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所有美好,都在春天的故事里
文案/程雪涵 設計/徐稚媚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節氣。
春分時節,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平分。
古時候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美不勝收。
盛開的杏花。觀海攝影師 盛波 攝
春分有三候
一候玄鳥至
燕子翩翩歸來,帶來了生機、好運和祈望。
震旦鴉雀佇立在枝頭。觀海攝影師 舒青 攝
二候雷乃發聲
陣陣春雷后,淅瀝春雨便會到訪大地。雨滴洗翠色,翠色太欲滴。
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鄉野上的農田里春意盎然,阡陌縱橫。觀海攝影師 韓加君 攝
三候始電
電光一閃,夜空就這樣瞬時吸引了萬物的注意。
春分·詩詞
春分是春天最好時節,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詩作。
鳥兒留駐在迎春花枝上。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歐陽修
一只小鳥在城陽區世紀公園盛開的玉蘭樹上啄食花瓣。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徐鉉
斑嘴鴨在白沙河濕地的水中嬉戲。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
雨來看電影,云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元稹
春日梅花。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蘇軾
圖為光影下的臘梅。觀海攝影師 王華 攝
春分·習俗
豎蛋
新華社發 郝群英 攝
“春分到,蛋兒俏。”
春分這一天陰陽相半,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
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 66.5°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于豎蛋。
選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你立起來了嗎?
放風箏
孩子們在沙灘上放風箏。觀海攝影師 姜慶偉 攝
清氣上升、微風飄蕩,最適合放風箏。
恰逢周末,大家可以放風箏來活動筋骨,消除“春困”和“郁悶”。
春祭
福建春祭大典活動現場圖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
南方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結束。
春分·美食
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在飲食上要順應季節的變化,調整飲食結構,來取得內外的平衡。最適合春天吃的菜就是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
春筍
在太湖源鎮現代農業園拍攝的采收的筍。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筍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纖維素、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黃豆芽
春分時,正是黃豆芽大量上市的季節。黃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養肝,恰好符合春季養肝補脾的特點。同時,在春天不少人會出現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于預防口角發炎。
薺菜
民間歷來有薺菜崇拜,百姓認為春天食用薺菜,應時而食,可以驅邪明目,吉祥而健身。所以,江南甚至還有農歷三月三為薺菜生日的說法。
春分·養生
春分的節氣特點是陰陽平衡,故人們的養生調理也要順應節氣特點,尋求“平和”。
起居有常
入春后人們容易困倦、頭暈,這種現象俗稱“春困”。
解決辦法是起居有常,保證規律的作息以及適量的運動。規律起居有助于良好睡眠,可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減輕白天的嗜睡疲倦現象。
晨起可以散步、做操、打拳、慢跑……
冷暖適度
春分期間,受涼傷風易出現頭痛、腹痛、腹瀉等癥狀。
春分之時要注意適時添減衣物,穿衣宜下厚上薄,最好能微微出汗。
飲食合理
民間素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分之時,飲食的選擇上應寒熱相配、葷素相搭。
食用海鮮等涼性食物時,可佐以蔥、姜、蒜類溫性調料。
食用韭菜、大蒜、姜蔥等助陽類菜肴時,則配以蛋、肉、魚類等滋陰之品。
心境寧靜
春分期間心情調整非常重要,周末可踏青郊游,寄情山水,在大自然中平靜心境;
下班之后,約上三五知己,聊天喝茶、打球娛樂,同樣能愉悅身心;
也可在閑暇之余聽聽音樂、看書閱讀,遠離煩擾,亦能寧神暢志。
這個周末,觀海邀您出門欣賞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