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0.75億 穩住第13位!青島“經濟年報”傳遞的信心和挑戰
2月1日,青島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發布2022年青島市經濟運行情況: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為14920.7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
總的來看,2022年青島市經濟頂住壓力、負重前行,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穩的態勢進一步夯實。
一年間,青島GDP總量凈增784億元,創下新高。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3.0%)高了0.9個百分點,跑贏了大盤,作出了貢獻。
從全省看,青島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占全省的比重由2021年的17.01%提高到2022年的17.06%,提高了0.05個百分點,比上年多增了0.03個百分點,“青島貢獻”進一步提高,龍頭地位進一步顯現。
從全國城市看,青島排在寧波之后、無錫之前,暫列全國第13位(截至發稿時,長沙市、鄭州市尚未發布相關數據),與上年保持不變。但競爭態勢愈發激烈,寧波優勢擴大,無錫緊緊追趕,青島要再加把勁。在北方城市中,青島繼續縮小著與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由2021年的1559億元,縮小到2022年的1391億元。
經受住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青島經濟在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中前行,實現穩中有進,實屬不易。但也要看到,城市間的競爭不進則退、慢進亦退,青島面臨的競爭態勢逼人,發展任務艱巨繁重,不容絲毫遲疑和松勁懈怠。
逆境,看誰穩得?。豁樉?,看誰進得快。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中國經濟將加快恢復和回升,前景可期。青島經濟運行也將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要順勢而為,加速奔跑,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01
需求→擴大
受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三大需求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沖擊。
尤其是消費需求,受疫情影響,經歷了上升→下降→上升走勢。去年,整個消費市場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特別是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對整個消費市場形成的沖擊較大。居民消費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問題比較突出。
從全國看,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8%,明顯低于往年平均水平(2021年為65.4%)。
從全省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36.2億元,同比下降1.4%。其中,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4.2億元,同比下降4.7%。
青島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1.8億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862.2億元,下降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29.6億元,下降1.2%。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5286.1億元,下降1.1%;餐飲收入605.7億元,下降3.5%。
也有不少亮點,比如,“宅經濟”持續火爆,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10.9%,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30.7%。綠色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倍和10.3%。
投資具有乘數效應,對穩增長、保民生作用關鍵,既利當下,又利長遠。2022年,投資需求逆勢上揚,表現搶眼。從全國看,2022年,資本形成總額(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1%,超過消費需求上升至三大需求首位,扛起了大梁。
青島固定資產投資穩中向好,重點領域投資持續發力。數據顯示,2022年,青島38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00億元以上,達到年度計劃的150%以上。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5%,這一增速與全國(5.1%)全省(6.1%)水平當體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行動的帶動下,青島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3.2%,連續七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為拉動全市投資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產業升級發展態勢明顯,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8.3%和36.2%。這些投資正在一點點打開青島發展新空間。
作為沿海開放城市,青島外向型經濟發達,體量大、作用關鍵,用好外部需求事關全局。2022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9117.2億元,比上年增長7.4%。占全省、全國比重分別為27.4%和2.2%,較上半年提升1.3和0.1個百分點。
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里,青島外貿頑強前行,三年平均增速達15.4%,高于全國5.4個百分點,三年連上四個千億級臺階,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進至第12,首次超過天津。外貿的逆勢增長,為青島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02
供給→提升
需求的牽引作用是通過供給匹配需求來實現的。通過高質量供給可以創造有效需求,通過擴大有效需求可以優化供給結構。
因此,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是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的必由之路、長期任務。
在供給側,青島的做法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拿出最主要的精力、最精干的力量、最優質的資源加快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著力打造24條重點產業鏈,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22年,青島24條重點產業鏈加速壯大,總投資7333億元的316個產業鏈重點項目持續推進,連續兩年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7位。虛擬現實產業發展迅速,獲批共建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微電子產業園竣工投產,歌爾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一期開工建設。新型顯示產業異軍突起,融合光電顯示新材料項目12個月建成投產,京東方移動顯示模組項目13個月實現投產。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海洋裝備等優勢產業邁向高端……
最新數據也佐證了青島供給能力水平的提升——
從產品供給部門看,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新動能繼續發揮引領作用: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8%,好于全國水平(3.6%)。分行業看,35個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62.9%;新動能繼續發揮引領作用,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3%,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3.5個百分點。
從服務供給部門看,服務業較快增長,重點行業表現活躍:2022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5%,好于全國水平(2.3%)占生產總值比重62.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3.8%;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32個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同比實現增長,9個行業增速在15%以上。
提升供給能力,是應對“供給沖擊”的有效手段。只要產品和服務有足夠的競爭力,就能始終立足不敗之地,無論順境逆境。
今年,青島將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持續用力,打好“新制造”建鏈強鏈、“新服務”融合提升、“新園區”釋能增效、“新項目”持續擴量“四場硬仗”,持續提升24條重點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03
預期→看好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世界經濟陷入滯脹風險上升,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但是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源要素條件也可以支撐。
“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將不斷積聚增強。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認為。
一些苗頭已經顯現。1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升至擴張區間,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明顯回升。
再來看每一個人都親身感受到的變化——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春節7天假期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2.26億人次,同比增長71.2%;高速公路小客車流量3.06億輛次,同比增長33%。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春節假期七天民航運輸旅客900萬人次,同比增長79.8%。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快遞包裹約4.1億件,同比增長5.1%,較2019年同期增長192.9%;投遞快遞包裹3.3億件,同比增長10%,較2019年同期增長254.8%。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尤其是,隨著經濟好轉,就業會相應改善,居民收入也會相應提高,這將有效帶動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消費市場將加快提振恢復。
在剛剛過去的兔年春節,青島消費市場火爆,為全年開了個好頭。需要“趁熱打鐵”,抓緊制定實施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存量政策要加緊落地落實,“撩旺”煙火氣。
今年,在擴大內需的戰略框架下,國家已經出臺了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的中長期政策,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漸釋放,“需求收縮”的壓力有望進一步緩解。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擴內需穩增長上持續用力,就是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在擴大消費需求上,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大力實施消費擴容升級行動。在春節前夕密集出臺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居民消費的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在擴大投資需求上,2023年青島安排市級重點項目520個,總投資達到1.38萬億元,較2022年416個市級重點項目、9282億元總投資額,數量更多、規模更大。固定資產投資,短期來看體現在需求端,但中長期看是供給,是一個供需協同發力的結合點。一大批項目的實施將會在需求端和供給端發揮立竿見影的拉動作用。
青島在外需拓展上的再發力,也將為穩增長提供強大助力。根據《青島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青島將放大開放樞紐和重大平臺優勢,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2025年,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到1.3萬億元。屆時,外部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外貿在青島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也將進一步提升。
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經濟復蘇不會自動到來,奮斗目標也不會自動實現,要用努力和奮斗去換取?,F在就動起來,跑起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今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年。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