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觀瀾|全速競跑,一場大會看山東如何打造預制菜產業高地
這個春末夏初,除了燒烤,最火的就是預制菜了。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月份,作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被正式寫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此前,山東、四川、河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等7個省份將預制菜明確寫入省級政府工作報告——就去年全國預制菜市場4196億元的規模來看,這確實是一個萬億產業的藍海,也確實是值得各省逐鹿的新賽道。
具體到山東,3月份,山東預制菜產業聯合會成立。4月份,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開幕。就在各地還在紛紛布局這一新賽道的當口,青島的大會已然落地了,該簽約的簽約,該掛牌的掛牌,動作之快,讓人看到了山東搶灘預制菜產業的決心和底氣。
還是先來看看這場乘風而上的大會——以預制菜為切入點,青島算是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了。
從參會范圍規模來看,除了全國50余家預制菜企業參展外,相關政府部門及協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餐飲企業、數字化企業、金融投資企業、產業鏈供應鏈企業悉數到場。預制菜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的探討,政策、技術、標準、貿易、資本都涵蓋在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打一個“協同”。
從會議實際成果來看,10個重點投資項目現場簽約;農業農村部特種食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正式揭牌;發布了2023年中國飯店協會預制菜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首批預制菜產學研基地及品質預制菜全國行行動,并為8家產學研基地授牌。從科研創新到產業化發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會貫通。
作為產業新引擎,海洋預制菜、水產品預制菜成為論壇焦點。在企業代表眼中,消費市場對海洋預制菜的巨大需求已然顯現,但目前仍掣肘于保鮮、鎖鮮等技術問題,這需要科研機構助攻。作為東道主,青島擁有18處海洋牧場,300多家從事海洋產品生產加工的企業,更不可忽略的是,青島擁有領跑全國的涉海技術——踐行“大食物觀”,“向海要糧”,青島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肩負著任重道遠的使命。
青島的動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東的棋局。
除了是農業大省、制造業大省,具備先發優勢外,政府重視、扶持產業發展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早在去年1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山東要以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制高點為目標,打造一批預制菜產業高地和產業集群,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山東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萬家、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萬億元。
《意見》從建強全產業鏈、拓展多維市場、構建標準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強化支持保障等多方面推動引導山東預制菜產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同月,青島出臺了《青島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預制菜產業市場主體達到100家,全產業鏈規模突破1000億元,把青島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
有目標、有章法、有速度。精心謀劃部署,注重實際成效——這也許就是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得以引爆業內的內生動力。
未來,預制菜產業的競爭只會愈加激烈——特別是預制菜被納入中央一號文件、被寫入多省政府報告以后。資本的涌入也會讓這一賽道更加白熱化。無論是B端市場還是C端市場,對于預制菜這個賽道來說,最終比拼的都是供應鏈實力,以及行業標準體系的建立健全。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保持住勢頭,相信山東定可以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制高點。(文|馮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