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道路兩側、前海一帶、太平山浮山周邊等“三線清零”!青島推進城市品質大提升
推進城市品質大提升,力爭核心區域違建清零
今年實現城市重點道路兩側、前海一帶、太平山浮山周邊等區域“三線清零”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記者從市拆違治亂辦獲悉,今年我市違建治理工作將以“全面清零”為目標,與城市“微更新”等工作緊密結合,一體推進問題大清理、環境大整治、品質大提升。推動城市重點道路兩側、前海一帶、太平山浮山周邊等區域“三線清零”;城區橋梁橋下空間及老舊居民樓院等“兩域提升”取得明顯成效,群眾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完成“840重點片區”綜合治理,打造一批“拆改結合、綜合整治”示范標桿;違建治理法治基礎全面夯實,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推動我市違建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2022年,我市違建整治工作通過啃“硬骨頭”、拔“硬釘子”,共計拆除各類違法建設909萬平方米,拆違面積、力度為近年來最大。據了解,今年市拆違治亂辦將重點推動核心區域違建清零。對城市重點道路兩側、前海一帶、太平山浮山周邊等區域,開展“掃街式”治理,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專項臺賬,確定治理計劃,明確時間節點,強力推進整治。實現城區297條重點道路、前海一帶(團島至石老人段)、太平山浮山周邊等可視范圍內違建基本清零,城區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為堅決打擊遏制新生違建,市拆違治亂辦將切實履行新生違建防控“區(市)—鎮街—社區”三級巡查和聯動處置責任,重點壓實街鎮網格化治違責任,加大日常巡查防控密度、頻次和范圍,及時制止、拆除違建,避免“破窗”效應。同時,擴展發現渠道,將日常巡查、科技手段和群眾舉報等方式有機結合,打造立體空間監管模式,提升響應速度,切實做到早發現、快處置、嚴打擊。
為做好違建拆后利用,實現拆違添綠、拆違添景、拆違騰地,助力城市高品質空間建設發展,今年我市將多元化組織綜合整治,改善拆后區域人居環境。全面摸清“840重點片區”基本情況,綜合考慮城市規劃功能定位、產業發展布局、城市更新發展計劃及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明確整治標準和具體措施,分類施策制定治理計劃。在拆除違建基礎上,對環境品質較差的片區,做好垃圾清運、立面整治、場地硬化綠化等;對長期閑置、利用不足的雜亂空間,結合實際建設公園綠地、景觀小品和公益設施等,有效改善相關區域環境臟亂差、土地利用率低的情況。全面拆除清理城區橋下空間各類私搭亂建、亂圈亂占、亂堆亂放等問題,并結合城市“微更新”,“一橋一策”“一點一案”開展方案設計,組織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建設各種口袋公園、公益停車場等,滿足周邊群眾健身、休閑活動和停車需求,使廣大市民共享治理成果。
違建整治工作需要多渠道發動群眾參與,切實解決群眾身邊違建問題。2023年,我市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深入開展居民樓院環境整治,采取“先治理、后改造”的模式,在老舊小區改造開工前,要完成違建治理,以點帶面推動居民樓院深度治理、綜合治理,全年完成300個環境秩序示范樓院創建;持續推進“無違建”鎮街、社區創建活動,年底前10個鎮街、30個社區達到“無違建”創建標準。同時,開展好違建重點難點問題辦理,對市民通過各種渠道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集中梳理,建立重難點問題專項臺賬,采取主動曝光、包區包案、督導考核等方式,強力攻堅推進解決,確保對賬清零,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
作為山東省內首部違建治理的地方性法規,今年我市還將圍繞《青島市違法建設治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開展集中宣貫活動,形成違法建設“不能建、不想建、不敢建”強大震懾。同時,將探索違建治理管執聯動、信息共享、黨政先行、聯合懲戒等各方面舉措,積極構建全流程閉環、各部門協同、多方位監管的治理防控體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