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棟、4300戶……浮山后這里啟動改造
青島最大的居住區——
浮山后傳來新消息!
浮山后小區里
最早建成的二小區
正迎來改造
66棟老舊樓院
將煥然一新
地下管網全部更換、屋頂重做防水
不光居民們頭疼的急難愁盼有了解答
就連街區的低效地也將“長”出花園
根據改造計劃
浮山新區街道這片開放式的老舊街區
將于8月底完成改造
變成宜居新家園
樓院怎么改?居民提需求
在浮山后二小區住了二十多年的王紅霞最近有些忙,自打施工人員進場起,每天她和一些熱心的鄰居們都會化身“監督員”,盯著樓院里改造的新進度。
說起浮山后小區,很多市民都知道這是城區居住體量較大的居民片區之一。“這里是1998~2000年建成的,二小區最早建成,我家就是1999年搬過來的。”王紅霞介紹,浮山后小區包括一至七小區,其中三小區為軍休所,五小區為浮山后村民拆遷安置小區,七小區即湖光山色小區,一、二、四、六小區則為老臺東片區安置小區,均為開放式樓院。一、四、六小區此前已經完成了改造。二小區今年的改造則意味著,這個片區將整體完成從安居到宜居的環境提升。
樓院改什么?怎么改?在這里常年住的居民最有發言權。施工前,浮山新區街道和社區先集中摸底,征集第一輪改造意見,第二輪又組織居民代表、樓長等面對面征集想法。一輪輪征集下來,管道堵塞、屋頂漏水、停車難成為擺在大家心頭的急難愁盼。
很快,在施工人員緊鑼密鼓地忙碌下,鄰居們眼看著樓院有了新變化:樓道里“飛線”重新規整,變得整潔一新,地下管網一一更換。
“特別暖心的是,原來我們自己改的管道,也貼心地幫著換了。”王紅霞說,她家住二樓,和一些鄰居家一樣,因為之前管道常年堵,沒辦法,自己找人改了管道,直接就近接到排污口。因為當初改造的設計并不規范,而且沒有進行雨污分離,這給目前的管道改造增加了施工難度。
有挑戰的改造不乏這一項,樓頂防水也是難度之一。“二小區都是坡屋頂,施工比平屋頂復雜得多,不僅要重鋪防水層,還要更換瓦片,新瓦選用的是更耐用的輕質新型瓦。”現場施工負責人說,因為頂樓沒有直接通往樓頂的樓梯,施工人員還需要綁著安全繩從窗口攀爬上去,要更換的瓦則需要人工一捆捆吊裝。
連片改造,街區“長”出公園
盼了多年的樓院改造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越來越多鄰居也提出了一些好點子。“咱小區綠化面積不少,但這些樹搭配不合適,看著特別亂,是不是可以重新規劃下,再增加些休閑空間?”佟先生的想法也代表了一些居民的心聲。施工負責人介紹,這些想法已經在改造方案中,樓院綠地將統一規劃,充分結合樓院高低起伏的地勢特點,讓觀賞性樹木和灌木更有綠化層次,并在合適的場地設置休閑和健身區域,讓小區真正成為花園小區。
連片改造是市北區今年老舊街區改造的一個特點。通過連片改造,街區空間將會更大程度地被充分利用,補齊老舊樓院短板,完善基礎設施等配套。“這次二小區的改造不僅停留在樓院里,周邊富源廣場、低效用地也一并包括在內。”該施工負責人介紹,在合肥路、勁松三路路口的一處用地正在改造為口袋公園。
透過初露雛形的施工現場和設計效果圖,這片千余平方米的街角空地上將長出賞心悅目的花卉、綠植。穿過亮麗的風雨長廊,休閑座椅順著有落差的地勢錯落有致的布置著,方便行人休憩。綠意掩映中,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個配套完善的籠式籃球場,可以想象,這里將成為籃球愛好者們的打卡地。
眼下,二小區的樓院街角施工氛圍火熱,二百多名施工人員正在搶工期。據介紹,8月底,這片開放式的老舊街區預計將完成改造,變成居民宜居的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