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委以山東“北方支點”重任,7次點題青島,點名西海岸新區
在中央數次點名“經濟大省”后,山東迎來全方位重大政策利好。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山東的定位: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并圍繞傳統產業升級、能源交通結構、新興產業發展、創新驅動、生態環境、城鄉協調、改革開放等方面,對山東未來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根據意見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27年,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到2035年,山東成功跨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常規性長期性關口,努力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發展動能持續轉換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成熟定型,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
在全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山東被委以“北方支點”重任,既是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突破成績的認可,也是對山東在未來發展中貢獻更大拉動力的期待。其中,作為山東經濟龍頭的青島,在這份重磅意見中被提及7次,成為被“點名”最多的城市。由此可見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國家、山東對青島寄予厚望。
1、
7次點題青島
點名青島之處,就是青島最具發展優勢,也是國家、山東最需青島發力的領域。從大的方面來看,意見中對青島的7次點名,分別在交通格局、數字產業和城鄉協調。
其中,優化交通設施布局和結構中,提出推動青島經濟南至鄭州、西安通道建設,推動青島港和日照港、煙臺港等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港,支持青島港擴大氫能利用。
作為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城市,海陸雙向開放一直是青島的最大優勢之一。據統計,截至8月30日,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今年到發中歐班列538列,同比增長45%,再創歷史新高。每天有近2400個集裝箱在這里通過鐵路往返“一帶一路”國內主要節點城市、沿線國家及地區。
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部分提到,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濟南、青島國家E級超算中心。
數字經濟是青島大有可為的領域,而且目前已有諸多政策優勢加持。去年青島榮獲全國首批“千兆城市”,今年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開通,按照“有序推進,適度超前”的原則,青島今年將再建5G基站1萬個。在應用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兩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中,全國共有40個項目獲得推廣,其中4個來自青島。
提升省內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水平則明確,培育發展濟南、青島現代化都市圈,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和青島西海岸新區。
根據《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構成,發展目標為,到2030年總人口達到23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1800萬人。未來,青島都市圈將成為一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都市圈,成為東北亞地區國家合作樞紐之一,中國海洋產業創新基地,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2、
被點名的西海岸新區
“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和青島西海岸新區”,西海岸新區成為意見中青島唯一被點名的區市。原因也不難理解,西海岸新區無論在發展的體量還是質量上,都堪稱青島的火車頭。
體量上,超過4000億的GDP,超過了省內10個地市;質量上,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加持下,西海岸新區是實體經濟、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尤其是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國家需求最迫切的產業,均在這里成群起勢。
例如,一期投資81.7億元的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青島生產基地項目,就位于西海岸新區,提前63天實現封頂印證著項目推進的“青島效率”。
根據上半年經濟數據,西海岸新區在青島10區市中,不僅總量顯著最大,增速也高達5.1%,以一己之力貢獻了青島全市39.9%的增量,達212.16億元。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6.2%,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98.8%和32%。
被“點名”是西海岸新區的常態。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直接“點名”青島西海岸新區,而這也是五年來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三次提到西海岸新區;如今,國家層面出臺的重磅文件中,再一次點名西海岸新區。這既是對過往新區建設的充分肯定,也飽含中央、省、市層面對西海岸的殷殷期待。
根據今年西海岸新區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其發展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提質增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此外,在新區未來五年的經濟規劃中,增速目標達到了8%,五年后,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6000億元。而在2016年編制的《西海岸新區城鄉總體規劃》中,就已經提出“2030年GDP突破10000億”的目標。
山東第一區,未來值得期待。
3、
頂層設計里的青島重任
在頂層設計中被點名,于青島而言并不陌生。作為一座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的沿海開放城市,青島是諸多國家戰略的“第一落點”。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經略海洋……這是直接落子青島、與青島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國家戰略,也是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池”。
在新發展格局中,上合示范區是中國唯一與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平臺,是國際多雙邊框架下地方經貿合作樣板,在跨境貿易、投資等政策方面先行先試,具備獨特的政治優勢和政策優勢。今年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實施山東自貿試驗區2.0版”中,青島自貿片區是山東自貿試驗區中面積最大、試點最多的片區。
在《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中,青島同樣被委以重任,被列為環渤海4大主要口岸之一;在航空口岸布局中,青島成為全國29個區域樞紐之一。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青島進入20個加快建設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名單,被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在實體經濟領域,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是家電行業唯一的、也是青島市第一家獲批落地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由海爾、美的、海信、方太、澳柯瑪、中國家電院、中國電研等行業骨干力量共同參與建設。
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中,青島依然上榜。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有利于延伸和提升價值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在事關改革的前沿探索中,青島同樣有“重頭戲”。
2020年,青島成為繼上海、深圳、沈陽之后,第二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城市之一;去年,青島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正式獲批。根據方案,今年,青島就要實現打造一批資產規模超過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企業集團,努力培育一批中國500強企業集團,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國際化品牌大企業,在地方國企培育世界500強企業方面實現突破的艱巨任務。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青島航向清晰,云程發軔,萬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