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山東” XIN體驗 |游客來玩七天變“夸”客,山東人為何這么好客?
近日,抖音博主趙澍的一條視頻火了,題目是“在威海玩了 7天,我滿腦子都是‘好客山東’。”近48萬的點贊量,讓好客的山東又在全網火了一把。
趙澍說,去威海的那天,旁邊坐了個本地大哥,主動又自然的幫他盤點了當地的游玩攻略。下車碰了個本地大爺,大爺主動帶他上了公交,給他刷了卡,下車又給他送到酒店……
后有趙澍,前有王巖。 2021年,北京游客王巖來青旅游期間,受到青島人無私幫助,她在抖音上分享并表示感恩以后,更多山東人又因著她的感恩而想盡各種辦法給她寄山東特產,“悶聲對她好”……
好客山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山東人待客之道的真實寫照。
趙澍說,好客山東為什么好客?他試圖從地理位置、氣候因素、城市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來解答這個問題,但最后發現關系好像都不大,最后得出個結論,就是——他們(山東人)樂意!
樂意不假,但“樂意”這個答案太籠統。要破解山東人的好客,就要看懂山東人的“內心戲”。
首先,盡的是地主之誼。
無論是主動奉上攻略的大哥,還是主動帶你上路的大爺,都是在以一種“這是我們的家鄉,我們最熟悉”的心態來接待游客。
在山東人眼中,你來我們家鄉,你人生地不熟的,你是要被“照顧”的。青島的一個網友說,居住在老城區的她,平均每年夏天要給外地人帶路不下三次,指路就更多了。從青大附院給送到火車站還不算,還要送到陌生的外地朋友進站。
“就是覺得人家大老遠來了,人生地不熟的,需要幫助。我對這片兒太熟了,問我算是問對了。問我,我得謝謝你信任我!”
其次,講的是城市驕傲。
趙澍視頻里的山東人有些“話癆”——“只要你張嘴,咱們今天就嘮個生死局”。重點不光在于山東人能說,重點還在于能說的山東人會讓你得到很多網上看不到的信息。
“打個出租,菜市場找個本地阿姨聊兩句,不經意間跟人透露你想吃海鮮,但不知道怎么吃比較好,你就放心吧,接下來他們會從季節、品類、場景等多個角度出發,幫你定制至少三套以上的海鮮暢吃攻略。”
對于山東人來說,這番操作太尋常。除了有“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地主之誼,更有對本地的城市自豪感在里面。山東物產多,氣候美,久居于此的山東人,對于當地的生活經驗和體驗,能滔滔不絕地講上個把小時。對于家鄉的認同、熱愛和自豪,是對這種講述最好的潤色。
與其說是“講好山東故事”,倒不如說是“講好我自己的故事”。我是山東人,講山東的事兒,講的就是我自己家的事兒。
第三,認的是惺惺相惜。
告訴你,如果你被一個山東人“好客”了,千萬不要只覺得是這個山東人好。而是因為,他覺得你值得他這么做。首先他覺得你就是一個好人。好人就值得被善待。
前陣子山東“國泰民安臉”新娘走紅,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山東人是講究看眼緣的,你這個人是不是面善,好不好“噶或”(相處),是不是跟他們一樣老實厚道……幾句話攀談下來,聰明的山東人就能明白個七七八八。
這就是為什么山東人覺得王巖懂得感恩,于是更加“悶聲對她好”。而無論是王巖還是趙澍,確實也都是懂得感恩之人,于是我們才能通過他們的短視頻看到一個好客的山東。由此,你也很容易看出山東人推崇什么——推崇厚道,是因為他們厚道;推崇感恩,是因為他們感恩。
所以,能跟你聊上幾個回合,甚至能聊上一路的,不是山東人社牛,而是他們覺得你這個人,跟他們脾氣相投、氣場相合。你這個朋友,他們愿意交。
而這種“惺惺相惜”的巔峰是在酒桌上,確切地講,是在以青島啤酒屋為代表的山東酒文化當中。只要是在同一個啤酒屋,哪怕相互不認識的人,只要志趣相投,也能暢快地喝到一起。
好交朋友,認朋友,體現了山東人對生命個體的尊重。生活不僅僅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還有身邊的人,哪怕是陌生人。他們就像藍牙,敏銳地搜尋著配對的設備,愿意去用心體會身邊的人,一旦配對成功了,那就“連上了”。
最后,還要歸功于物阜民豐。
說到底,山東人能有這些個“內心戲”,取決于山東的高質量發展,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青山綠水、魚蝦滿倉、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如此,在自身生活喜樂的同時,更能關照到身邊的陌生人,并且,以此為樂。
而愿意又總能發現身邊的好人去款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的好人本來就很多吧!山東,更密集了點兒! (文|馮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