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雙向奔赴”!李滄區滄口街道紫荊苑社區打造“黨建+”鄰里中心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孫志文 攝影報道)
“好的咖啡豆不只要表面光滑、無破損,有完整的咖啡豆形狀,更應該有濃郁的香氣……”4月10日上午,李滄區滄口街道紫荊苑社區鄰里中心飄出陣陣咖啡香,一場由專業講師授課的咖啡培訓在此準時開講。
據紫荊苑社區黨委書記段瑞成介紹:“為了幫助轄區失業群體就業創業,我們鄰里中心鏈接各界資源,邀請了咖啡、烘焙、母嬰護理等行業的專業老師給大家進行培訓,目前已經累計舉辦了十余場技能培訓,惠及百余名轄區居民。”
據了解,今年以來,李滄區滄口街道紫荊苑社區緊扣群眾需求,整合社會資源,打造集黨建聯建、文體休閑、公益活動、便民服務、民主議事于一體的“黨建+”鄰里中心,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努力讓黨群關系實現“雙向奔赴”,讓左鄰右里持久“守望相助”,使社區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開心!打造精神文化的“培育之所”
紫荊苑社區地處李滄西部,轄區有居民6353戶,常住人口超過1.4萬人,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社區居民多種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
據社區黨委書記段瑞成介紹,在鄰里中心創建之初,社區黨委就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段黨員、群眾的特點,利用2000平方米的共享空間,打造了舞蹈室、書畫室、乒乓球室、兒童閱覽室等功能區,并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參與空間管理,定期開展美食比拼、舞蹈大賽、音樂培訓、親子課堂等文化活動,以此滿足全齡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鄰里中心豐富的物理空間,每天都會吸引不少居民前來“打卡”。居民李女士是社區的老住戶,也是鄰里中心的“老面孔”,熱愛音樂的她每周都會來這里與志趣相投的鄰居們一起唱歌、跳舞、拉小提琴。“在鄰里中心活動的時間,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通過參加文化活動,之前很少交流的鄰居們又凝聚起來了!”在她看來,社區鄰里中心更像是一個“百姓俱樂部”,能夠讓居民在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時重拾久違的鄰里情誼。
貼心!打造社區生活的“和諧之道”
和諧是社區生活的理想狀態,打造和諧的社區氛圍,黨建引領是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便利,營造和諧氛圍,紫荊苑社區聯合黨建聯建共建單位,將創業培訓課堂、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團、法律服務工作室、助老大食堂、老兵志愿服務隊、青少年心理咨詢室等引入鄰里中心,“一站式”化解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
無論是生活遇到困難,還是發生鄰里糾紛;無論是老人出行不便,還是小孩叛逆任性……貼心的社區鄰里中心早已為居民們找到了“破題思路”和“應對之策”,免去了居民東奔西跑的后顧之憂。問題解決了,矛盾調和了,社區的和諧氛圍便更加濃厚了。
而就在不久前,全市首個社區級“公證便民服務站”也正式落戶紫荊苑社區鄰里中心,面對群眾普遍關心的遺產繼承、家庭暴力、物業矛盾、勞動糾紛等方面的難點問題,來自李滄公證處的公證員能為群眾精準“號脈問診”,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服務。
舒心!打造基層治理的“活力之源”
優化基層治理,增進群眾福祉,要時刻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作為與百姓生活緊密聯系的公共空間,如今的紫荊苑社區鄰里中心也發揮著“讓群眾心聲擲地有聲”的重要作用。
據段瑞成介紹,鄰里中心運營以來,培育了一大批群眾帶頭人,他們不僅帶領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也扮演著“傳聲筒”的角色,收集民情民意,傳遞群眾心聲。“4月初的時候,我們在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得知,社區電動自行車無處充電的問題很讓居民‘鬧心’,居民迫切需要可以提供充電服務的車棚,化解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的隱患。”
為此,社區黨委“主動出擊”,多次協調物業公司,提出修建車棚的訴求,就新建車棚的資金來源、選址、工期等問題逐一進行商討,最終促成新增車棚納入社區微改造項目。據了解,按照計劃,紫荊苑社區將在今年6月底前新建15個電動自行車車棚,滿足居民“下樓”充電的需求,將“鬧心事”變“舒心事”。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可以說,經過精心打造和悉心運營,如今的紫荊苑社區鄰里中心已經成為“一站式”滿足黨員群眾美好生活的“家園”“港灣”和“驛站”,左鄰右里在這里凝聚,“急難愁盼”在這里化解,百姓需求在這里滿足,這里和諧的黨群關系、溫暖的鄰里情誼讓滄口老城區充滿濃濃的人情味,也讓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加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