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微觀|邊角地成“競技場”,籠式球場健身熱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2日訊 在辛家莊北山公園,在李村河臨河樹下,在人群熙攘的商超門前……城市邊角地上建起的籠式運動場成為市民參與戶外競技運動的首選。籃球、排球、足球等市民喜愛的運動在場內輪番上陣,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市民在家門口運動的需求,也帶動了城市基層體育運動的良性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青島全市目前共建設各類公益性籠式球場(籠式足球場、籠式籃球場、籠式網球場)超600處。2022年,青島新建體育公園、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等58處,更新、新建健身路徑411處。
近日,記者探訪市內多處籠式球場時發現,場地雖然建設規格不一,設施新舊有別,但無一空場。不少市民在場邊席地而坐,等待上場機會。從清晨至日暮,散落在不同角落的籠式場地成為城市里最活躍的風景。
市民在籠式籃球場內打籃球。
先到先得一“場”難求
籠式場地,因外環或罩圍網、狀似籠子而得名,包括籠式足球場、籠式籃球場等。目前,大多數籠式運動場為公益性場地,該類場地在工作日人流不斷,周末時間更是一“場”難求。市民要想在籠式球場內打球,就必須提前“占場子”,否則只能“場邊站”。
當前,社區籠式球場大多免費開放,先到先得是其基本的使用規則,而要“先得”就必須趕早。3月26日上午7時,記者來到李村河(靠近莊子社區)探訪河岸邊的6處籠式球場。河南岸的籃球場內早已人聲鼎沸,傳球、投籃、防守的聲音此起彼伏。多位市民在一側籃架下分隊比賽,隊員相互配合,你來我往,一爭高下。“每個周末,我們都會過來打球,來晚了,連兒童籃球場都占不到。”一位在場下休息的市民說。隨后,記者來到兒童籃球場探訪,一位小學生在家人的陪伴下練習運球、投籃,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新落成的上臧山公園配建了一處籠式籃球場。
晚上6時,天色漸晚。記者路過球場,還有市民借助微弱的天光在場內打籃球。這幾處籠式球場投用近7年,是周邊社區籃球愛好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寶藏球場。
建于李村河岸邊的一處籠式網球場。
籠式場地安全性高、趣味性強,深受市民的喜愛。隨著天氣漸暖,市民戶外運動的需求持續升溫。4月1日、2日、7日,記者又分別來到市南區北山公園籠式球場、市北區河馬石社區公益運動場、李滄區上臧社區籠式運動場、李滄區宜川路健康綠道探訪,發現這4處籠式場地同樣“爆滿”,連場內座椅都無空席。“球場自去年投入使用以來,有人打球到深夜,有市民反映擾民,我們將球場關門時間定在晚上8點。”河馬石社區工作人員稱。
周末,市民扎堆上臧社區內一處籠式籃球場內組隊比賽。
市民戶外健身需求高漲,籠式場地是一份值得參考的“晴雨表”。2022年8月發布的《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也印證了國人與日俱增的健身需求。報告調研發現,國民養成健身習慣的人數增多,主動健身意識增強。我國7歲及以上年齡人群中,每周至少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67.5%,較2014年調研增長18.5%。“青少年運動還是以球類運動為主,有趣味性,也有對抗性。”一位從事群體工作的業內人士說。
市辦實事百姓獲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球類運動來說,籠式場地是必要的硬件。自2015年開始,青島將健身場地建設列為市辦實事項目。截至2022年,已建成600余處籠式多功能運動場。北山公園籠式球場是2022年度市辦實事項目之一。
