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今年6月底開街!寧陽路17號的青島昔日巨賈傅炳昭舊宅正在修繕

2021-03-23 07:11    青島日報

百年前青島巨賈宅院,正浮出歷史塵煙  

位于寧陽路17號的傅炳昭舊宅經保護修繕后將于今年6月底開街

記者從北京度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了解到,于2020年啟動保護修繕工作的寧陽路片區首批項目,將于今年6月底開街。此次開街的項目主要包括寧陽路、泗水路一樓街面上20余處商鋪,以及新中國成立前青島“四大巨賈”之一——傅炳昭的舊宅寧陽路17號。

記者在寧陽路片區采訪時看到,寧陽路的地下管網施工已經完成。與此前諸多里院活化利用工程相比,寧陽路片區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寧陽路片區里院改造幾乎保留了每棟建筑身上所有能保留的歷史痕跡,例如房屋征收時留下的“征”字、裸露出紅磚的墻面以及在一百年的使用過程中,已經踏出凹陷的紅色木質樓梯。

隨著改造工程實施,關于寧陽路17號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也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神秘的寧陽路17號

北京度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程負責人韓斌告訴記者,在從青島市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處調取寧陽路17號院資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原來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前青島“四大巨賈”之一——傅炳昭的房產。

青島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內保存的歷史資料顯示,寧陽路17號為傅炳昭投資建設。

“根據查閱的材料,我們才知道寧陽路17號在過去是寧陽路10號,向東直通到泗水路,是一座三進式院子。家眷居住在最東段,平時從泗水路進出,而寧陽路這個西門,主要是商業用房,從事行棧資本類營生,中間的房子,主要是用來儲物的。”韓斌感嘆,在參與保護修繕這座里院的過程中,他們也仿佛“穿越時光”,感受到了過去大戶人家的生活風格。

在青島市保存完好的建筑歷史材料中,清晰地記錄著當時政府部門批準傅炳昭改造建設寧陽路17號(當時屬寧陽路10號)、泗水路5號地的情況。如資料顯示,當時建筑目的為“居住、店鋪”。建筑費用為8000大洋。申請改造建設的當年,也就是1923年5月14號,寧陽路17號完工。據歷史研究者介紹,按照當時的物價,8000大洋確實算巨款了。

院門上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宣傳壁畫,作為“歷史記憶痕跡”繼續保留。

“為什么我們說泗水路這個門進來第一個院子是居住用房呢?因為這里有個影壁,符合傳統居住建筑的建設方式,但寧陽路的門進來后是沒有影壁的。”韓斌指著影壁前端的一間小房子說,“這個小房子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門衛用房,客人來了,仆人需要先進去通報一聲。”韓斌又指著影壁旁邊進入里院的門頂上說道——“你看這里,原來應該有個牌匾掛在這,但是很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傅炳昭的傳奇人生

傅炳昭是青島最早的商業領袖。青島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孫保鋒介紹,傅炳昭的發家史,是近代中國開埠城市商人資本積累的典型模式——出身草根,擅長買辦,投資致富。

“傅炳昭是黃縣(今龍口)人,主要經營土產雜貨,德國租借青島后,能說一口流利德語的他專為德國洋行買辦棉紗土產,推銷五金洋貨。他眼光獨到,敢于投資,短短幾年間就積累了大量財富。可與劉子山、陳次治、李蓮溪并稱青島‘四大財主’。”孫保鋒告訴記者,從出任中華商務公局董事到創辦青島第一家行會機構齊燕會館,再到1910年當選青島商務總會首任會長,傅炳昭在華商中的影響力日漸增大,德國人有事也得先跟他打個招呼。

傅炳昭是青島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過渡的代表人物。1922年,他給來青創業的同鄉劉鳴卿、劉書衡兄弟指點迷津,并親自籌劃運作,合資成立山左銀行(中山路66號),這也是青島最早的商業銀行之一。

孫保鋒介紹,傅炳昭還是一位十分具有民族氣節的資本家。青島的天后宮和私立青島大學的籌建,都與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寧陽路17號里院內的第二個院子。

“德國人占領青島后,把天后宮周邊區域規劃為歐洲人的商住區,要拆掉他們眼中的‘破廟’。但天后宮是寄托青島人信仰的神圣殿宇,拆廟一事引發軒然大波。傅炳昭、胡存約等華商代表義憤填膺,他們集結起來,開展了一場抵制德國人的商人運動。德國人看青島華商如此齊心,最終這事不了了之。”孫保鋒告訴記者,當年私立青島大學籌建,傅炳昭等也跟劉子山一樣,積極捐錢,為中國教育貢獻了力量。

日據青島后,傅炳昭鑒于動蕩局勢隱于幕后,1946年,82歲的傅炳昭在上海逝世。這位“對社會公益事業多所襄助”的首任商會會長,被尊為青島一代“人瑞”。

孫保鋒說,目前關于這位巨賈的歷史資料留存不多,寧陽路17號舊宅的發掘,對研究傅炳昭將起到積極作用。“傅炳昭最早是在大鮑島區域居住。這些富豪的房產很多,寧陽路17號到底是不是其實際居住過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孫保鋒告訴記者,德占時期,歐人區最早禁止華人居住,但后來把寧陽路片區向華人開放,吸引來了許多富商和晚清遺老遺少。這里獨門獨棟的居住環境要遠優于大鮑島片區,但由于很多晚清遺老在此聚集,民眾對此較為反感,因此也曾把這里稱作“贓官巷”。

