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煥發新風采!四方路街區膠州路道路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完工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6日訊 曾經的破舊老街老巷,煥發出時代嶄新韻味。近日,中建筑港集團順利完成青島市北美麗街區市政工程三期四方路街區膠州路道路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目前,整個三期工程已完成85%,預計將于4月底完工。
市北區是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主戰場”。市北美麗街區市政工程包括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和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膠州路以南),涉及館陶路、海泊路等12條道路,全長4564米。項目分三期進行建設,一期、二期已完成。
作為三期工程的重要節點,膠州路道路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全長460米,施工內容包括電力通信入地,給排水管道翻建等管線作業以及綠化、藝術小品、氛圍亮化等景觀提升。為加快進度,膠州路自2月18日進行全封閉施工,啟動24小時施工攻堅狀態。為保證交叉施工作業效率,項目團隊采取網格化施工方法,將全線劃分12個網格,保證流水線作業;過程中以主路施工為主,人行道鋪裝為輔,快速推進;因景觀提升涉及藝術裝置加工件較多,項目第一時間采取工廠預制和現場加工相結合的方法,將部分零件加工廠搬到現場進行,保證了安裝效率,最終提前3個月實現膠州路重裝貫通。
尊重歷史文脈,留存城市記憶
廣興里周邊區域是青島里院建筑的聚集區,共有十余處歷史風貌建筑,是老青島市井文化的集中體現地。為了將這些歷經滄桑的里院重新煥發光彩,中建筑港項目團隊秉承著“恢復性修繕”的理念,采取修舊如舊的原則,用“繡花”功夫還原老建筑的風采,參照德國傳統街道鋪裝方式,鋪設了1.5萬平方米的道路。
老街區承載著歷史沉淀,連接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項目結合街區的不同特點制定差異化的施工方案,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原汁原味”,又注入了創新與活力。館陶路街區是青島有名的商業街區,曾經聚集近十個國家的60多家企業,有“青島華爾街”的稱號。改造過程中,館陶路一線在歐陸風情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商業亮點打造,通過街景整理、管線配套升級、慢行交通優化等方式形成特色街區新亮點。
科技賦能智慧城市,激活城市“新引擎”
借助城市更新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質是市北區老城復興的關鍵。
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四方路周邊架設了5G多功能智慧燈桿。與傳統燈桿不同,智慧燈桿整合了監控攝像頭、5G微基站、安全報警設備等硬件,通過信息感知和大數據交互技術,能實現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發布、環境監測、汽車充電等多種功能,實現老城區公共空間的高效利用。智慧燈桿的投用是智慧城市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將智慧燈桿打造成數據收集和處理中心,使其成為智慧城市的“神經”和“血管”,推動城市治理變得更加智能化、科技化、精細化。
藝術融入城市更新,創新街景景觀提升
項目實現了城市景觀、城市家具、公共藝術、多媒體效應等多專業協同設計和風格統一,使老舊城區的周邊市政配套和環境品質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并將五車道改為四車道,增加人行道寬度,使行人有更多的休閑空間,駐足欣賞老城區的更新之美。項目創新采用彩色瀝青及藝術字體標線,分割公交車道,形成特色鮮明的交通環境,完美過渡大鮑島南北片區。
道路兩側增設藝術花箱一百余組,保留原有古樹并安裝藝術連體座椅,為行人提供休憩空間,打造了多面魔方、精神堡壘、全息影像等藝術裝置以及全新智能公交站臺,讓街道有特色、有品質、有故事,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目標。同時結合兩側建筑的立面改造及亮化提升,秉承“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步、文化可傳承、城市可記憶”的理念,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打造“新派里院風情街”和城市休閑微度假目的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