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打破“虹吸”格局!山東腰部城市崛起帶起“2+N”人才雁陣

2023-02-04 22:42    齊魯晚報

打破中心城市“虹吸”格局靠什么?靠各地市依靠各自資源稟賦,培育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增長極,吸引人才聚集。近期,山東本土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發布的《2023年山東就業市場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顯示,隨著各地市加緊對新興產業布局,新舊動能轉換初顯成效,2022年,山東省內人才流動占比高達91.08%,人才不僅在濟青兩地匯集,以魯南都市圈為首,濟寧、東營、臨沂、濰坊、菏澤5市在人才需求上保持了強勁上漲態勢。新的產業增長極崛起,使得山東正在形成以濟青為核心的“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凸顯了山東經濟均衡發展的優勢。

1.省內人才流動占比達91.08%,“破圈”流動強化

《報告》顯示,對比近四年山東市場化就業市場人才留存率來看,2022年,山東省內人才流動占比高達91.08%,比2019年高了8.45個百分點。

這四年,完整地經歷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五年周期(2018年-2022年)。山東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后,輸出更多含金量高的工作崗位,極大地提高了對人才的吸引力,增加了省內人才留存率。

從16市人才流動軌跡來看,以濟南和青島兩大中心城市為核心,形成“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

進入都市圈和城市群時代,中心城市的資源聚集效應越發強大。從2022年山東市場化就業人才在16地市流動軌跡看,人才流動量最大的城市是濟南,其次是青島和煙臺。

齊魯人才網市場總監李召華說,2022年,山東16市之間顯現出多點人才交互,而不是僅僅被濟南、青島兩個萬億量級的區域中心城市吸納,這體現出山東經濟的均衡發展,也體現出區域次中心城市迸發的經濟活力。

李召華說,幾年前,在這個軌跡模型中,位列山東經濟后位的德州、聊城、日照、棗莊,對外人才交互呈現一條細線,看不出流量,如今“寬度”增加,人才活躍度明顯加強。

在省會經濟圈,濟南和泰安、濟寧之間的人才流動越發緊密。緊挨濟南這個中心城市,泰安的人才活躍度被顯著激活。2022年,泰安市GDP站上3000億量級,呈現出堪比臨沂、濟寧、淄博的人才活躍“寬度”。

省會經濟圈幾個城市中,濱州和淄博、東營之間的交互非常緊密。重化工是這三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同時三市又在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相似的產業結構促進了彼此間的人才交互。

魯南經濟圈四市,從人才流動看,濟寧活躍度最高。最近幾年,濟寧企業的活躍度很強,人才吸引力在省內快速上升。魯南都市圈內,濟寧和棗莊菏澤之間的人才交互最為密切,但濟寧和臨沂之間的交互并不強。

人才就近流動的慣性下,山東三大經濟圈之間的城市“破圈”交互的現象加強,2022年人才流動軌跡中,除了和山東兩大中心城市濟南和青島緊密聯系之外,泰安和濟寧之間,濰坊和東營、淄博、菏澤、濱州之間呈現出緊密的人才交互。

這樣一個新氣象進一步說明,在持續深入的產業調整之下,山東各地市已經初步培育起大大小小的增長極。如何破除行政壁壘,加快人才要素間的快速流動,破圈交互,推動各增長極協同、聯合,成為新課題。

2.魯南經濟圈領跑,山東腰部城市人才需求漲幅強勁

近兩年,山東腰部城市強勢崛起,深刻地影響到山東人才需求增幅的變化上。

《報告》顯示,在濟青煙三市保持山東省人才需求總量TOP3的情況下,在人才需求增幅上,2022年,濟寧、東營、臨沂、濰坊、菏澤5市保持了上漲態勢。

當下,服務業已經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第一大產業和就業第一主體。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2年,酒店/旅游,餐飲業、廣告/會展/公關,娛樂/休閑/體育,媒體/出版/影視/文化這些行業遭遇滑鐵盧。濟青兩市人才需求量增幅下跌,與疫情期間,這些城市的服務業受到影響有很大關系。這在全國的中心城市中同樣是一個普遍現象。