記者北山公園看到,籠式籃球場、籠式多功能運動場位于山坡樹叢之中。球場門口懸掛著“青島市人民政府為民辦實事2022年全民健身工程”“青島市全民健身場地公示牌”等標識。籠式籃球場為半籃球場,安裝了一座籃球架,塑膠地面標線清晰;籠式多功能運動場地面為人工草皮,并施劃了足球場標線。記者探訪時,10位市民正在熱火朝天地打排球。“場地去年剛被更新,山上環境也好,我們經常過來打球。”家住金門路街道的胡先生說。
市民在河馬石社區一處公益籠式籃球場內打籃球。
據了解,市南區自2012年至今先后投資300余萬元,通過市辦實事等項目,北山公園改造了健身步道,建設了室外乒乓球桌、棋牌桌、健身路徑等各類健身設施共計50余件。
放眼全市,2022年,通過市辦實事項目,實際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多動能運動場等場地設施58處。就籠式運動場而言,除了市南區北山公園之外,嶗山區、城陽區、即墨區各建設了6處,西海岸新區建設了8處籠式場地。“西海岸新區地域空間比較大,去年建設的籠式籃球場都是標準球場。”西海岸新區教體局工作人員說。
市辦實事獲益的當屬家門口的老百姓,這些籠式場地絕大多數免費全天開放。記者查閱看到,市南區共建有28處市辦實事籠式場地,僅有2處收費;嶗山區建有72處籠式場地,除深圳路體育公園8處籠式場地顯示收費外,其余場地均免費開放;西海岸新區112處各類籠式場地全部免費開放。
從開放時間來看,除全天免費外,有場地從早6點、7點至晚8點、9點開放,剩余時段不開放,還有個別場地根據自身情況設置開放時間。“周末及節假日,進場打球的市民一波接著一波,設施出現了問題,市民可以撥打場地標識牌上的電話報修。”市南區教體局工作人員說。
市民在籠式多功能球場內踢足球。
據市體育局網站公布的消息,依托全民健身場地設施,2022年全年共計舉辦社區運動會600場,直接參與群眾超過20萬人次。
見縫插針“健”亦有地
籠式場地能夠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而建設籠式場地對地塊有著更高的要求。
社區、街道要建設籠式場地需滿足哪些要求?就此問題,記者致電李滄區教體局群體科。工作人員稱,用于建設籠式場地的地塊需沒有涉及糾紛,面積要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建設前期要征詢社區居民意見。“地塊滿足基礎建設條件后,社區向體育部門提出建設申請,然后勘驗現場。”李滄區教體局群體科工作人員表示。同時,他也強調,籠式場地受地塊限制,所以要見縫插針建設不同規模、樣式的籠式場地,擴大健身服務半徑,滿足群眾高品質、多樣化健身需求。
市北區一處籠式籃球場內配建了青少年使用的籃球架。
近日,市北區河馬石社區一處公益籠式球場成為周邊市民爭相搶占的籃球場。該球場位于一家大型超市東側的一處空地上,該空地南寬北窄。河馬石社區聯合超市在空地上建設了一處籠式網球場和一處籠式籃球場。其中,網球場方方正正,而籃球場受場地限制被設計成了“凸”字型。
記者在現場看到,籃球場南側較寬的半場設置了成人使用的標準籃球架,而球場北側較窄的半場安裝了兒童籃球架。成人和青少年在各自半場進行投籃比賽。“這塊地是河馬石社區的,建設球場,一方面能夠為超市帶來人流,另一方面也能夠方便周邊市民鍛煉身體。”河馬石社區工作人員說。
為了滿足市民健身運動需求,高架橋下的空地也被開發建設了籠式球地,甚至某些球場還成了“網紅”打卡地。比如,膠州市利用揚州路跨膠黃鐵路橋橋下空間建設了一組有氧健身活動空間、一條健步環道和兩個標準籃球場半場。“每天上午7點到下午5點,到橋下玩的市民有很多,周末就更多了,而且免費開放,我們經常來這打球。”膠州市民高先生稱,橋下還建設了停車位,市民停車、健身很方便。
2022年,北山公園內的籠式運動場經更新后,重新投入使用。
此外,籠式球場也被納入山頭公園、口袋公園的建設之中。李滄區上臧山公園配建了一處籠式籃球場和兩片羽毛球場,5月前投入使用。
據了解,2022年,青島利用河灘濕地、社區邊角用地見縫插針建設打造西流亭體育公園、嶗山區沙子口體育公園和市南區北山體育公園,改善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滿足市民的運動健身需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志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