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搞活一座城: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的活力洋溢的青島

2021-03-08 08:22    青島日報

一個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的活力洋溢的青島,正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搞活一座城

編者按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山東明確提出“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要求。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山東和青島的發展標注了目標定位,指明了前進方向。

總書記對青島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在青島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總書記都對青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以來,總書記兩次來到青島,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兩次發來賀信,對青島提出“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重要指示要求,賦予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等國之重任,擘畫了青島發展的宏偉藍圖,指明了城市發展的戰略方向。

牢記總書記囑托,青島市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學深圳、趕深圳”,奮力打好15個攻勢,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城鄉區域加快融合,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昂首闊步發展中的青島,正展現出更具創新力和成長性的城市氣質,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從今天起,青島日報推出“牢記總書記囑托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系列報道,聚焦青島市扎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展示青島市在“搞活一座城”“經略海洋”“鄉村振興”和“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上的喜人成績和奮進姿態。

“青島市2021年春季重大項目,開工!”

2月26日,在即墨區奇瑞汽車青島基地項目現場,“奮發有為、創新競進”的標語分外醒目,洋溢著這座城市在“項目落地年”只爭朝夕、謀定快動的奮進氣息。

開工令下,機械轟鳴。總投資近3000億元的270個重大項目的建設全面鋪開……

全新的項目,錨定著這座城市全新的未來。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緊緊圍繞13條產業鏈,這些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正有力地重塑城市的發展格局,提升城市的發展能級。

這是這座城市又一次鼓蕩激情的豪邁出發。

這更是這座城市三年來發展進程中人們最為熟悉的日常。

三年前的今天,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山東擘畫了“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美好藍圖。

在那之后,總書記兩次親臨青島,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兩次發來賀信,對青島提出“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重要指示要求,賦予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之重任,凸顯了青島在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開放戰略中的獨特地位。

三年來,牢記總書記“搞活一座城”的囑托,青島開始了最為深刻、最為激越的發展之變。

一個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的活力洋溢的青島,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宏闊進程中,青島獨特的“雙節點”作用正在被充分彰顯,不可替代的開放高地不斷隆起;

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速賽中,青島的投資、民營經濟、創投風投、高技術產業……一項項關鍵指標不斷突破;

而每個個體的感受可能更為真實而具體,一次次網上快速辦結的審批,一次次政府部門越來越專業的服務,甚至每一次被認真對待的抱怨和吐槽……雖然瑣屑,但可能更雄辯地傳遞著這種令人艷羨的變化。

是的,青島變了。

一個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青島正行進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里。

格局之變: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人們總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于城市而言,在什么樣的格局下審視自身,就能擁有什么樣的發展空間。

要“搞活一座城”,青島始終站在地球儀前思考,特別是隨著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RCEP的簽署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新發展格局帶來的嶄新機遇和廣闊空間中重新“定義”青島,就成為這座城市的必然選擇。

一個“雙節點”的青島,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被清晰標定。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是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既是內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

而充分發揮“雙節點”價值,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則成為“搞活一座城”最核心的戰略取向。在膠東半島,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在山東,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在全國,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在全球,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向東聯通日韓,向西沿黃河流域聯通上合組織國家、中亞、西亞、歐洲,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一系列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破局之舉次第展開。

2020年,青島主動作為,加快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統籌開放資源,發揮平臺優勢,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黃河。8月8日,由青島市人民政府聯合省交通運輸廳、省國資委、省港口集團聯合承辦的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舉行。會上,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膠東經濟圈五市發起2020·青島·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

一曲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在青島奏響。而“膠東經濟圈”則是這曲大合唱中最重要的樂章。

作為黃河流域經濟出海口,膠東經濟圈是山東最具發展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坐擁3200萬人口、3萬億元的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占山東省的42%、占黃河流域九省區的13%,具備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的潛質。

青島深諳使命,要擔當龍頭中的龍頭,引領帶動提升膠東城市群核心競爭力,發揮“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雙節點”作用,搶抓RCEP戰略機遇,深化拓展與黃河流域城市經貿往來,深度融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助推活躍北方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開局即起勢。2020年,膠東經濟圈“打基礎、拉框架”,深度對標粵港澳、長三角等先進區域,建立起聯席會議制度和“3+N”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成立交通、產業、科創、政務服務等30多個聯盟,簽署40多個合作協議。12月8日,膠東五市政府在北京聯合舉辦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推介大會,發布1000億元規模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現場發布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思路》《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方案研究》,7個合作協議和部分重點合作項目集中簽署。頂層規劃、項目落地、資金支持,全方位“立住了”五市握指成拳、強核聚群的嶄新形象,為建設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力驅動、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打下堅實基礎。

