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通車指日可待,跨海大橋高架二期橋梁主體完工
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是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重點工程,施工進展備受關注。24日下午,記者現場探訪獲悉,目前跨海大橋高架二期工程橋梁主體已全部完工,全國首創的雙波浪圓弧底鋼結構連續箱梁構造橋梁已經面世,現場正在全力推進橋面鋪裝、防撞體等施工,主線通車已經指日可待,通車后將實現跨海大橋高架路、青銀高速的高效銜接轉換,打造城市快速路網新格局,有效緩解海爾路、遼陽路等區域主干道交通壓力。
深圳路節點橋主體落成
全面進入橋面施工階段
2月24日下午,在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施工現場,數十臺大型機械機器轟鳴,施工工人正加緊建設。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深圳路節點橋剛剛施工完成,因該節點橋同時跨越深圳路主干道和地鐵主體結構,施工作業困難重重,青島海德工程集團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一標段項目副經理李福澤介紹,“跨深圳路節點橋,主跨跨徑93米,為全國最大跨度的雙波浪圓弧底鋼結構連續箱梁。為了克服地鐵地下結構復雜、主干路交通影響大等難題,我們多次進行專家論證評審,最終采用大跨徑一體式多門洞支撐體系,既保障了深圳路通行又滿足了地鐵的安全要求。”
李福澤說,春節以來項目部配置足量人員、機械,快速完成主線橋下部支架的拆除倒運工作,海德工區防撞護欄共1360米已完成689米,完成率50%;中央隔離墩共680米已完成260米,完成率38%;橋面鋪裝共13跨已完成10跨,完成率76%。預計四月中旬將完成標段內主線橋瀝青攤鋪工作。目前,一標段主線橋梁下部結構工序全部完成,已全面進入橋面系施工階段。項目正同步開展橋面的防撞體、隔離墩、橋面鋪裝等施工工作。
融入張村河片區高品質開發氛圍
雙波浪圓弧底鋼結構連續箱梁系全國首創
青島城投城市更新集團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項目辦總工趙廣陽說:“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西起海爾路立交預留段,向東以立交形式與青銀高速銜接,主線高架及地面輔路均為雙向6車道,其中主線采用全國首創的雙波浪圓弧底鋼結構連續箱梁構造橋梁施工形式,外觀設計融合青島特有的城市人文特點,結合藝術設計提升橋梁美觀,融入張村河片區高品質開發氛圍。高架橋全線用鋼量達22400噸,主線橋梁共計22跨,其中采用鋼結構的20跨主線箱梁用鋼量達16920噸,目前主線鋼箱梁已經全部施工完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項目一線,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保證橋梁防撞體、鋪裝等橋面系施工及地下管線和地面輔路的施工進度,確保后續橋梁及道路瀝青攤鋪目標,切實做好民心工程,為城市發展增添新活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跨海大橋高架路橋上已全面開展橋面系施工,橋下地面輔路正連續進行管道敷設、路基開挖等,搶抓工程進度,保障工程質量,打造精品工程。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結合張村河片區開發特點全線大規模采用50米標準跨徑,減少近60%的墩柱結構,柱墩由41個減少至24個,降低了立柱對周邊環境景觀的影響。全線采用綠色建造,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在全市首次大規模采用單跨橋梁分段裝配式工藝,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現場噪音、粉塵影響;該工程還采用了仿石路緣石,打造零天然石材工程。為確保項目整體推進,提前考慮地面輔路建設,已連續拆除腳手架約3萬立方,并整理外運完畢;路基石渣回填10000余方;雨水管線完成1300米;污水管線完成800米;給水管線完成1700米;電力管線完成1700米等。
本周日起開始調流
3月底合龍青銀高速
按照施工計劃,跨海大橋高架二期三條匝道將于3月底逐步接入青銀高速。為配合施工,目前青銀高速青島東出入口0-2公里將進行暫時封閉,進出車輛需要借用應急車道。中建八局發展建設公司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二標段項目生產經理張作浩介紹,跨海大橋高架二期工程主線橋梁西接大橋連接線一期工程,高架橋向東跨越深圳路后,以立交形式接入青銀高速,該標段負責的施工范圍內有兩條匝道和部分地面輔路,WN匝道、NW匝道分別順接青銀高速公路,其中WN匝道需上跨青銀高速,目前正緊密同步推進橋梁上部結構與匝道路基施工中。
據介紹,規劃跨海大橋高架路西接膠州灣大橋,東至青銀高速,全長約9.2公里,是膠州灣大橋青島端的核心疏解通道之一,也是東岸城區“四縱五橫”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期工程(膠州灣大橋海爾路)全長約7.6公里,已于2011年建成通車。二期工程起于海爾路立交預留段,向東接入青銀高速,全長1.6公里,主線高架以及輔路均為雙向6車道。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主線通車指日可待,建成后,實現了與膠州灣大橋、青銀高速的高效銜接,將有效提升東岸城區快速路網效能,緩解海爾路、遼陽路等區域主干道交通壓力,打造城市快速路網新格局。下一步,青島市住建局將持續落實好城市更新建設行動工作要求,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精力向項目集中、資源向項目匯聚、服務向項目延伸,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記者 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