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多部門聯合印發倡議書:堅持誠信守法經營,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青島新聞網3月15日訊(記者 李麗濤)誠信守法是企業生存之道,興業之本。為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樹立誠信意識,推動守法經營,促進誠信守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共建美德青島和信用青島,在2023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中共青島市委統戰部、青島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青島市工商業聯合會、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青島市企業聯合會聯合向全市廣大民營企業、民營經濟人士發出以下倡議:
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和誠信意識。加強對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學習,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做學法、尊法、守法典范。信守承諾、守法遵約,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把信用作為助推企業發展的重要無形資產。把守法誠信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當中,使誠信建設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科研創新、產品質量、市場銷售全過程。注重培養員工誠實守信工作理念,讓守法誠信氛圍成為時代風尚。
健全完善信用制度和經營機制。建立企業信息披露制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時、準確地發布企業年度報告及相關信息,建立信用承諾制度,對產品質量、服務保證等作出信用承諾并接受約束和監督。建立遵守職業道德制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消費者信息安全,推行明碼實價,抵制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守法合規經營制度,按時足額繳納稅款,依法依規開展招投標活動,配合執法部門開展監管工作。
注重風險管控和金融信用維護。堅持底線思維,依法合規審慎經營,做好風險防范管控,把企業杠桿率保持在合理范圍,避免高負債盲目擴張。依法依規借助金融信用,通過銀行機構,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中小微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合理安排資金使用,確保資金流動性充裕,并充分用好“信易貸”等金融產品,積極爭取金融信用支持,推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主動做好信用修復和失信整改。對產生失信行為的民營企業提振發展信心,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為,嚴格履行責任和義務,主動改善信用狀況,積極消除不良影響。積極提出信用修復申請,主動作出守信承諾,按照修復程序,通過“信用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等網站進行信用修復,提高修復效率,確保全市市場信用全覆蓋。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希望全市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人士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弘揚傳統美德,誠信守法經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