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低效片區”磁性,青島超前布局招引高匹配項目
青島超前布局,通過高水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招引高匹配項目
配套設施先行,強化“低效片區”磁性
低效片區(園區)能否“騰籠換鳥”,實現高質量發展,配套項目是關鍵一環。
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片區117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和總投資23億元的中小學及醫療機構等項目正加快建設,首個四星級標準的京東方配套酒店計劃年內投用,“三橫兩縱”主干路網建設先行推進;李滄區北客站及周邊區域、世博園及周邊區域、樓山區域均規劃九年一貫制學校;嶗山區張村河兩岸區域的中國海洋大學附屬學校(初中部)、新南路幼兒園均已開工建設……
隨著《青島市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加快落地推進,我市堅持以高水平城市規劃設計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各大重點低效片區(園區)在緊抓征地拆遷、項目招引的同時,還將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先行實施片區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環境建設,通過教育醫療等資源配置提升,生態修復等整治措施優化,讓“生地”變“熟地”,搶抓城市更新建設機遇,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
按照產城融合總體規劃,王臺片區實施商業商務配套項目。
超前布局,生成優質資源引來高匹配項目
“產業發展,配套先行”是給投資者的一顆“定心丸”。
隨著青島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成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城市空間煥發新活力的全新發力點。一座座產業新城正在青島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才、技術、信息、資金等要素加速集聚,這必然對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因產業高度集聚而強,產業因城市有效支撐而興。王臺片區京東方項目一期投資81.7億元,將建設京東方全球最大的移動顯示模組單體工廠;新開工建設的福建萬達等7個配套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00億元,新簽約的11個芯屏產業項目正抓緊推進,全市首個新型顯示產業園區雛形初顯。
為滿足王臺片區產業發展需求,青島西海岸新區超前布局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高標準提升基礎設施,完成外圍“三橫兩縱”主干路網建設,新建、改造內部道路12.5公里,敷設各類管網105公里,同時開放城市公園5處。高品質建設城市社區,一期總投資5.2億元的安置項目預計年底竣工交付,二期總投資45億元的安置項目8月開工建設,另外統籌建設7.6萬平方米社區經濟發展用房。開投大廈等一批總部高端樓宇建成投用……
環臺東路、王臺東路和王臺南三路是王臺產業園新建配套道路,其中環臺東路道路長1700米,為城市主干路,雙向八車道。可以說,通達的路網,為這片新園區物暢其流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有關方案,西海岸新區王臺老工業區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先進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配套設施的提前布局,為其構筑了全新發展生態,此舉成為我市培育高質量發展產業園區,引進與之高度匹配產業項目的一種新范式。
避免“產城脫節”,科學規劃生活動線
判斷一個片區(園區)的發展前景好不好,首先就要看配套。配套不好,產城就會脫節。如果片區(園區)只承擔單一產業發展或生產加工功能,交通道路、城市商業和居住配套建設相對滯后,發展中后期就容易出現諸如企業人才吸引力受限,居住商業環境不佳,潮汐現象嚴重等“產城脫節”問題。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單一的低效片區項目建設背后,都需要有更加宏觀的謀篇布局——既要有的放矢地整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各類產業要素,還要做好未來各區域內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場景設計,科學規劃生活動線。
有專家表示,由于產業新城內青年集聚,對幼兒園、小學、初中等教育設施的需求是城市平均水平的2.0倍,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成為片區(園區)發展的重要一環。對此,今年我市啟動實施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將針對市北區老四方工業區、李滄區北客站及周邊區域等10個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優先啟動配套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同步完善各項配套設施。“低效片區內具備條件的配套中小學和幼兒園項目將先行啟動建設,先行先建,以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人才聚集,推動項目落地,帶動片區發展,提升區域品質。”相關負責人介紹。
眼下,張村河片區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舊瓦落地的同時,新建建筑也正拔地而起,其中既有產業項目,更不乏影響長遠的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的謀篇布局。前不久,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青島醫院項目首塊筏板澆筑如期完成,標志著工程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智能高效、設施先進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創新于一體的國內一流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院區),帶動青島東部醫療水平持續提升,滿足張村河片區周邊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激活低效片區(園區)是一次城市樣貌的深刻雕琢,將驅動著區域內經濟、民生、文化、環境與風貌等的整體發展。“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低效片區(園區)建設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片區(園區)基礎配套、提高城市服務功能、拓展發展空間,從而招引與城市發展戰略高度匹配的項目入場,以不斷提升的“筑巢”質量,吸引八方“鳳凰”棲息而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