在強化對內開放的同時,發揮“雙節點”的獨特價值,青島把本就突出的對外開放優勢進一步放大。

打造更高能級的開放平臺。上合示范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是青島開放發展的兩大平臺,也是青島融入國際循環的重要“切入點”。青島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戰略疊加優勢,勇擔重任,推進重大開放載體功能疊加、聯動發展,創新各類市場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循環、聯通的開放機制。

效應正在顯現。2020年,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積極開展首創性探索,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8項,形成68個制度創新案例。其中,13項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省推廣,2項獲海關總署認可并備案,3項報商務部參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片區新增注冊企業20452家,其中外資企業99家,在建、待建重點項目74個,總投資628億元。全年外貿進出口、使用外資分別占全市的17.29%、8.67%。

在上合示范區,國際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中心、商旅文化中心、海洋合作中心“五大中心”建設有序推進,2020年新簽約落戶項目28個、總投資1288億元。與此同時,2020年建成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開行國際國內班列17條,“齊魯號”歐亞班列開行401列、增長15.8%。新注冊面向上合組織國家貿易企業686家,對上合國家貿易額達到1.93億美元。此外,圍繞開放協同發展,建立了部省市協作推進機制,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在全國首創“負面清單制”放權,首批省級賦權54項已經落地。

放大開放優勢,青島更通過制度層面的先行先試來提速,進而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資源。2020年,青島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獲批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出口海外倉等“五項試點”。以“五項試點”為引擎,青島對外貿易數據再創新高——2020年度,全市全年累計進出口6407億元、增長8.2%,其中出口3876.76億元、增長13.7%,進口2530.24億元、增長0.7%。

新發展格局之下,“雙節點”的青島,更是“服務”的青島。利用資源稟賦,更好服務全國、全省開放發展大局,創新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成為青島發揮“雙節點”價值的又一主動選擇。

中日、中韓、中德、中以、上合組織等“國際客廳”,不僅成為青島集聚配置全球要素資源的一張熠熠閃光的新名片,更成為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為更廣闊區域開放發展賦能的重要平臺,為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商會提供中轉、落戶、展示、創業等“一站式”服務,共同促成更多元、更高層級的合作。

產業之變:

高質量發展升級城市競爭力

今年2月25日到3月3日,一周之內,青島有冠中生態、海泰新光、德固特三家企業接連敲鐘實現主板上市。三家企業分別掌握生態修復核心技術、醫用成像技術以及燃燒和傳熱節能技術,且在各自賽道都屬于領先選手。它們是代表青島新動能的中堅力量。

這是一個偶然的巧合,但背后支撐這一切的卻是三年來城市產業不斷向高端躍遷的必然。

“搞活一座城”,產業必須要有活力。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引領”的重要一核,青島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之一。三年來,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新舊動能轉換一系列部署,青島市打出新舊動能轉換系列“組合拳”,主引擎作用凸顯。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協同高效,動能轉換在不斷推進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煥發產業生機。

一組數據是最好的例證,2020年,青島“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較2017年提高6.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1.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海洋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左右,年均增長10%以上。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為城市裝配更強大的競爭力,載體在產業,支撐也在產業。2020年,青島推出以市領導掛帥的新舊動能轉換13個產業專班,對標省十強產業和青島15個攻勢,聚焦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貿、商務服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高效農業、高端裝備等13條產業鏈,整合優勢要素資源,加速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集群化水平。

頂格戰法抓推進,統籌協調聚資源。青島為13條產業鏈建立了“五個一”工作協調機制,即1名市級領導同志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智庫支持,1個協會搭臺,1個銀行助力。

創新路數、打法,13條產業鏈打破以往條塊分割的工作模式,推動流程再造、體系重構和機制創新,形成高效工作新格局,讓產業推進工作形成“一盤棋”,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2020年7-12月,各專班牽頭市領導合計召集專班工作會議近70次、外出招商313次、在青會見675次,富士康高端封測、北京汽車制造總部基地等一批世界500強及行業引擎性項目落地。2020年,全市“四新”經濟在建項目達3957個,同比增長38.0%,占全部在建項目的57.3%。

厚積薄發,立勢崛起。

在青島日益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中,高度跨界、高度融合的工業互聯網正在為各個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集聚提供支撐。

發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立足制造業門類齊全優勢,著力強化數字化頂層設計,瞄準政策、資源、新基建等關鍵環節,進行了全面的規劃和布局。

