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計劃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青島停車設施建設2023年攻堅行動方案來了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日訊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介紹我市停車設施建設攻堅行動的進展情況。
今年,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將堅持“城市建設必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的理念,按照“12521”布局持續推動停車設施建設攻堅,即:牢牢把握“一個定位”(“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定位)、深入實施“兩個策略”(“見縫插針”和“上天入地”策略)、聚力打造“五種模式”(“人防+、公園+、立交+、公建+、邊角地+”建設模式)、全面推進“兩類共享”(經營性停車共享和小區停車共享)、緊緊抓住“一個關鍵”(增加泊位供給),扭住硬件建設不放松,推動開放共享不止步,實干巧干、久久為功,扎實推動停車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開新局。
今年計劃建設項目95個,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
停車設施建設方面,2023年全市計劃實施公共停車場項目95個,包括40個續建項目和55個新建項目,年內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
市南區計劃實施項目15個,泊位3864個。新建項目11個,續建項目4個。包括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青島灣廣場地下停車場、八大峽廣場停車場、致敬文學廣場停車場、動漫產業園停車場、三明路停車場、永嘉路停車場等。其中,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將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用,與禹城路人防停車場連接形成省內首個地下人防停車網;八大峽、永嘉路等老城區停車場已提前開工建設。
市北區計劃實施項目15個,泊位6577個。新建項目6個,續建項目9個。包括聊城路停車場、上海支路停車場、浮山綠道停車場、合肥路公園停車場、瑞島路停車場等。其中,聊城路停車場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可極大緩解中山路片區停車壓力。
李滄區計劃實施項目11個,泊位7047個。新建項目5個,續建項目6個。包括興華路地下停車場、大棗園停車場、火車北站TOD停車場、永昌路停車場等。其中,大棗園停車場和興華路地下停車場均為結合公園綠地建設地下停車場,提升城市公園品質的同時,還緩解了老舊小區周邊停車難問題。
嶗山區計劃實施項目11個,泊位6414個。新建項目6個,續建項目5個。包括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停車場、麥島停車場、山東頭公園停車場、青大一路停車場等。其中,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停車場將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運,屆時可增加泊位1673個,緩解周邊交通壓力的同時,可極大緩解青醫東院就醫停車問題。
西海岸、城陽、即墨三區計劃實施項目24個,泊位12499個。新建項目17個,續建項目7個。包括東西部辦公中心立體停車場、經控大廈西側地下停車場、五臺山路智能立體停車場、祥茂河停車場、墨河公園地下停車場、即墨中醫院北部院區停車場等。其中,西海岸新區五臺山路智能立體停車庫項目將于上半年建成投運,可有效緩解青醫附院西海岸院區就醫停車問題;城陽區祥茂河停車場項目將結合河岸品質提升建設3處停車場,新增泊位176個,方便市民停車;即墨區中醫院北部院區停車場采用地下+地上立體停車樓建設模式,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可增加停車泊位1700個,方便就醫市民停車。
膠州、平度、萊西三市計劃實施項目19個,泊位12577個。新建項目10個,續建項目9個。包括膠州市婦幼保健院停車場、膠州市少海濕地停車場、平度市上海路停車場、萊西市北京路洙河停車場等。其中膠州市少海濕地停車場利用公園綠地建設地下停車庫;平度市上海路停車場利用城市邊角地建設停車場,服務周邊老舊小區及青大附院平度院區;萊西市北京路洙河停車場結合人防工程建設地下停車場,為沿河休閑市民和周邊小區提供停車服務。
全年計劃完成200個以上停車場開放共享,靈活釋放停車資源
停車資源共享方面,2023年全面推進兩類停車資源共享。一是繼續推動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停車場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全天開放、錯時開放、分類包時等方式,靈活釋放停車資源,全年計劃完成200個以上商場、酒店、寫字樓停車場開放共享;二是堅持“政府引導、個人自愿、潮汐開放、有償共享”的小區共享停車模式,積極推進業主自持、小區公有、物業自管三類停車資源共享,全年計劃完成60個以上住宅小區專用停車場開放共享,持續釋放停車資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見習記者 傅樹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