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校醫集中培訓,進一步提升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水平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面對甲流,以及其他學校常見傳染病,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水平,有效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切實保障教育教學正常秩序,2月28日上午,市教育局召開春季學期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培訓會,邀請了市疾控中心姜法春副主任主講,各區市衛生專干、局屬各學校、民辦、行辦及區市部分學校分管領導和校醫230余人參加了培訓。
姜法春以“學校春季傳染病防控與應急管理”為主題,從認識甲流、結核病、手足口病等學校傳染病,傳染病防控日常措施以及面對聚集性疫情如何應對處置等方面為大家進行了重點講解。姜法春提醒,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流感癥狀,不要帶病上班或上學,輕癥患者可居家自我監測,病情出現進行性加重應戴好口罩前往醫院就診。傳染期肺結核患者應該隔離治療,獨居一室,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尤其是封閉場所。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很多人都被感染結核菌,但被感染者一生發生結核病的幾率為10%。發病與否與機體的免疫力密切相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外出后、接觸不潔物品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動清水洗手。經常開窗通風,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盡量不去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衣服、毛巾、被褥等物品,要經常換洗和晾曬。
專家提示,傳染病高發季節要多開窗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不少于3次,每次通風不少于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盡量避免用臟手觸摸眼睛、鼻或口;注意呼吸道衛生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注意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
1.什么是甲流?
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發生在冬春季。流感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丁4大家族,是“不斷變化的病毒引起的不變的疾病”,其中甲型流感較為常見,每年會呈季節性流行。根據最新流感監測周報顯示,近期甲型流感的來勢最為兇猛。
甲流的潛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癥狀是發熱、全身肌肉酸痛與頭痛,也會有一些較輕的呼吸道癥狀,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2.什么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常見的慢性傳染病。除了頭發和指甲外,身體任何其他部位,如淋巴結、骨骼、關節、皮膚等都可以被結核分枝桿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稱為肺結核。
潛伏期:4-8周;治療周期6-8個月。
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高發傳染病之一,病原體種類復雜,隱性感染率極高。多見于夏秋季,多發生于5歲以下小兒,傳染性強,可暴發、流行或散發。主要通過腸道、密切接觸傳播,亦可通過飛沫和呼吸道傳播。
部分患者初期有輕度上感癥狀,如咳嗽、流涕、惡心、嘔吐等。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舌及兩頰部,唇齒側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為表皮下皮疹(不同于水痘),斑丘疹在5d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