做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實驗場。以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歌爾等為代表,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集成電路、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和產業高端資源正在向青島集聚,不斷補齊青島在工業互聯網關鍵環節的短板。目前,青島已集聚1833家工業互聯網生態企業,建起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百人會、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等全國性平臺組織。國家工信安全中心、中國信通院、中國工聯院、賽迪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國家隊”以不同形式落地發展。

搭建新型基礎設施,筑牢數字底座。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1.5萬個,在移動網絡全國測評中位列榜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關鍵基礎設施實現突破,在上合示范區建設Handle標識解析全球輔根節點,建成工信部立項的家電、機械兩個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機械標識管理平臺已注冊100萬產品標識。

找準企業的“穴位”,推動“觸網”升級。2020年,青島圍繞12大類、63個細分小類,分行業、分領域發布1300個“工業賦能”場景,分析全市需求分布,推動企業“觸網”。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53.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7.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4.6%,企業實現運營成本平均下降27%,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6%。

加快平臺建設,解決企業共性需求。在青島,“一超多專”的平臺發展格局逐漸形成。連續兩年領銜國家“雙跨”平臺的卡奧斯,已鏈接企業近70萬家、服務企業6萬余家。垂直行業特色平臺,已上線運行11家,入庫培育26家。在平臺間數據共享、功能調用和服務互認上持續提升,助力細分行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與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深入同步的,是青島創新能力的持續加碼。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青島先后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首批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和萊西市成為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創新載體在青島產生集聚效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新增246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300家,創投風投資本規模突破千億元,人才總量達到230萬人——創新要素的集聚,為這座城市注入產業新動能的活力因子。

生態之變:

高效能治理提升城市發展環境

“‘三我’活動真管用,7年的老問題沒幾天就解決了。”家住市北區洛陽路街道的83歲老人孫玉蘭很高興,困擾她多年的窗外樹木擋光問題通過“三我”活動平臺得到了解決。但她不知道的是,街道20多處相似問題也通過這一活動平臺一同得到了解決。

2020年3月5日,青島創新高效能治理新打法,啟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全心全意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活動開展一年來,全渠道收集訴求總數達291.9萬件,辦結率99.29%,滿意率95.43%。

“三我”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它傳遞的其實是這座城市從根本上重塑發展環境的堅定決心和扎實付出。就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環境的改變更需久久為功,這座城市不相信“一舉改變”,更愿意“日拱一卒”。

看似尋常的一通通電話,一條條留言,常態化的“三我”活動正在點滴中積蓄成勢,推動城市高效能治理再上新臺階。

一年來,“三我”活動持續深化,建立起一個高容量的城市“吐槽”平臺,讓多元互動真正成為社會治理的起始點,倒逼政府部門把聽民意、匯民智、解民憂落實在日常的每時每刻,引導廣大市民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城市發展“成長中的煩惱”,以主人翁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發出正能量聲音,為“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凝聚起愈發強大的合力、動力。

重塑發展生態,在用市民的投訴倒逼的同時,青島更從頂層設計著手,從制度上、方法上不斷突破舊有的阻礙。

以改革的“沖擊鉆”推進各項工作創造性落實。青島縱深推進15個攻勢,把15個攻勢作為15場戰役、15組改革,連續三年通過公開質詢提高攻勢作戰方案的精準度、可操作性,克服畫地為牢、條塊分割等傳統工作模式,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掃除阻擋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在高效能治理中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青島不斷深入市場化、法治化改革。

設置市場配置促進處的部門從17個增加到21個,專門研究如何更好地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推動政府更好認識、尊重、利用市場規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一次辦好”改革,成為全國首個實現企業登記注冊全鏈條“掌上辦、零材料、智能審”的城市,企業開辦由7個環節壓縮為1個環節,一部手機即可辦完企業開辦所有業務……

青島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快打造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4+1”發展生態,落實“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的政策支持體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頭部企業、商協會、平臺機構來青投資布局,這些頭部企業和平臺機構又在更大空間為青島廣泛“鏈接”資源。

青年是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青島不斷提高青年創業“性價比”。“青島青年驛站”網上申請就能免費入住7天,人才政策、“青鳥計劃”就業崗位信息等手機可查,營業執照申請“立等可取”,單次配售人才住房8520套,近期又一次性出臺6個重磅人才新政,暖心便利舉措讓廣大創業者輕松邁出第一步,心甘情愿成為青島的“城市合伙人”。

發展生態的優良與否,也許“用腳投票”的各類人才最有說服力。2020年,青島獲評2020中國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進就業城市,入選18歲至35歲年輕人心目中的五個美好生活城市榜單,再次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未來之變:

