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3.5平方米!市南區率先建成5分鐘健身圈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3日訊 近年來,市南區不斷以打造全民健身活動為契機,形成“全民運動、全民健身、陶冶情操、鍛煉體魄”的長效機制與濃厚氛圍。倡導和踐行科學、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為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樣板區建設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5分鐘健身圈,為健康加油助力
市南區不斷加強公共體育設施服務體系建設,做好健身設施路徑提檔升級工作,完成辛家莊北山公園籠式籃球、籠式足球建設更新項目。更新完善健身場所76處,新建、更新完善健身及兒童娛樂設施420件。全市率先完成“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3.5平方米。綜合智能健身長廊、健身休閑廣場、運動小公園……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生動縮影。如今的市南,健身場地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健身設施在廣場、公園和居民小區隨處可見,打消了群眾“健身去哪兒”的顧慮,“5分鐘健身圈”質效顯現。
同時,加強對社區體育設施及器材的維護管理工作,對11個街道50個社區的健身場地及設施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有問題的器材進行了及時的維修,排除安全隱患,為居民營造了公益、便利、安全的健身環境。市南區充分利用市南區的“金角銀邊”,最大化盤活利用土地空間,持續發揮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化的全民健身場地條件。日益完善的健身場地設施聚攏了人氣,溫暖了民心。
升級體育產業,引領健身消費新時尚
市南區著力培植體育產業發展,不斷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緊抓機遇,發揮市南區科技、金融、海洋、地域等優勢,秉承與發揚改革引領優勢,不斷深化,創新機制,推動體育產業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力爭使市南區體育產業規模實現新跨越、產業結構優化取得新進展、產業主體激發新活力、產業平臺形成新示范、產業治理發揮新效能。
全力打造體育與智慧化相結合的產業,建立了市南區智慧體育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將健身電子地圖、在線健身、體育場地器材更新維護、全民體質健康監測等業態納入平臺,實現數據監測、信息采集、運動比賽、健身預約等一鍵直達的服務功能,全面提升數字化體育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真正成為人們進行體育運動的新潮流。
利用全民健身消費券派送、體育健身折扣大放送等形式,通過市場化運作,引流客源,讓利于民,為市民健身提供方便,促進全民健身熱潮。
開展體教融合、體醫融合、體旅融合三融合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廣市南區居民“運動處方”“健康小紅書”,將科學健身的理論基礎、運動康復、疾病預防等內容相結合,滿足群眾健身健康需求。開發體育旅游網紅打卡地,探索海洋體育+旅游新模式,推動群眾加大健身投入和消費,增添海洋經濟新動力、海洋文化新活力,共同推動市南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區高品質生活。
據介紹,市南區將加快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著力打造重要賽事引入項目,加強社區體育工作力度,努力培植亮點品牌和特色精品活動等,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推動全區群眾體育事業大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