以青島為例,2019年,青島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148.57億元,增速達8.0%;202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9245.36億元,增速為4.5%。2021年,青島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596.1億元,同比增長9.2%,2022年同比增長4.5%。

與第三產業相比,石油/化工,機械/重工這些山東傳統優勢產業在大周期面前保持了穩定增速,這也讓濟寧、東營等傳統產業結構的城市的人才需求量保持了穩定增速。

2020年山東省就業市場16市人才需求增幅排名。資料來源:齊魯人才網

2021年山東省就業市場16市人才需求增幅排名。資料來源:齊魯人才網

對比三年來山東省就業市場16市人才需求增幅排名,可以看到,2020年,在強省會戰略下,濟南晉級萬億之城,城市首位度由2019年的13.3%提升至2020年的13.9%,人才需求量及人才需求量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2021年,山東腰部城市開始快速起飛,濰坊、淄博、臨沂、濟寧、菏澤這幾座3000億-5000億量級城市進入快速發展通道,GDP增速分別達到9.7%、9.4%、8.7%、8.5%、8.8%。外界將這一現象稱為“山東的腰硬起來了”,上述城市在人才需求量增幅上猛增。

2021年,濰坊、淄博、菏澤、臨沂四市的規上工業利潤增速分別達到21.6%、31.1%、30.2  %、18.4%,棗莊、聊城、東營、德州也都超過20%,成為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這種增長勢頭延續到2022年。目前,除濰坊至今未公布GDP增速外,2022年,濟寧、東營、臨沂、菏澤四市的GDP增速都保持在4%及以上,高于山東兩大中心城市濟南(3.1%)、青島(3.9%)的增速。

從這三年山東省就業市場16市人才需求增幅來看,魯南都市圈的城市表現搶眼。作為山東新崛起的增長極,在人才要素的爭奪上,臨沂、菏澤、濟寧這三座城市已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一直以來,魯南經濟圈沒有設立中心城市。2021年,臨沂和濟寧之間的經濟總量之間相差近400億元,2022年,兩者間的差距拉大到700億。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在人才吸引力指數上,臨沂和濟寧之間咬得很緊。未來,誰能成為魯南經濟圈的中心城市,誰就能在人才匯集上更有優勢。

3.新能源產業強勢崛起,人才需求形成雁陣格局

從2022年山東就業市場人才需求量增幅行業前5名看,制藥/生物工程行業需求量增幅最大,其次為新能源產業。

濟南對生物制藥人才的需求量遠遠排在全省前列,這顯示在生物制藥領域,濟南在全省的絕對優勢。濟南生物醫藥集群現有生物醫藥企業3000多家,覆蓋研發、生產、服務和商貿流通等產業鏈各個環節,擁有藥品批準文號超過1500個,居山東首位、全國前列,20余個原料藥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新能源產業上,山東16市在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氫能源、儲能,鋰電產業等細分領域多點開花,進行布局,搶占產業風口。

濟寧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企業,將新能源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濟寧的新能源產業集群,主攻儲能裝備、發電裝備、綠色能源3條特色產業鏈。2022年,濟寧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專班共推進46家企業的45個項目,總投資80.28億元。作為濟寧市產業集群發展的19條關鍵產業鏈之一,儲能裝備產業鏈目前上下游配套企業有32家,形成了以圣陽電源、中北潤良等儲能電池生產企業為代表的產業集群,2021年產業鏈規模達50億元。

打造“北方鋰電產業之都”的棗莊,2022年鋰電產業產值和項目年度投資雙雙超過百億元,先后招引7個百億元以上鋰電項目,欣旺達、吉利欣旺達、創普斯、億恩科天潤等項目加快建設,欣旺達入選新能源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名單。目前,棗莊鋰電產業已經形成從鋰礦開采加工,到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關鍵材料及動力電池制造、檢驗檢測、終端應用及拆解回收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條,鋰電產業鏈企業達到101家,產品種類300多個。

