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空中“蜘蛛網” 打造靚麗“天際線”!青島已累計完成空中纜線整治1104公里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空中飛線”一直是盤桓在城市上空的“痼疾”。飛檐走壁、凌亂不堪的“空中飛線”不僅影響城市品質,更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安全隱患。“以前小區的線纜密密麻麻,如今進行了歸攏,好看又安全,住在這里也更踏實了。”家住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官廳小區的居民連聲稱贊。
官廳小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由于配套功能相對不全,弱電線路進入樓道排布過程中,多數是各自“穿梭”,時間一長,線纜如同蜘蛛網般密布,成為居民心中的隱憂。面對這一棘手的難題,西海岸新區空中纜線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專題會開在整治一線,實行現場辦公,“就事論事”分解責任。
“官廳小區的線纜多如草、亂如麻,經過領導小組和牽頭部門的現場認定,理順出固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等不同類型的線纜。”據長江路街道城市管理中心主任薛樹剛介紹,隨后街道安排專業人員,使用專業工具,對線纜分門別類進行整治。如此一來,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各牽頭部門組織實施,屬地鎮街協同配合,經過整治的官廳小區煥然一新。
不僅僅是在老舊小區,城市道路“管線下地”也在不斷上演著。以膠州市揚州路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為例,在實施建設之初,便先期召開管線調度會,提前征求通信、供電單位管線需求,統籌規劃設計線纜入地管網。既保證現有纜線入地需要,又滿足遠期纜線敷設要求,杜絕道路反復開挖,重復投資。按照“政府+社會資本”的投資模式,采取政府投資敷設通信管道,同時承擔改造線纜和基本人工費用;四家通信單位共同委托一家單位負責完成纜線改遷、整修箱體、撤除桿件施工的模式,對沿路兩側所有通信架空線路進行入地改遷,打造了我市第一條通信線纜入地改遷的“樣板道路”。
清理空中飛線,凈化城市空間,今年,我市空中纜線整治工作已全面展開。經區(市)排查統計,已累計完成空中纜線整治1104公里,其中結合建設工程入地130公里、套管18公里、規整捆扎956公里。
“目前,我市已明確了整治標準、確定了整治方式,并且分自查摸底、集中整治、整治提升等三個階段推進空中纜線整治工作。”據青島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設發展中心主任司磊介紹,下一步,將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會同各區(市)政府、工作專班和相關單位,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扎實推進空中纜線整治工作,今年底前空中纜線整治基本完成,2023年底全面完成高標準整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