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青島法院訴前調解案件總數、成功數居全省首位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記者4月18日從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青島法院扎實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便捷的多元解紛方式和一站式高品質訴訟服務。2021年、2022年全市法院全口徑收案、一審民商事收案連續兩年同比實現雙下降。2023年一季度,全市法院訴前調解案件4.35萬件,訴前調解完結案件3.15萬件,訴前調解成功1.90萬件,同比分別增長55.60%、37.52%、113.60%,均居全省首位,調解成功率60.15%。
——創新“楓橋經驗”,主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青島兩級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格局,促成萬人成訟率納入平安青島、法治青島建設考核,建立健全常態化萬人成訟率通報機制,累計完成通報50余次,萬人成訟率連續兩年實現下降。以“楓橋式”人民法庭為主力軍,實施“三進”強基工程,全面開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將法治力量嵌入基層治理的全鏈條、各環節。全市法院61處人民法庭全部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對接派出所、司法所、綜治中心、街道辦、居委會等基層治理單位535家,邀請包括基層干部、網格員等在內的535名基層治理人員及235名村(居)法律顧問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讓家門口的新型解紛模式惠及更多群眾。
——健全特邀調解員隊伍,豐富充實解紛資源庫。貫徹落實最高法院“總對總”工作要求,與工商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知識產權局、中小企業協會等12個部委下的24個調解組織完成對接。2023年以來,通過“總對總”委派調解案件3186件,占訴前調解案件的10.4%。推進“點對點”多元解紛工作,與市司法局、市總工會等41個單位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建立“法院+司法局”“法院+工會”“法院+金融監管局”等多個1+N模式,解紛范圍覆蓋知識產權、勞動爭議、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專業化領域,充分發揮“法院+社會”多元解紛的強大優勢。全市法院共計引進251家調解組織、2075名調解員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
——聚焦重點領域,推進矛盾糾紛實現“精治理”。聚焦非訴解紛在金融、道交、物業等重點領域,建立金融行業成訟率通報機制,對轄區金融行業萬單成訟率情況進行通報,從源頭上減少金融糾紛的發生。今年4月,青島中院成功在訴前化解一起標的1.4億元的金融糾紛案件。運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臺,實現責任認定、理賠計算、在線調解、在線鑒定、在線訴訟、一鍵理賠等業務信息共享和在線處理,2023年以來,通過道交一體化平臺訴前調解分流案件50.63%,訴前調解成功率68.47%。與物業主管部門和單位建立訴調對接機制,所有物業案件交由調解組織先行調解,充分發揮示范性訴訟作用,促進物業糾紛無訟化解。2022年,全市法院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同比下降48.51%。
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長李軍玲介紹,解決糾紛是目標,多元化是手段。下一步,法院將積極探索民商事糾紛中立評估機制,在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相關領域推動更多的類型化糾紛在訴前分流、于訴前化解。
——規范訴前調解流程,強化多元解紛提質增效。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訴前調解分流案件71.21%。運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逐案登記、全程留痕,調解數據網上流轉,實現矛盾糾紛咨詢、評估、分流、調解、確認和跟蹤問效全程在線,嚴格訴前調解期限,全市法院訴前調解案件平均調解時間19天。強化司法確認工作,對調解成功需要出具法律文書的案件,審核后以“訴前調書”“訴前調確”出具文書,并賦予強制執行力,形成一站式閉環解紛體系。全市法院累計出具相關文號案件9445件。對調解不成功的案件,發揮全市法院126個速裁團隊職能作用,實現簡案速裁。2022年,共辦結速裁快審案件4.12萬件,平均審理期限28.43天,實現了訴前調解、回流立案、速裁審判的分層遞進、訴非銜接、繁簡結合。
——堅持科技賦能,推動智慧訴服水平明顯提升。深度應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通過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網、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小程序等大力推行在線訴訟服務,加大網上立案、互聯網庭審、網上調解、網上閱卷等工作力度。2022年,全市法院網上立案20.82萬件,當事人在8小時以外的非工作時間提起的立案申請占36.49%,非工作日的立案申請占10.76%,實現了立案服務的“零距離”“不打烊”“指尖辦”。2022年,全市法院電子送達381.11萬件次,同比增長255.58%。推進12368訴訟服務熱線改革,實現案件查詢、法律咨詢、投訴建議、聯系法官等訴服事項一號通辦。2022年,全市法院12368訴訟服務熱線人工接聽量35.47萬次,接聽率98.07%,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推進最優窗口建設,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高標準打造集導訴服務、立案登記、審判輔助、司法公開、便民服務、多元解紛、法治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訴訟服務大廳。加強窗口服務建設,對應用網絡和智能設備困難的特定人群以及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實現綠色服務全覆蓋,安排2-4名導訴人員提供“一對一”代辦式服務。對出行不便的特殊群體,成立2個上門訴訟服務隊,常態化開展預約立案、上門立案工作。2022年,市中院訴訟服務中心日均接待來訪群眾70人次,協助當事人辦理訴訟事項1400余件。設置服務監督專區、公布立案服務專項電話、上線“訴訟服務滿意度評價”二維碼,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專項服務熱線解答咨詢2615件次,群眾的訴訟服務滿意度不斷提升。
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負責人曹志介紹,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工作成果已經顯現,下一步將協調聯動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擴大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成果,聚焦建設工程等重點領域訴前化解工作,精準施策,推進“評調裁”一體化工作機制,實現矛盾糾紛一攬子處理、一站式化解。做實做細訴訟服務工作,不斷創新訴訟服務方式方法,提升訴服工作的社會感知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時滿鑫 王振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