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出臺重磅規劃,培育“一核五極”更新引擎,城市未來變這樣……
《青島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2021—2035年)》
(以下簡稱《專項規劃》)
日前正式發布,
確定更新目標、
策略與更新方式等總體思路,
將作為指導青島市
未來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綱領性規劃。
此次《專項規劃》的出爐,被業內視為青島更為系統性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信號。《專項規劃》是青島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重要專項規劃,支撐《總體規劃》的編制,指導各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編制,是開展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依據,助力青島的城市更新建設由“點上突破”向“面上推進”延展。
用好規劃“指揮棒”
統籌完成八項任務
為了充分用好規劃這根“指揮棒”,青島結合國外城市更新發展趨勢分析,研判當前發展實際,汲取國內城市更新規劃編制和實施操作經驗,確定重點任務與主要內容,在國家尚無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編制規范的情況下,從編制思路和方法上探索青島方案。
《專項規劃》中明確了“通過實施城市更新,將青島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一更新目標,將統籌完成城市結構重塑、土地集約利用、產業空間拓展、城市功能完善、運行效率提升、人居環境改善、歷史資源活化、生態環境修復等八項任務。
對于不同的城市更新對象,
《專項規劃》中
明確了城市更新分類指引
↓↓↓
◎老舊小區以改造提升為主要更新方式,根據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種類型。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從單個小區改造向成片連片的街區改造轉變,按照“15分鐘生活圈”建設標準,統籌配建各類設施。
◎城中村更新方面,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遵循城市發展戰略要求,推動整村更新,綜合實現城市功能完善、民生保障、產業發展、地域文化傳承、環境修復等發展目標。
張村河片區。(資料圖)
◎老舊廠區更新方面,推動膠濟鐵路沿線老工業區內老舊廠區產業轉型,列入工業遺產名錄、建筑結構完好的低效廠房以保護利用和改造提升為主要更新方式。
◎歷史文化街區則采取保護利用為主的更新方式,按照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在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建筑、環境、公共空間、公共基礎設施的活化利用和改造提升。
中山路72—74號改造后,變身城市記憶館。
◎老舊商業街區更新方面,推進中山路、臺東、香港中路、李村、正陽路等傳統商圈品質提升。
◎其他更新區,如大港、滄口機場、流亭機場等交通市政轉型區是城市重要戰略空間,這些區域更新要從交通流線組織、產城融合功能完善、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盤活存量資源,提升軌道站效能,實現區域功能的整體提升和環境品質改善,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激發城市活力,帶動周邊區域轉型發展。
系統性“謀篇布局”
構建更新軸帶培育更新引擎
未來,
全市城市更新該如何謀篇布局?
《專項規劃》中“圈出重點”,
將構建“一環一帶兩軸”的更新軸帶、
培育“一核五極”的更新引擎
↓↓↓
◎構建“一環一帶兩軸”的更新軸帶
是指強化軸帶空間引領,按照城市空間發展方向,引導高端要素向環灣地區集聚,通過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等不同主題的更新軸帶,串聯城市主要更新區域,引領城市有機更新。
打造膠州灣生態休閑環,建設全線貫通、慢行為主、生態休閑的環膠州灣生態公園,促進膠州灣“工業銹帶”向“生活秀帶”轉型。
打造膠州灣老城有機更新示范帶,南起歷史城區,沿膠濟鐵路向北拓展至白沙河,成為引領青島城市有機更新的示范區、樣板區。
打造張村河科技創新軸和自貿區港城融合軸,引領老城區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張村河片區科技創新城效果圖。
◎培育“一核五極”的更新引擎
是指推動歷史文化街區、郵輪港整體復興,打造歷史城區復興核,引領青島老城有機更新,帶動青島城市能級提升;
提升浮山灣區域、重塑北客站區域、升級株洲路-張村河區域、重塑流亭機場周邊區域、升級保稅港區,打造城市發展增長極核。
實施“八大策略”
系統推進高質量發展
城市更新是一個復雜的綜合賽道,
針對不同的重點區域,
需實施差異化更新策略。
對此,
《專項規劃》提出實施“八大策略”
↓↓↓
◎城市結構重塑策略是要構建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主題的更新軸帶,串聯城市主要更新區域,以膠濟鐵路沿線更新為主軸,開展環膠州灣重點片區更新,完善城市中心體系和城市功能,優化用地布局,重塑城市空間結構。
膠濟鐵路博物館
◎城市文脈傳承策略是要在傳承百年文脈、嚴格保護的基礎上,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魅力歷史名城。
◎公益利益優先策略是要按照“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科學評估和多元協商相結合,優先配置公共設施、交通、市政、公園、環衛等公益設施,完善提升城區功能和品質,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產城迭代升級策略是要按照堅守產業空間、產城融合發展的要求,通過膠濟鐵路沿線產業轉型、張村河沿線科技創新、膠黃鐵路沿線港城融合三條主要更新軸線,構建特色產業走廊,促進產業新舊動能轉換。
◎年輕友好城市策略是要按照創新引領發展的要求,在城市更新項目中鼓勵建設人才住房等生活空間、低成本的創業空間、活力時尚的魅力交往空間。
◎交通引領發展策略是要貫徹交通體系完善與項目建設協同的理念,逐步形成軌道交通+公交+步行為主體的新型交通體系。
◎人居環境提升策略是要以構建方便宜居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目標,建設“人民城市”的青島樣板。
◎生態環境修復策略是要按照生態優先的理念,塑造山海城相融為特色的公園城市。
城市更新是一項
長期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
此次發布的《專項規劃》
勢必將系統推進更新高質量發展,
謀劃一條富有青島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今年是青島實施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
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近期青島召開了
以“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
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為主題的系列發布會,
闡述了今年青島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的
思路舉措、創新打法。
今年,青島將圍繞項目建設這個城市更新建設的“主陣地”,加快推進年度投資1995.40億元的1296個項目建設,抓開工、抓投資,為全市實現一季度“開門紅”,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搶抓2023年全省旅游發展大會觀摩的歷史性機遇,“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5A景區創建和老城區申遺工作,計劃實施項目31個,完成保護修繕15.6萬平方米,年度投資28.3億元。
改造老舊小區473個,完成投資64.8億元,面積約1109萬平米,惠及居民13.77萬戶。
推進52個市政道路項目建設,包括12個市級重點項目和10個區級重點項目,同時在全市范圍內推進30條以上未貫通道路打通工程。
推進“12131”工程,積極爭創山東省公園城市試點市。新、改建濱海綠道57.8公里,建設山頭公園7個、綜合公園7個、口袋公園80個,林蔭廊道40條,立體綠化110處。
低效片區方面,年度謀劃建設項目350個,其中續建202個、新建148個,力爭年度納統投資額超700億元,年度總投資額超1000億元。
實施公共停車場項目95個,包括40個續建項目和55個新建項目,年內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
推進李村河、張村河沿岸改造等14個環境整治項目建設。
一起期待
“更新”后的青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