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發現百年前一商號門頭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4日訊 今天,記者在采訪歷史城區更新項目時了解到,工人們在清理博山路53號里院外墻時,“挖掘”到了百年前商號“義德棧”的門頭。
“原來的門頭被水泥砂漿填充抹平,上面還依稀可以看見毛筆字樣,我們懷疑是后來商鋪入駐,為了重新更換門頭,簡單粗暴把原來的門頭覆蓋了。”青島市房產工程公司總工王塾寶告訴記者,這個百年門頭是由兩個工人花費一下午時間清理出來的。“剛開始清理發現有字樣時,我們就啟動保護程序,讓工人用小工具一點點將原來門頭鑿出,最終顯現‘義德棧’三個字。目前,針對這一新發現的歷史保護要素,我們已經向上級部門匯報,商討保護措施。”
記者查閱歷史資料發現,義德棧曾是20世紀初山東省內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對推動半島地區及濰縣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青島建置后,青島的中國商人陸續開設商業貨棧、堆棧,他們來自山東各地以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各省。其中,義德棧成立于1909年,由濰坊濰縣慶和堂、永睦堂、永吉堂、博仁堂、東厚堂、義德堂、怡和堂、義信堂八家堂號聯合開辦。總部設在青島,分別在上海、天津、濟南、濰縣、周村、博山等地設有分號。
據《濰坊晚報》的公開報道,張俊卿是青島義德棧的經理,是青島與濰縣兩地的商界精英,并在青島商會任職。義德棧開始只從事日本白糖、海帶的進口,從我國廣東、香港等地購進洋廣雜貨(百貨)再轉手倒賣。后來發展到各種工業原料的進出口,并為“老客”代辦鐵路、公路等經營活動,其最大的業務是棉紗代理,濰縣號稱“十萬臺織布機”所用棉紗的60%-70%由義德棧代理。
有老人回憶,“青島義德棧設在博山路上,兩座樓房,近百間客房,擔負著濰縣商號絕大多數的進出口業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