“十四五”青島把目標指向更高

“搞活一座城”,永遠是進行時。

步入“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成為這座城市未來發展最核心的關鍵詞。

擘畫2035年發展宏偉藍圖,青島將高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前列。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實現現代化建設良好開局,“十四五”時期,青島將聚焦聚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宜居宜業品質灣區城市,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基本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放創新改革、社會文明程度、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幸福美好家園、城市治理效能等6個方面率先走在前列,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全面提升在國家發展版圖中的戰略地位,增強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競爭力、影響力。

要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要把目標、愿景盡快變成現實,青島進一步明確發力的重點。

一是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創新發展將成為青島發展進程中最具標識度的特色,新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將不斷創建,隨著一批國家級、省級大科學計劃的實施,一批關鍵技術將有望實現突破。海爾、歌爾等行業龍頭企業,則將牽頭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同時,引領青島制造業創新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工業強市。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依然將是青島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新的發展階段,青島將瞄準堅持創新發展、加快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三個方向發力,做優做強實體經濟,打造“工業強市”。

對于青島而言,數字化是絕不能錯過的重大機遇。新春伊始,青島就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數字化。正月初六召開的數字青島建設工作現場會議明確指出,要把數字青島建設擺在青島發展全局中去考慮,作為當務之急,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首次將“發揮數字牽引作用、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單列一章,全面部署數字城市建設。

擴大工業互聯網賽道搶跑優勢。“十四五”時期,青島要加快數字化轉型,關鍵是把山東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做實做強。為此,青島將加快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產業集群,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力量。重塑“青島制造”優勢,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市、質量強市,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面向“十四五”,青島將圍繞“十強產業”中骨干工業企業,實施企業主業倍增計劃,培育一批1000億級、5000億級、萬億級的制造業產業集群。要發揮海爾、海信、中車四方、北汽等龍頭企業作用,爭創智能家電產業、軌道交通產業兩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

三是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找到城市與新發展格局的最佳契合點,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對青島而言,“增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鏈接”,是“十四五”時期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島將高標準建設上合示范區,突出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特色,加快推進總投資1312億元的52個項目建設,探索設立上合地方合作銀行、上合產投聯盟、上合產業發展基金,加快建設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上合技術轉移中心、“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此外,青島還將加快釋放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抓住RCEP簽署帶來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加快中日韓消費專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建設,在擴大對日韓經濟合作上實現新突破。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完善膠東五市高效協同發展機制,建立一體化重點項目庫,用好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推動五市海陸空鐵“四港聯動”,共同把膠東經濟圈打造成中國面向日韓的開放門戶。

四是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十四五”時期青島著力打造的“四個城市”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核心定位。這是青島立足全球城市體系坐標,對城市未來發展藍圖的精準描摹。

“十四五”時期,青島將基于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強與膠東經濟圈兄弟城市的聯動,強化海洋領域創新合作、產業鏈協作,聯手打造國際領先的海洋經濟示范區,助力海洋強省建設。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又是一個春天,步入“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青島正在書寫著又一個更加激動人心的“春天的故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被“十四五”《綱要》“點名”!青島要在這個領域先行先試,扛起國之重任!

2021-03-08    青報觀象山

"連鋼創新團隊"娘子軍 她是自動化碼頭背后的女人

2021-03-08    青島新聞網

別祝女孩們永遠年輕漂亮了!

2021-03-08    青島新聞網

2021年3月7日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

2021-03-08    健康山東

最新進展:青島地鐵4號線沂江區間左線順利貫通

2021-03-08    青島新聞網

青島早知道|再迎萬噸大驅!拉薩艦官宣亮相青島某軍港 地鐵4號線沂江區間左線順利貫通

2021-03-08    青島新聞網

青島時間|三八婦女節,表白了不起的她

2021-03-08    青島新聞網

快速路工程、生態環保…青島建設高品質城市錨定路線圖

2021-03-08    青島新聞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仁县| 托克托县| 长汀县| 耿马| 嵊州市| 新密市| 盐亭县| 镇远县| 平远县| 宁国市| 天祝| 台山市| 萍乡市| 司法| 常德市| 绥滨县| 石渠县| 达拉特旗| 武穴市| 远安县| 鹤岗市| 沁阳市| 依安县| 徐闻县| 桂平市| 曲周县| 霍林郭勒市| 富平县| 太保市| 木兰县| 安丘市| 万州区| 曲沃县| 洪湖市| 岗巴县| 乐平市| 平潭县| 大丰市| 舞钢市| 砀山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