最大限度留存歷史痕跡

寧陽路片區啟動改造時,韓斌特別強調該公司對于里院保護利用的態度是“最大限度地保存每一段歷史痕跡”。時隔一年再實地探訪,記者發現,即將向公眾開放的寧陽路片區也確實忠于了這一理念。

“我們啟動寧陽路片區保護修繕工作后,很多老住戶很關心,經常來這里轉悠,我們也邀請他們進來看看,并聽取記錄下他們記憶中的老院子是什么樣的,都有些什么故事。”在一間房門外,韓斌指著一處棕褐色木門說,“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反復和施工人員強調千萬注意保護好這個門,因為經過專家判斷,它已經有近100年的歷史了。等里院完全改造好了,即便這扇門不能再承擔使用功能,我們也將把它單獨陳列出來。”

在泗水路院子里,一處“老青島”們都熟悉的公共水龍頭格外顯眼。“這個公共水龍頭會觸發青島人對里院生活的集體記憶,所以我們將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在寧陽路17號中間的院子中,一棵樹齡六七十年的石榴樹被仔細地保護了起來。“我們剛接手這處里院時,這棵樹早已倒伏了,只剩一點枝葉在頑強地活著。我們通過詢問老住戶才知道,這棵石榴樹有年頭了,所以我們專門找工人把它扶正了,也是寧陽路17號院新生的一種象征吧。”

不過,最令人感到驚訝的還是北京度工對建筑外墻的處理方式。在最先開放的寧陽路17號,每一面墻上都幾乎完整地呈現出被歲月侵蝕后裸露出的紅磚,幾乎看不清原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粉刷的墻面標語、里院征遷過程中留下的“征”字,甚至連“墻面小廣告”也被保留了下來。“房梁、立柱、墻面的修補替換工作已經都完工了,保留這么多歷史痕跡,還是為了讓建筑訴說自己的故事。”韓斌說。

據介紹,北京度工查閱史料發現,寧陽路過去的德文名叫silberfisch strabe,而“銀魚”是當時德國海軍的一種上尉軍銜,所以企業將這處全新打造的街區改造項目命名為“銀魚巷”。銀魚巷開街后,將引進簡餐、咖啡、文創類業態,寧陽路17號等里院內也將引入高端民宿。“我們希望這些業態能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青島傳統民居,感受青島獨特的歷史文化。”韓斌說。

傅炳昭后代隔海傾訴

傅炳昭雖然是新中國成立前青島“四大巨賈”之一,但由于歷史資料留存較少,導致后人對這位傳奇人物生平知之甚少。3月19日,有關傅炳昭舊宅的新聞經青島日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青島主城”發布后,引發廣泛關注。在后臺留言中,一位名叫“于啟青”的網友表示,傅炳昭正是他的老姥爺,在與“主城君”的互動中,他也首次公開了這位富商鮮為人知的生平細節。

寧陽路17號里院內的第三個院子,也可以從泗水路12號進入。

傅炳昭發家,離不開一口流利的德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位“草根”如何能學會德語一直是個謎。“據母親講,他(傅炳昭)是孤兒,是從天津港被德國船員帶上船,并在船上被船員養大。”網友于啟青說,傅炳昭早年父母雙亡,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據其講述,山左銀行經理的夫人是傅炳昭的女兒,也是網友于啟青的姥姥。

這名網友表示,由于身在異國多年,他短期內無法回青,但他手里還有一些關于文中老房子和傅炳昭的舊照片,等他整理完畢后,將發給“青島主城”。

《青島日報》將繼續追訪關于傅炳昭和寧陽路17號的歷史故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文 邢志峰/圖)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趙豪志:加強統籌協調壓緊壓實責任 高效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2021-03-23    青島日報

【大片】春光最是鄉村好 美麗鄉村游人踏春賞花打卡忙

2021-03-23    青島新聞網

青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紅兵今日14:30網談

2021-03-23   

3月22日青島無新增,出院1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

2021-03-23    青島新聞網綜合

青島早知道|

2021-03-23    青島新聞網

吹口哨吹成世界冠軍 他把口哨帶進大學課堂

2021-03-23    青島新聞網

節水,不只是鍋碗瓢盆!青島年供6.5億“水立方”,八成靠客水

2021-03-23    青島日報

安徽一位市長要求“全面對標”青島,他看中了什么?

2021-03-23    大眾日報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合肥市| 兴安县| 黔南| 蛟河市| 盘山县| 古交市| 牟定县| 烟台市| 天镇县| 汝城县| 长治市| 金寨县| 嫩江县| 漳州市| 鹰潭市| 泰宁县| 寿宁县| 庐江县| 海兴县| 昌吉市| 井研县| 梁平县| 保德县| 府谷县| 惠州市| 义乌市| 曲周县| 剑川县| 调兵山市| 苗栗市| 老河口市| 伊川县| 饶河县| 弥勒县| 松滋市| 化隆| 邢台市| 和静县| 临城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