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煉成術:以項目引領整體能級提升
日前,2021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公布,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位列全國第七、全省第一。這是青島高質量發展思路的集中展現,更是全市上下以項目打造新引擎、以產業塑成競爭力、以營商環境優化增強吸引力的具體體現。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不僅拉動投資和稅收,更在提供著就業崗位、改善著經濟結構,集聚著發展的沖勁、后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煉成術。
春節期間,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石化青島煉化公司仍然保持不間斷生產,而該公司承建的青島市氫能資源基地,則是全省最大的氫燃料電池供氫項目。目前,青島煉化公司生產的氫燃料,已經在多個場景中大顯身手,山東港口青島港在全球港口中率先投入運營氫燃料集卡車的應用,真情巴士陸續上線50臺氫能源公交車,投入西海岸新區30路和60路兩條線路的運行,而加注一次僅需15分鐘。
青島美錦橋頭堡加氫站工作人員王締:每天加注的車次在20到30輛,每天每輛車平均加注量大概在1 5到20公斤,能夠滿足當天或第二天的運營,平均運營里程在300到350公里。
中國石化青島煉化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發展項目部經理梁峰:整個供氫能力達到每天3200公斤,年產能我們考慮到一些維修因素,能在2250噸一年。目前的加氫站,每天500公斤的加氫能力,我們能夠滿足6、7座甚至更多站點的需要。
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青島今年計劃投入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600輛以上,進-步搶占氫能源賽道。眼下青島煉化正在氫氣純化、電解水、光伏和純氫管道建設等方面積極發力,為發展新能源產業打牢基礎。
中國石化青島煉化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發展項目部經理梁峰:青島市產業發展規劃在2022年要建10座加氫站,在2025年要建25座,我們在產能上將全力保障,在2023年我們將實現每天12800公斤的氫氣保障能力。
家電電子、船舶海工、汽車制造、石油化工歷來是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傳統優勢產業,這四大集群的產值均占全市的“半壁江山”,以海爾、海信、澳柯瑪為代表的家電電子產業基地,更是青島首個千億級產業集聚區。此外,以京東方為代表一批優質大項目落地,則是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磅礴發展的新動能。春節假期剛過,總投資35億元青島光電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的光電制造生產基地等項目便接連開工,結合轄區內已經投產的芯恩、富士康等企業,一條千億級全鏈條芯屏產業集群、中國北方半導體和光電顯示高地正加速崛起。
青島澳柯瑪工業園工藝部經理李騰飛:我們有13條生產線正在生產,主要產品為冰箱冷柜展示柜,主要發往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季度的產量在120萬臺以上,同比增長10%。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王臺街道辦事處書記朱長江:一個項目就會帶來1.5萬人的就業規模,隨著一批大項目的入駐,芯屏產業將會達到百億、千億的級別,同時隨著地鐵6號線的開工建設以及王臺新的學校醫院,一座產業新城不久將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