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青島 加速與全球經濟“共舞”
十年來,外貿進出口總值連上4個“千億關口”,年均增長7%;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61.7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34%;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增長2.2倍;高能級開放平臺建設創新成果顯著——
開放的青島,加速與全球經濟“共舞”
開放早已寫入了青島的城市基因。但嵌入過去非凡十年的時間節點,開放之于青島,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島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在這次峰會上,青島被賦予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歷史性重任,“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成為國家對青島最殷切的期望。
2019年8月30日,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正式掛牌。這一山東自貿區中面積最大、試點最多片區開啟了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的首創性、差異化探索。
肩負國之重任,不斷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青島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新形勢的必然選擇。近十年來,在與世界深度互動互促中,青島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海陸空通達全球、外貿外資屢創佳績、開放平臺能級不斷提升,開放的青島交出了一份不凡答卷。
取得開放新突破
十年來,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疊加世紀疫情,對外貿易形勢之艱難可見一斑。御風前行,于危機中育新機,青島外向型經濟發展依然頑強地畫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增長線,為城市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貨物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2012年青島外貿進出口總值4621.6億元,5年后邁上5000億元臺階,又3年跨過6000億元關口;2021年,連續超越7000億元、8000億元大關,達8490.3億元;從2012年到2021年,青島外貿實現年均增長7%。今年前7個月,青島外貿進出口總值達4999.8億元,超過2012年全年。目前,青島有進出口實績外貿企業突破2.2萬家,出海主力軍規模持續擴大。
以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外貿新動能不斷涌現,尤其是跨境電商的“垂直崛起”,提振了外貿人的信心,為塑造青島外貿競爭新優勢打開了思路。2014年,青島獲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口服務試點資質;2016年1月6日,青島獲批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此后,青島在北方率先實現了六種跨境電商監管模式全覆蓋;2021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300億元,增長近五倍。在商務部首次對全國10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展的綜合考核評估中,青島位列“第一檔”。
服務貿易為“雙循環”打開發展的增量空間。2020年8月,青島獲批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2021年,全市服務貿易總額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101.7億元;同比增長37.1%,高于全國2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盡管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全市服務貿易各項指標仍逆勢上揚,實現服務貿易總額758.4億元、同比增長53.1%,占全省比重達到57%,全國先進、全省領軍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擴展開放新版圖
資本“引進來”、“走出去”是有效聯通兩個市場、加快產業全球布局的關鍵一招。十年來,青島通過積極主動的“引進來”“走出去”,項目質量逐步提高、結構日趨優化,加速與全球經濟“共舞”。
“引進來”提質增效。2021年,青島實際使用外資61.7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約34%,占全省比重28.6%,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穩居全國前列;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08家,實有外資企業達13971戶。
十年來,一汽大眾發動機、空客直升機、益海嘉里食品工業園、青島能源華潤燃氣、意才財富管理、地鐵融資租賃等項目相繼落戶。目前,青島已累計吸引173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設立383個項目,成為跨國公司投資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僅2021年就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8個,山東省認定的2021年度5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青島占到了4個。青島的發展環境得到了廣泛認可,已連續十次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走出去”步伐加快。青島大力引導和規范對外投資,企業在海外抵御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對外合作積極性不斷增強。2021年,全市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31.2億美元,是2012年的2.2倍;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1806人,是2012年的1.5倍。
對“一帶一路”投資合作成為重要增長點。今年4月,海信南非工業園首批交付英國市場的冰箱成功發運,抵達后正式在英國市場開售,這意味著海信全球產業鏈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南非是海信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第一站。2013年,海信和中非發展基金共同投資在亞特蘭蒂斯興建了海信南非工業園。這是南非40年來中資企業投資額最大的家用電器制造工廠,成為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代表性項目。十年來,以海信為代表的青島企業在“走出去”中合理布局產業、培育壯大品牌,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國際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2021年青島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15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3.0%;中方實際投資額3.3億美元,增長174.6%。
打造開放新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開放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逐步轉變,自貿試驗區探索和“一帶一路”建設是其中最大亮點。于青島而言,建好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兩個高能級對外開放新平臺,正是落實制度型開放這一國家戰略的地方實踐。
今年9月30日,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項目即將啟動運營。該項目將成為面向上合組織開展雙多邊交往活動的重要平臺載體,將為上合示范區用開放凝聚更多“上合力量”。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區集聚貿易主體17000余家,引進培育上合跨境貿易服務中心等10個貿易平臺,首創上合貿易指數、“上合·銀保通”等40余項創新成果,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額逐年翻番。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共到發中歐班列430列,同比增長44.8%;回程班列達到213列,達歷史最高水平。
今年8月19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三周年建設發展大會召開。三年間,青島自貿片區制度創新舉措差異化、集成性探索明顯。國家106項試點任務共形成226項創新案例,首創占比3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獲得國家部委備案,29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有效發揮了先行先試、示范引領、服務全國的作用。三年間,片區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速分別達36.9%、58.6%,是全國平均增速的3倍、5倍以上;數字倉儲、數字貿易、數字金融三位一體的大宗商品數字化貿易生態“全球領先”。截至目前,片區新增企業主體2.5萬個,是成立前總量的1.4倍,連續兩年獲評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園區。
過去十年,青島以積極有為的行動實現了融入全球化的發展。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三重壓力,唯有繼續揮毫書寫“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才能主動迎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為青島城市能級提升拓出發展新空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