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碧水藍天 離不開青島"水土攻堅"尖刀班這群"女兵"!
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室的“女兵”們。(郭鵬飛 攝)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劉倩倩 通訊員 孫義峰)
“我們科室的工作相對而言是比較重的,而且經常加班,真是多虧了這群‘娘子軍’。”說起自己科室里的女同事,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室里為數不多的男同事石仁德,除了夸贊,還是夸贊。據悉,中心分析室共有22名員工,其中女性就有18位,承擔著各類環境樣品的實驗室分析測試工作。“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青島新聞網記者特別走進她們,感受這個“水土攻堅”尖刀班的“她力量”。
見證城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前身為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始建于1976年10月,主要承擔轄區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以及有關執法監測、應急監測和專項監測等工作,是國家近岸海域監測網、輻射環境監測網主要成員單位,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黃海近岸海域環境監測分站的依托單位。經過40多年的發展,青島監測中心已成為監測手段先進、水質監測方法齊全、水質監測對象廣泛、監測技術過硬的專業生態環境監測機構。
山東省青島生態監測中心副主任金紅告訴記者,多年來,青島監測中心充分發揮婦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團結和帶領中心廣大婦女同志,愛崗敬業、勇擔重任,在支撐環境管理和精準治污方面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有效地將婦女同志緊緊團結在中心黨支部周圍,切實增強青島監測中心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中心分析室工程師在忙碌地工作。(受訪者提供)
中心分析室工程師張婷婷研究生畢業后就來到這里工作,如今已是14個年頭。多年來,她和身邊的同事們真切感受到,水、空氣、土壤、海水等各個領域監測指標越來越全面,監測內容越來越精細。她們用自己的守望與堅守,見證著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以水質監測為例,張婷婷談到,以前他們只監測氮、磷、COD(化學需氧量)等20多項指標,如今根據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水質監測指標達109項,為掌握水源地的水質安全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確保水源地環境安全。
據了解,目前青島監測中心共有380項參數,528項方法標準通過了實驗室資質認定,在水和廢水,空氣和廢氣、土壤,固體廢物,海水,生物,噪聲,輻射等12個領域具備開展生態環境要素監測的能力。其中,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海洋與生態監測、輻射與應急監測等領域的監測能力處于全省領先、全國先進水平。
中心分析室工程師在忙碌地工作。(受訪者提供)
重大活動保障彰顯“巾幗力量”
中心分析室的工作,以水、氣、土分析為重點,在青島打好“碧水、青山、藍天、凈土”保衛戰中,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她們還承擔起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急監測,以及“上合峰會”和“海軍節”等重大活動保障的任務。
為保障各類重大活動的環境安全,青島監測中心成立了三個攻堅專項突擊隊。以中心分析室女同志為主體的“水土攻堅”突擊隊就是其中之一。她們圍繞當前重點工作,以水、土監測分析為重點,全力開展監測攻堅,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都能見到她們的身影。
2018年“上合峰會”期間,為保障重要區域的水環境安全,她們對棘洪灘水庫、奧帆中心彩虹橋周邊水域、李村河入海口等水質樣品進行加點、加密監測,在此期間共出具監測數據447個,累計加班總時長約330余小時。隊員房賢文回憶道:那時,在完成繁重的例行監測任務外,“水土攻堅”班隊員宋文靜、邱瑋茜、張麗麗和王昱瓔4名女同事還分別承擔水質中COD、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等重要指標的監測保障任務,每天都有分析任務,為保證第一時間出具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她們時刻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克服種種困難,加班加點,早出晚歸成為常態。在她們的不懈努力下,中心分析室出色完成了重大活動期間的環境保障任務,多人次獲得上級部門的通報表彰。
2020年以來,為推動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青島市持續加強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加大對水環境質量的監測力度。對中心分析室的“女兵”們而言,工作任務也更重了。期間,她們需要第一時間對“國控采測分離”樣品進行分析,保證樣品在24小時有效期內完成分析。據了解,監測任務中,氨氮項目樣品量非常大,只要是分析任務基本都會有氨氮,它也是水質中非常重要的監測指標。面對大量樣本,參與氨氮分析的隊員、“準媽媽”王昱瓔挺著大肚子,堅持和其他姐妹一起堅守工作崗位,在實驗室一站就是一天。
“我們的數據為環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撐。我們的數據準確就是讓管理部門及時有效地了解當前環境狀況,我們的數據及時是為下一步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更合理的方向。”為了島城的碧海藍天,多年來,她們一直在堅守。
中心分析室工程師在忙碌地工作。(受訪者提供)
相互體諒 她們獨創“ABC”工作法
在中心分析室,流行著一種“ABC”工作法。工程師房賢文解釋道,這里的“ABC”,即A角、B角、C角,以某一臺設備或者某一項監測指標為例,A角為主要負責人,同時要求其他同事至少兩位同事也要考取這一項目的合格證,在A角忙不過來時,及時“補位”,確保一旦有樣品送來,監測崗位始終有人待命。
工作中的互相協助,互相理解,也讓這個“水土攻堅”尖刀班成員之間關系更和睦。例如,遇到懷孕或者哺乳期的同事,分配任務時,也盡量考慮她們的身體狀況,一定不讓她們接觸有毒有害的監測樣品。
每年舉辦的生態環境技術大比武,是環境監測業務領域內十分重要的競賽活動,從前期準備到封閉學習,要求備戰隊員們在前期不脫崗的情況下一邊學習,一邊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中心分析室工程師徐靜介紹,這段時間,為確保取得滿意的成績,她在每天白天完成例行監測分析任務的前提下,利用周末及晚上的時間,全部用來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和練習。競賽期間,尖刀班其他成員主動擔負起參賽隊員的日常監測工作,讓她們全力以赴地投入考試。
最終,在2020年山東省生態環境應急實兵演練暨生態環境監管技術比武競賽中,在同事房賢文、徐靜的保障協助下,隊員張婷婷獲得水專項監測比武全省第一的好成績。
并肩奮斗,努力前行。在守護“碧水、青山、藍天、凈土”的道路上,青島“水土攻堅”尖刀班這群“女兵”始終用專業、專注的工作,為環境管理貢獻著“她”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