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項目驗收時間節約30個工作日 青島推出八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增效措施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2月14日上午,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政策宣講暨交流座談會在市北區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為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規劃工作,青島進一步優化和再造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創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式,推出八項建設項目審批提速增效措施。
全面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深化審批流程再造、推動重點領域突破、優化提升審批服務、加強審管銜接互動和完善監督指導體系,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時限控制在70個工作日以內,現在建設項目拿地以后基本一個月就可以開工建設;優化工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深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簡化產業園區建設項目環評,壓減生態環境排污許可證首次申領辦理時限最短至8個工作日;推行聯合驗收審批新模式。按照“統一組織、分類實施、分級負責、限時辦理”的原則,將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時限控制在12個工作日以內,平均每個項目節約驗收時間約30個工作日;擴大電子證照應用。將電子證照擴大應用,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8個審批證照實現了電子證照。
推行市政公用“十二事合一”服務。將城市綠地樹木審批、雨水污水設施及專用排水設施接入城市排水管網方案備案、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信號燈遷移、路燈遷移以及供水、供電、燃氣、熱力、通信、排水、有線電視等報裝服務,整合為市政公用審批服務“十二事合一”集成辦理;推行施工許可分階段辦理服務。建設單位可依據項目進度需要,按照施工順序依次申請“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地下”“地上”階段施工手續辦理。
全國率先推行施工許可“零材料”申報。通過數據賦能,依托“告知承諾+數據共享+區塊鏈”,將企業所需提交材料由原來的7項縮減到0項;推行“排水許可”智能。針對群眾關注度高、辦理量大的“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創新審批思維,提升審批效能,采取"三減一增"模式,積極實施"排水許可"智能辦,全力為建筑、工業、餐飲、醫療等企業減負,不斷促進企業增產增效,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我們將抓住‘項目落地提質年’工作主線,發力服務升級戰場,主動靠前對接項目需求,變被動服務、后排服務、末端服務為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前置服務,為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提供‘幫辦代辦’和‘綠卡服務’,探索重點項目‘一站式’服務新機制,最大限度簡化審批流程,讓重點項目駛入審批‘加速道’。”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