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把脈問診 “點對點”紓困解難
本報6月28日訊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島各部門單位大興務實之風,將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作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深入基層單位解剖麻雀,進一步正作風、樹形象、解難題,“零距離”把脈問診,“點對點”紓困解難,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把服務做優。
為加快培育制造業優質企業,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市工信局開展助企暖企系列調研,到城陽區實地調研制造業單項冠軍潛力企業,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項目建設情況,詳細分析單項冠軍申報條件與企業現狀匹配情況,聽取企業的政策訴求和意見建議,為企業提出下一步發展建議。在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調研組成員針對企業經營現狀提出了建議:繼續保持研發投入,不斷擴展公司應用場景,提高農藥量產智能化、自動化程度,努力打造未來十年領先的智能化工廠;明確企業行業屬性,重點圍繞新材料領域參與單項冠軍申報。
市商務局采取“一線工作法”,由局青工委組建商務青年企業服務隊,吸納內外貿各業務領域青年骨干參與,深入一線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服務,切實解決企業難題,助力企業創新發展。近日,商務青年企業服務隊得知,隨著RCEP協定在成員國間的全面生效,海信集團正在深入研究協定內容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以及企業需采取的應對措施。商務青年企業服務隊迅速集結相關處室人員組成小分隊,走進海信集團東盟區總部開展交流座談,結合各自業務實際,就搶抓RCEP機遇等工作提出了建議。
青島特來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獨角獸企業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從事電動汽車充放電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施工及服務等工作的專精特新企業。市行政審批局主動靠前,及時了解企業經營發展需求,為企業辦理資質提供全程跟蹤服務,拿證時間比企業預期提前了一個月,為企業全產業鏈布局提供支持。6月12日,市行政審批局赴青島特來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走訪服務,現場為企業頒發了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電子與智能化工程、機電安裝工程等5項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
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聯合開展促進共同富裕主題調研活動。主題調研采取部門座談與實地觀摩相結合形式。座談會上,市教育局等7部門圍繞青島在公共服務優質均等化、促進居民增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及下步工作措施交流發言;山東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院校專家就青島促進共同富裕工作路徑提出意見建議。會后,調研組至萊西市考察“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現場觀摩馬連莊鎮膠東共富云倉項目、河頭店鎮蝴蝶蘭基地和京東農牧特色共富項目。“我們將積極探索青島促進共同富裕的典型經驗做法,力爭形成一批具有青島辨識度的制度創新成果。”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市市場監管局本著為企業紓困解難的目的,建立聯合檢查工作機制,做到“進一個門查多樣事”,在減輕企業迎檢負擔的同時,也使藥品網絡違法線索的處置實現全方位、無盲區。同時,本著查罰不是目的、幫扶才是根本的原則,檢查人員深入藥品企業,和藥品企業一道,共同研究問題根源,逐項教授藥品網絡銷售展示與操作細節,制定整改措施,高效率解決企業的非主觀問題,同時對《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開展現場宣貫與解釋。
此外,各部門單位還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換位思考,走進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從“小切口”做好民生“大文章”,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是交通運輸領域重要的民生服務行業,關系全市130個駕校、8000余名教練員,每年近20萬學員的切身利益。市交通運輸局深入全市駕培機構開展調研,征求教練員、學員意見,創新推行“先培后付、計時支付”模式,實現了駕校、教練、學員多方共贏,走出了一條穩中有進、健康有序的駕培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青島水務集團深化服務平臺,在惠民服務上出實招、下真功,深入開展“三上門”服務活動,上門走訪重點客戶、街道社區239個,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涉水問題12個。建立“1+N”用戶訴求解決信息化平臺,受理服務信息40815個。臺南路居民王先生家中因裝修突然爆管漏水,通過水務集團96111熱線平臺反映后,青島水務集團工作人員立即到達現場排查,并根據青島水務集團“青水管+”服務模式,主動幫助用戶解決表后漏水問題。
“建議學校多設置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室內運動場所”“希望老師能一對一輔導職業規劃”……青島市技師學院采用“沉浸式”方式,深入開展“我陪學生過一天”主題教育大型調研活動。全校59名處級干部以第一視角開展全過程體驗式調研,摸清學生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現場協調解決92個具體問題,提出了需學院予以解決的83個問題,經歸類梳理匯總,形成了涵蓋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生活保障等5個方面43項具體問題的整改問題清單。(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