最初的IT產業、中興華為等網絡設備產業,到騰訊等移動互聯網產業、微信等社交平臺產業,青島都與之擦肩而過。因為沒有抓住信息化浪潮,沒有形成更多信息化的引領企業,傳統企業也沒有通過信息化改造升級,青島城市經濟競爭力不如從前,在城市競爭中的排位也有所下滑。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智慧城市則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當前,智慧城市的浪潮席卷全球,全國眾多城市亦是爭先恐后參與其中。青島絕不能錯過這樣一次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只要抓得住,抓得好,青島就能實現崛起,重現輝煌。
3、如何突圍?市長“劃重點”
推進數字化轉型,青島正在謀篇布局。
青島在2019年就出臺了《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19-2022年)》,提出打造“數字山東”引領核心區、“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區。
兩年多來,數字青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城市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一系列很好的應用案例。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榜》中,青島位居全國第七;在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發布的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青島位居全國第五,其中公共數據開放指數位列全國第三。
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數字青島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統籌協調還需加強,政府財政投資的項目各自為戰現象仍然存在,部門間整合對接難度較大;建設進度還需加快,部分數字青島項目建設存在推進不快、進展不平衡問題;數據資源整合與應用還需加強,以數據資源帶動數字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成效不明顯。
尤其是與先進城市相比,青島還有不小的差距。騰訊研究院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把青島作為數字三線城市;中國信息通信院的《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將青島排在全國第15名;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信息協會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治理報告(2020)》,青島的總指數僅排名第35位,為中等偏上水平。
如何在新賽道上取得有利位置?首先是對標先進。數字青島建設工作現場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上海、深圳、杭州等先進城市經驗,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項目謀劃,推動數字青島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其次是協同。趙豪志強調,要加強數據整合共享,打破部門間的數據“煙囪”和“壁壘”,加快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共享交換機制,促進全市數據資源整合匯聚,建立常態化數據協同治理機制,形成對數字青島建設的有力支撐。
產業化是數字化的基礎支撐。關鍵是要推動“兩化”:即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趙豪志指出,要把數字經濟發展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力培育和吸引數字經濟企業,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數據的價值就在于應用。看得見、摸得著,實用、好用,數字化才能得用戶的歡迎和廣大市民的擁護,才能實現長足發展。青島將強化數據資源在社會治理、便民服務、公共安全、創新創業、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賦能應用,不斷拓展智慧應用范圍,讓城市運行更智慧、群眾辦事更便捷。
青島市“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數字”出現了24次之多,對如何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
2021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數字青島建設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推動政務數據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加快打造數字社會,建立全域全息智能感知體系等。
青島的“數字藍圖”已經繪就,“數字路徑”已經清晰,關鍵是以項目為抓手,推動數字青島建設盡快落地見效,將藍圖變成現實,用數字化為城市賦能,開啟城市新的可能。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