山東16市依托各自的資源稟賦,在新能源產業的各個細分賽道打造優勢產業,釋放了大量技術型崗位需求。來自齊魯人才網的招聘信息顯示,這些崗位需求包括新能源仿真分析、系統開發、鋰電池工藝、電芯過程質量管理、催化材料研發工程師、空氣能熱泵工程師、各類電器儀表工程師等。

2019年8月,稀土催化研究院落地東營。這家全國唯一一家國家層面的稀土催化研究創新科研機構,由天津大學牽頭,聯合有研稀土、濰柴動力、無錫威孚、國瓷材料、江蘇國盛等行業內領軍企業共同出資組建。

東營緊盯石化重點產業創新需求,圍繞新材料產業搭建起稀土催化研究院這個新型研發機構,構建起由稀土催化技術研發、基礎材料生產到終端產品制造及應用的稀土催化產業鏈條。研究方向之一的新能源催化,主要用在燃料電池等方面,比如光伏、風力發電及國防軍工和氫能源汽車等。

這樣一個高能級平臺落戶東營,將使東營在新能源產業的細分領域形成人才聚集,構建起獨一無二的產業優勢。公開報道顯示,2022年上半年東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

齊魯人才網市場總監李召華說,通過分析山東16市新能源產業崗位需求,新能源產業鏈條非常長,在各個細分領域,山東各市冒出了不少新興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一百來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比如承接新能源汽車專用設備,做充電樁,為大型鏈主企業做配套,競爭力非常強。

在濰坊,2012年成立的朝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智能光伏跟蹤系統研發和生產,其研發的全自動雙軸跟蹤系統可提升發電量30%-40%,技術全國領先。這個不到50人的小企業,現在已發展成為濰坊市專精特新企業。

2022年8月1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顯示,2021年,山東省規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利潤107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8%和49.2%。2022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6747.4億元,利潤564.71億元。

在這個發布會上,山東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到2022年底,山東要培育成1個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5-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骨干企業,全省新能源產業“雁陣形”集群年營業收入力爭達到3500億元。

記者 蔡宇丹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書記市長發出“動員令”,“青島制造”領命再出征

2023-02-04    青報觀象山

黃海觀瀾|立潮頭,春已至!山東以奔跑姿態進入春天……

2023-02-04    青島新聞網

全國迎春消費季從青島“點亮”,臺東步行街啟動“老字號嘉年華”

2023-02-04    青島新聞網

明董高速等5個公路項目建成通車 今年青島交通確定“五個主攻方向”

2023-02-04    青島早報

總額200萬元 最高500元!青島市發放元宵佳節文旅惠民消費補貼

2023-02-04    青島新聞網

又見人流熙攘久違的“煙火氣”回來了 臺東步行街點亮全國迎春消費季

2023-02-04    青島新聞網

愛“宵”你就來 書城舉辦迎春納福慶元宵曲藝喜樂會

2023-02-04    青島新聞網

【青島身邊事】元宵鬧花燈!帶你打卡好看又好玩的上街里燈會!

2023-02-04    青島新聞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上饶市| 武安市| 阜宁县| 荥阳市| 临夏县| 南京市| 赞皇县| 潜山县| 建德市| 嫩江县| 磐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察隅县| 台中县| 华亭县| 玉溪市| 泸州市| 南川市| 新密市| 朝阳区| 东乡族自治县| 泽州县| 略阳县| 蒙阴县| 涪陵区| 丹东市| 康马县| 大冶市| 洛浦县| 凉城县| 吉林省| 拉萨市| 四川省| 齐河县| 林西县| 通渭县| 南城县| 荃湾区| 沅陵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